三种电脑系统_电脑系统3巨头
1.列举3位在计算机发展史上做出重要贡献的华裔人士,介绍他们的简单生平和贡献。
2.为什么苹果系统用长时间不会卡,而安卓系统越用越卡
3.电脑的 32 位系统什么意思?有什么区别?
4.Linux系统是哪家公司开发的?
我一直是xp也挺好!!!有人用xp的吗?
因为新电脑的硬件限制了,不让装win7啦。
为啥限制?怎么限制?有下面5点主要原因:
1、微软为了大力推广windows10系统,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手段,这点想必大家都是由亲身经历的,不过起初的手段还是比较柔和的,所以效果也微乎其微,于是微软发力了,手段提升到强制执行的阶段;
2、从intel 100系列的主板开始,usb协议开始采用了XHCI主控的接口,不再支持EHCI主控,而原生的winodws7系统不支持新的XHCI主控啊,所以这样就直接导致了安装win7系统的过程之中,发生了sub接口的键盘和鼠标失灵的状况。同时,usb接口的失效也致使U盘无法被识别到,无法安装系统;
3、intel公司和微软公司联合起来,研发的新硬件不再支持win7系统了,强行安装,会弹出警告界面,阻止用户继续安装;
4、老电脑主板使用的是BIOS,最近2年开始的新电脑主板使用的是UEFI,对于UEFI来说,win8以上的系统才支持,目前虽然两者还可以兼容,但是悲催的是,intel已经决定在2020年之前封杀UEFI对于旧的BIOS的兼容性;
5、win7系统在功能性方面,确实落后了,比如不支持人脸识别技术,不支持intel傲腾内存等新品。而且微软公告了截至2020年1月14日,就停止了对win7系统的安全支持,到时候,win7系统将处于无防护状态,这对有重要资料的用户来说,是无法接受的;
所以,配有新硬件的电脑,是没法装win7的。
个人建议:如果买了新电脑,还是尽量适应win10系统,
因为毕竟从系统性能优化、系统功能、软硬件资源、安全环境等各方面来说,win7都处于停滞状态了,而win10则在不断完善自己。
其二,win10的兼容性也在不断的提升,而且优化方面是越来越好,以前出现在在win7系统运行很好的程序和 游戏 ,现在在win10系统上的表现,比在win7上更好。 当然,也有一些大神出了一些图文教程,可以破除限制,但是如果你是个技术小白,建议你别折腾了,因为很难很难,可能把自己折腾进去也说不定哦。
首先明确一点,新电脑仍旧可以安装Win7!
而之所以会出现新电脑无法安装Win7的现象,是因为微软和Intel两巨头组成的Wintel联盟太无耻了,为了想赚取更多收益而强行停止对Win7的支持。
1、Wintel联盟停止对Win7支持:
早在2015年时,微软就已经终止对Win7系统的支持,目前仅提供安全补丁更新,而到2020年1月14日,微软将正式终结Win7的生命。也就是说再过2个多月,所有还在使用Win7的用户都将得不到任何安全保障,犹如当年微软终止WinXP生命一样。
而另一家巨头Intel也早早的配合微软行动,一起停止了对Win7的支持,Intel第六代和第七代酷睿芯片直接停止Win7支持,第八代则只支持Win10系统,这里还包括AMD二代锐龙处理器也不再支持Win7(一代锐龙可从AMD官方下载对应的驱动程序)。而在停止对Win7支持的同时,Intel的芯片则大力针对Win进行优化,提供大量的新特性。
Wintel是一个产业联盟,两家巨头的不支持也就意味着整个PC产业的不支持,主板芯片无驱动,各配件厂商也不会推出适配Win7的驱动程序,没有合适的驱动那各种硬件设备显然就无法正常工作。
所以,现在新电脑无法直接安装Win7是整个产业的问题。
2、新电脑有机会装Win7
虽然微软和Intel两巨头不再支持Win7,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不能继续安装Win7,只是整个过程相对麻烦些。
目前阶段无法安装Win7主要来源于两个障碍,没有intel芯片组驱动和BIOS不支持引导,前者主要是Intel停止了最近几代CPU的芯片组驱动,后者则是因为Win7本身不支持原生UEFI。那么有问题,我们解决问题就好。
查看BIOS是否有Legacy模式引导或者及CSM(兼容支持模块),如果有意味着你有机会安装Win7,直接打开选项即可,要是没有那你可以放弃了。芯片组驱动的问题,可以直接百度找一下,主板对应的公版驱动还是可以找到和下载的。
有了这两项后你就可以安装Win7了,当然装完后可能会存在一定的Bug,主要还是驱动方面的问题,部分外设或配件可能无法工作,如果你能忍受,那就没事啦,安安心心用着Win7吧!
Lscssh 科技 官点评: 目前的状态是由于Wintel这个利益联盟为了赚钱,让大家尽快转移到Win10系统上而人为制造出来的障碍。不得不说,被垄断我们也就只能吞下这种后果!
最后如果你不是小白,喜欢折腾,那么不妨可以自己试着装一下Win7,否则还是听候Wintel联盟的安排,安心用Win10。
感谢阅读,给点个赞鼓励下呗,欢迎关注Lscssh 科技 官,谢谢~~ 为啥新电脑没法装人见人爱的win7了?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只要稍微有那么一点电脑知识的人都应该知道为什么,但是对于不接触硬件这块的小伙伴确实有些懵圈,尤其是那些一直以来都在使用win7系统的小伙伴更觉得这个莫名其妙,为什么新电脑就没法装win7系统呢?其实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决定的。
第一 微软官方宣称win7安全系数低,需要升级到win10才能真正意义的提升安全指数。
微软操作系统从以前的xp时代,到win7时代一直都在强调安全性能,但是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提升安全,大家看看XP和win7时代的病毒木马是多么猖狂,反观现在win10系统确实要比win7安全系数高多了,这也是为什么微软非要大家升级到win的主要原因,甚至有一段时间进行免费强制升级,但是即便是如此还是有很多小伙伴不买账,这里一部分是因为已经习惯了win7的操作方式,对于win10的新功能,新界面不熟悉,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软件兼容性问题,大家也知道很多工具软件都是基于win7,一旦换成w10会出现各种不兼容,其中还有大部分工控软件,所以这部分人始终不愿意升级到win10,不过我个人建议如果不是非得用win7最好还是用win10必定微软开始对win7不在提供后续服务,如果坚持使用有可能具有很大安全隐患和漏洞。
第二 新一代硬件将不支持win7系统,导致电脑无法正常运行,从而不得不放弃win7。
上面我说了,微软为了主推win10不惜免费和强制升级,但是同样有很多人不买单,既然这样行不通那就换一种方法,那就是新硬件将不支持win7,也就是说如果你购买新的电脑就只能使用win10系统,你要是强制装win7将导致硬件驱动无法安装,尤其USB驱动,试问一台无法正常安装驱动的win7你如何使用?其实对于新电脑来说配置情况更高,使用功能更强大,安全系数更高的win10没有什么不妥,前些年我们可以说win10兼容性不好,但是经过这些年积累,不管是软件方面还是硬件支持方面都是非常不错的,所以想要体验更多功能,更好的操作界面,其实win10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未来的主流必将是win10,而现在的win7只能算落日余晖而已,所以大家也没必要那么较真,要学会与时共进才行。
第三 电脑厂商与微软合作出厂就预装了正版的wun10,从源头上切断了win7流通。
大家可以看到目前笔记本也好台式机也罢,只要是成品主机,出厂都是预装的win10系统,包括组装机也一样都是安装的win10系统,那么对于新一代的人来说他们从接触电脑开始的那一刻就是win10系统,这就好比win7时代所有硬件软件,成品主机都是预装win7所以你已经习惯了win7的操作方式,再重新更换系统你肯定不乐意,但是新一代人不一样,他们一接触电脑的时候就是win10,他们已经习惯了w10的操作方式,换句话说你现在即便是让他们用win7估计他们也不会干,因为他们已经熟悉了这个界面,熟悉了这个操作方式,这就好比70 80爱XP,80 90爱win7,到了00后基本上都是爱win10这个是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并不是说那个系统好就得一直用到老,这个不可能的。
最后总结:其实大家也别那么纠结使用那个操作系统,只要那个系统适合你,或者说你需要那个系统才能满足你的要求那么你就用那个系统,这些年微软操作系统一直都在不断升级,不断增加新功能,不断提高安全指数,系统在变证明各方面在加强,如果万年不变那只能证明在落后,现在的人对操作系统不仅仅是好用那么简单,还需要在各方面不断满足,性能上不断提升,随着现在硬件越来越强大,那么系统也需要跟上节奏,而题主所表达的人见人爱win7那只是针对某一部分喜欢win7的人,并不是你所说的人见人爱,从客观角度来看win7除了软件多一点,某些 游戏 兼容性好一点,一些工控软件离不开外,其外观,操作界面,实用功能,以及安全指数完全不及win10系统,现在的win10配合其自身的杀毒软件都可以不安装杀毒软件,试问win7系统敢吗?还是那句话时代在变,我们要跟着一起变,原地踏步没什么意义的,只有不断去尝试才能体验到更美好的东西。
我也不得不告诉你一个残酷的事实了,因为新的主板和CPU都慢慢不支持WIN7了,可以使用的驱动也越来越少了。
所以说,新的电脑不装WIN7这是正常的,因为硬件已经不支持了。当然可以使用win7的,但是效率比较低一点。
win10系统的更新策略是真的让人看得很迷,而且需要兼容平板模式的win10系统看起来感觉怪怪的。但是这作为目前新一代的操作系统,在优化上还是一定的优势。而且,如果你熟悉了win10的操作,还是没有太大的问题的。
win10系统虽然bug齐天横飞,但是问题在于硬件不支持WIN7,甚至装上了,有一些硬件不能使用啊。厂商是这样逼着你进步的,大家也没有什么办法。
再说,虽然win10系统对硬件要求有点高,但是不要的新的硬件都能带得懂,所以你就不要担心了。
向前看吧,年轻人,除非你是用什么专业软件,不然的话,使用win10也没有什么大问题的。
简直是开玩笑,新电脑是不支持win7 ,其实大家还是很喜欢win7的,坚决不用win10,太渣了
去年买的笔记本预装的是win10系统用UEFI+GPT启动模式。我把它重新装了win7。
原因很简单,一般的软件可以追求最新的,但是操作系统不可以这样,操纵系统要用稳定的!也就是要用降一级的操作系统。
另外一个原因,手里有很多自编的软件,在win10下有的可以运行,有的需要修改,很麻烦。
以前用xp很多年了,当win10开始有人使用时,我才换成win7。等win11出现时,再换成win10吧。
基于你的问题,首先win10是最新的系统,新电脑当然要安装最新的系统,落后的逐渐就被淘汰了。
win10也确实有一些比如系统经常更新容易崩溃的问题,但他也有一些不能忽视的优点。
1.开机速度快,以前都是等个一两分钟,现在不到十秒。
2.页面更炫。win10的页面有了大的改观,使人视觉上看上去很舒服。
3.win+X 有很多快捷键很方便哦
4.可以进行类似MacOS的多桌面。
新电脑指的是配备了intel8代及以上的处理器或锐龙2000系列及以上的处理器的电脑,使用主板大多数为H310B360Z370。这样的电脑是不支持win7的,在实体店买到的整机或电脑城组装的机子都统一安装win10系统。原因有以下几点:
硬件升级不支持老系统windows7系统不支持最新的XHCI主控。 由于无法正常驱动USB接口,系统按在安装过程就无法完成。
win7不再享受更新服务
现在的win7就和原先的xp系统一样, 微软自然是要大力推广新系统。 新处理器具有的新功能和特性,旧的操作系统无法很好的支持兼容,因此后续出来的新电脑都不再支持win7系统。在微软于2020年正式停止支持Win 7系统后,若出现漏洞或安全问题将不再得到维护,最终慢慢被市场淘汰。
还想用win7怎么办?
用不惯win10还想用win7的用户肯定不少,如果还是打算用win7可以去intel官网下载USB3.0的驱动,再通过软碟通添加到系统镜像,改造出来的win7系统可以安装在新电脑上。或者用GHOST系统安装,有些GHOST系统以及装好了USB3.0或者说以及支持了XHCI主控程序,直接装进去,系统可以正常运行。
最后提一下:不要排斥新事物,当初从xp换到win7很多人也是从开始的不适应到后来熟悉了win7并接受了它,win10也是一样。微软在新系统上真的下足了功夫,漏洞和不合理的地方在不断地减少,还在坚守老系统的用户们希望能改变下观点,win10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镁客网~
由于新电脑硬件目前基本都不支持win7系统,电脑厂商和微软都没有提供新电脑的win7驱动,所以一般新电脑没有办法安装win7系统。H310c和B365主板支持win7系统,所以采用H310c和B365主板的电脑还是可以安装win7系统的,而H310、B360和z390是无法原生支持win7系统的,但是通过破解usb驱动,也是可以安装win7系统的。
采用H310c、B365、z370主板电脑是可以安装win7系统的由于Intel14纳米工艺缺货,Intel H310c和B365主板回炉22nm,H310c和B365主板原生支持win7系统,另外早前推出的z370主板也是采用了22nm工艺,所以同样支持win7系统。如果电脑采用的是H310c、B365或z370主板,安装win7系统是没有问题的。
最新的H310、B360和z390主板不支持win7系统,通过破解驱动同样可以安装win7系统由于Intel和微软都放弃了对于H310、B360和Z390主板的支持,所以H310、B360和z390是无法直接安装win7系统的。不过目前网上已经出现破解驱动,一般安装win7后将破解驱动注入系统,还是可以安装win7系统的。
AMD 400和500系列主板不支持win7系统,但通过破解驱动也可以安装目前AMD主流的400和500系列主板都放弃了对于win7系统的支持,而三代Ryzen处理器也不支持win7系统,但是通过破解版的驱动,依然可以安装win7系统。
由于目前微软已经放弃了对于win7系统的技术支持,而且新电脑虽然可以安装win7系统,但已经无法支持硬件的新特性,发挥硬件的全部性能,所以一般新电脑不建议选择安装win7系统。如果必须使用win7系统,建议选择采用H310c、B365和Z370主板的电脑。
列举3位在计算机发展史上做出重要贡献的华裔人士,介绍他们的简单生平和贡献。
目前个人电脑操作系统主要是Windows和苹果电脑上的MacOS。移动系统以苹果和安卓为主。
没有成功开发新操作系统原因是:
1、目前,在国内,绝大多数的人都已经对Windows、Android、iOS等操作系统,以及基于这些操作系统之上的应用软件可谓相当熟悉了,打心底里不愿意承担替换成本,更不愿意学习新的东西。
2、微软等巨头有意打压国产操作系统发展。比如说,早年在国内泛滥的盗版的Windows操作系统,微软对此既看在眼里,又明在心里。实际上,微软恰恰乐见盗版的Windows操作系统在国内泛滥,从而打击国产操作系统起步。
3、当前在国内,大概有七、八家公司是基于linux研发操作系统,而每家公司的员工不过几百名,都没有实力与微软等巨头展开正面的竞争。
4、无论国内国外,厂商开发操作系统,需要投入足够多的人力和巨大的资金,而国内的厂商在资金和人力上都不具备像微软这样的实力,甚至有个别的厂商还处于亏损的状态。
为什么苹果系统用长时间不会卡,而安卓系统越用越卡
1:计算机语言之父:尼盖德
10日,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先驱克里斯汀·尼盖德死于心脏病,享年75岁。尼盖德帮助因特网奠下了基础,为计算机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据挪威媒体报道,尼盖德11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逝世。
尼盖德是奥斯陆大学的教授,因为发展了Simula编程语言,为MS-DOS和因特网打下了基础而享誉国际。克里斯汀·尼盖德于1926年在奥斯陆出生,1956年毕业于奥斯陆大学并取得数学硕士学位,此后致力于计算机计算与编程研究。
1961年~1967年,尼盖德在挪威计算机中心工作,参与开发了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因为表现出色,2001年,尼盖德和同事奥尔·约安·达尔获得了2001年A.M.图灵机奖及其它多个奖项。当时为尼盖德颁奖的计算机协会认为他们的工作为Java,C++等编程语言在个人电脑和家庭装置的广泛应用扫清了道路,“他们的工作使软件系统的设计和编程发生了基本改变,可循环使用的、可靠的、可升级的软件也因此得以面世
世纪发现·从图灵机到冯·诺依曼机
英国科学家艾伦·图灵1937年发表著名的《论应用于解决问题的可计算数字》一文。文中提出思考原理计算机——图灵机的概念,推进了计算机理论的发展。1945年图灵到英国国家物理研究所工作,并开始设计自动计算机。1950年,图灵发表题为《计算机能思考吗?》的论文,设计了著名的图灵测验,通过问答来测试计算机是否具有同人类相等的智力。
图灵提出了一种抽象计算模型,用来精确定义可计算函数。图灵机由一个控制器、一条可无限伸延的带子和一个在带子上左右移动的读写头组成。这个在概念上如此简单的机器,理论上却可以计算任何直观可计算的函数。图灵机作为计算机的理论模型,在有关计算机和计算复杂性的研究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计算机是人类制造出来的信息加工工具。如果说人类制造的其他工具是人类双手的延伸,那么计算机作为代替人脑进行信息加工的工具,则可以说是人类大脑的延伸。最初真正制造出来的计算机是用来解决数值计算问题的。二次大战后期,当时为军事目的进行的一系列破译密码和弹道计算工作,越来越复杂。大量的数据、复杂的计算公式,即使使用电动机械计算器也要耗费相当的人力和时间。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开始研制电子计算机。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科洛萨斯”诞生于英国,“科洛萨斯”计算机是1943年3月开始研制的,当时研制“科洛萨斯”计算机的主要目的是破译经德国“洛伦茨”加密机加密过的密码。使用其他手段破译这种密码需要6至8个星期,而使用‘科洛萨斯’计算机则仅需6至8小时。1944年1月10日,“科洛萨斯”计算机开始运行。自它投入使用后,德军大量高级军事机密很快被破译,盟军如虎添翼。“科洛萨斯”比美国的ENIAC计算机问世早两年多,在二战期间破译了大量德军机密,战争结束后,它被秘密销毁了,故不为人所了解。
尽管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英国,但英国没有抓住由计算机引发的技术和产业革命的机遇。相比之下,美国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鼓励发展计算机技术和产业,从而崛起了一大批计算机产业巨头,大大促进了美国综合国力的发展。1944年美国国防部门组织了有莫奇利和埃克脱领导的ENIAC计算机的研究小组,当时在普林斯顿大学工作的现代计算机的奠基者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也参加了者像研究工作。1946年研究工作获得成功,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这台用18000只电子管组成的计算机,尽管体积庞大,耗电量惊人,功能有限,但是确实起了节约人力节省时间的作用,而且开辟了一个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新纪元。这也许连制造它的科学家们也是始料不及的。
最早的计算机尽管功能有限,和现代计算机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它已具备了现代计算机的基本部分,那就是运算器、控制器和存储器。
运算器就象算盘,用来进行数值运算和逻辑运算,并获得计算结果。而控制器就象机算机的司令部,指挥着计算机各个部分的工作,它的指挥是靠发出一系列控制信号完成的。
计算机的程序、数据、以及在运算中产生的中间结果以及最后结果都要有个存储的地方,这就是计算机的第三个部件——存储器。
计算机是自动进行计算的,自动计算的根据就是存储于计算机中的程序。现代的计算机都是存储程序计算机,又叫冯·诺依曼机,这是因为存储程序的概念是冯·诺依曼提出的。人们按照要解决的问题的数学描述,用计算机能接受的“语言”编制成程序,输入并存储于计算机,计算机就能按人的意图,自动地高速地完成运算并输出结果。程序要为计算机提供要运算的数据、运算的顺序、进行何种运算等等。
微电子技术的产生使计算机的发展又有了新的机遇,它使计算机小型化成为可能。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晶体管的出现。1947年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的贝尔实验室的三位学家巴丁、不赖顿和肖克莱制成第一支晶体管,开始了以晶体管代替电子管的时代。
晶体管的出现可以说是集成电路出台的序幕。晶体管出现后,一些科学家发现,把电路元器件和连线像制造晶体管那样做在一块硅片上可实现电路的小型化。于是,晶体管制造工业经过10年的发展后,1958年出现了第一块集成电路。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集成电路的出现,首先引起了计算机技术的巨大变革。现代计算机多把运算器和控制器做在一起,叫微处理器,由于计算机的心脏——微处理器(计算机芯片)的集成化,使微型计算机应运尔生,并在70-80年代间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IBM PC个人计算机出现以后,打开了计算机普及的大门,促进了计算机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五六十年代,价格昂贵、体积庞大、耗电量惊人的计算机,只能在少数大型军事或科研设施中应用,今天由于采用了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已经进入普通的办公室和家庭。
标志集成电路水平的指标之一是集成度,即在一定尺寸的芯片上能做出多少个晶体管,从集成电路出现到今天,仅40余年,发展的速度却是惊人的,芯片越做越小,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也是深远的。ENIAC计算机占地150平方米,重达30吨,耗电量几百瓦,其所完成的计算,今天高级一点的袖珍计算器皆可完成。这就是微电子技术和集成电路所创造的奇迹。
现状与前景
美国科学家最近指出,经过30多年的发展,计算机芯片的微型化已接近极限。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只能寄希望于全新的技术,如新材料、新的晶体管设计方法和分子层次的计算技术。
过去30多年来,半导体工业的发展基本上遵循穆尔法则,即安装在硅芯片上的晶体管数目每隔18个月就翻一番。芯片体积越来越小,包含的晶体管数目越来越多,蚀刻线宽越来越小;计算机的性能也因而越来越高,同时价格越来越低。但有人提出,这种发展趋势最多只能再持续10到15年的时间。
美国最大的芯片生产厂商英特尔公司的科学家保罗·A·帕坎最近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撰文说,穆尔法则(1965年提出的预测半导体能力将以几何速度增长的法则)也许在未来10年里就会遇到不可逾越的障碍:芯片的微型化已接近极限。人们尚未找到超越该极限的方法,一些科学家将其称之为“半导体产业面临的最大挑战”。
目前最先进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制造技术所能达到的最小线宽约为0.18微米,即一根头发的5%那样宽。晶体管里的绝缘层只有4到5个原子那样厚。日本将于2000年初开始批量生产线宽只有0. 13微米的芯片。预计这种芯片将在未来两年得到广泛应用。下一步是推出线宽0. 1微米的的芯片。帕坎说,在这样小的尺寸上,晶体管只能由不到100个原子构成。
芯片线宽小到一定程度后,线路与线路之间就会因靠得太近而容易互相干扰。而如果通过线路的电流微弱到只有几十个甚至几个电子,信号的背景噪声将大到不可忍受。尺寸进一步缩小,量子效应就会起作用,使传统的计算机理论完全失效。在这种情况下,科学家必须使用全新的材料、设计方法乃至运算理论,使半导体业和计算机业突破传统理论的极限,另辟蹊径寻求出路。
当前计算机发展的主流是什么呢?国内外比较一致的看法是
RISC
RISC是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的英文缩写。所谓指令系统计算机所能执行的操作命令的集合。程序最终要变成指令的序列,计算机能执行。计算机都有自己的指令系统,对于本机指令系统的指令,计算机能识别并执行,识别就是进行译码——把代表操作的二进制码变成操作所对应的控制信号,从而进行指令要求的操作。一般讲,计算机的指令系统约丰富,它的功能也约强。RISC系统将指令系统精简,使系统简单,目的在于减少指令的执行时间,提高计算机的处理速度。传统的计算机一般都是每次取一条指令,而RISC系统采用多发射结构,在同一时间发射多条指令,当然这必须增加芯片上的执行部件。
并行处理技术
并行处理技术也是提高计算机处理速度的重要方向,传统的计算机,一般只有一个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中执行的也只是一个程序,程序的执行是一条接一条地顺序进行,通过处理器反映程序的数据也是一个接一个的一串,所以叫串行执行指令。并行处理技术可在同一时间内多个处理器中执行多个相关的或独立的程序。目前并行处理系统分两种:一种具有4个、8个甚至32个处理器集合在一起的并行处理系统,或称多处理机系统;另一种是将100个以上的处理器集合在一起,组成大规模处理系统。这两种系统不仅是处理器数量多少之分,其内部互连方式、存储器连接方式、操作系统支持以及应用领域都有很大的不同。
曾经有一段时间,超级计算机是利用与普通计算机不同的材料制造的。最早的克雷1号计算机是利用安装在镀铜的液冷式电路板上的奇形怪状的芯片、通过手工方式制造的。而克雷2号计算机看起来更加奇怪,它在一个盛有液态碳氟化合物的浴器中翻腾着气泡———采用的是“人造血液”冷却。并行计算技术改变了所有这一切。现在,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计算机是美国的“Asci Red”, 这台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为每秒钟2·1万亿次,它就是利用与个人计算机和工作站相同的元件制造的,只不过超级计算机采用的元件较多而已,内部配置了9000块标准奔腾芯片。鉴于目前的技术潮流,有一点是千真万确的,那就是超级计算机与其它计算机的差别正在开始模糊。
至少在近期,这一趋势很明显将会继续下去。那么,哪些即将到来的技术有可能会扰乱计算技术的格局,从而引发下一次超级计算技术革命呢?
这样的技术至少有三种: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和量子计算机。它们能够成为现实的可能性都很小,但是由于它们具有引发革命的潜力,因此是值得进行研究的。
光子计算机
光子计算机可能是这三种新技术中最接近传统的一种。几十年来,这种技术已经得到了有限的应用,尤其是在军用信号处理方面。
在光子计算技术中,光能够像电一样传送信息,甚至传送效果更好,,光束在把信息从一地传送至另一地的效果要优于电,这也就是电话公司利用光缆进行远距离通信的缘故。光对通信十分有用的原因,在于它不会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影响,这是它与电不同的一点。两束光线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互相穿透。光在长距离内传输要比电子信号快约100倍,光器件的能耗非常低。预计,光子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可能比今天的超级计算机快1000到10000倍。
令人遗憾的是,正是这种极端的独立性使得人们难以制造出一种全光子计算机,因为计算处理需要利用相互之间的影响。要想制造真正的光子计算机,就必须开发出光学晶体管,这样就可以用一条光束来开关另一条光束了。这样的装置已经存在,但是要制造具有适合的性能特征的光学晶体管,还需要仰仗材料科学领域的重大突破。
生物计算机
与光子计算技术相比,大规模生物计算技术实现起来更为困难,不过其潜力也更大。不妨设想一种大小像柚子,能够进行实时图像处理、语音识别及逻辑推理的超级计算机。这样的计算机已经存在:它们就是人脑。自本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研究生物计算机(也叫分子计算机),随着生物技术的稳步发展,我们将开始了解并操纵制造大脑的基因学机制。
生物计算机将具有比电子计算机和光学计算机更优异的性能。如果技术进步继续保持目前的速度,可以想像在一二十年之后,超级计算机将大量涌现。这听起来也许像科幻小说,但是实际上已经出现了这方面的实验。例如,硅片上长出排列特殊的神经元的“生物芯片”已被生产出来。
在另外一些实验室里,研究人员已经利用有关的数据对DNA的单链进行了编码,从而使这些单链能够在烧瓶中实施运算。这些生物计算实验离实用还很遥远,然而1958年时我们对集成电路的看法也不过如此。
量子计算机
量子力学是第三种有潜力创造超级计算革命的技术。这一概念比光子计算或生物计算的概念出现得晚,但是却具有更大的革命潜力。由于量子计算机利用了量子力学违反直觉的法则,它们的潜在运算速度将大大快于电子计算机。事实上,它们速度的提高差不多是没有止境的。一台具有5000个左右量子位的量子计算机可以在大约3 0秒内解决传统超级计算机需要100亿年才能解决的素数问题。
眼下恰好有一项重要的用途适合这种貌似深奥的作业。通过对代表数据的代码进行加密,计算机数据得到保护。而解密的数学“钥匙”是以十分巨大的数字——一般长达250位——及其素数因子的形式出现的。这样的加密被认为是无法破译的,因为没有一台传统计算机能够在适当的时间里计算出如此巨大数字的素数因子。但是,至少在理论上,量子计算机可以轻易地处理这些素数加密方案。因此,量子计算机黑客将不仅能够轻而易举地获得常常出没于各种计算机网络(包括因特网)中的信用卡号码及其他个人信息,而且能够轻易获取政府及军方机密。这也正是某些奉行“宁为人先、莫落人后”这一原则的政府机构一直在投入巨资进行量子计算机研究的原因。
量子超级网络引擎
量子计算机将不大可能破坏因特网的完整性,不仅如此,它们到头来还可能给因特网带来巨大的好处。两年前,贝尔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洛夫·格罗弗发现了用量子计算机处理我们许多人的一种日常事务的方法———搜寻隐藏在浩如烟海的庞大数据库内的某项信息。寻找数据库中的信息就像是在公文包里找东西一样。如果各不相同的量子位状态组合分别检索数据库不同的部分,那么其中的一种状态组合将会遭遇到所需查找的信息。
由于某些技术的限制,量子搜索所能带来的速度提高并没有预计的那么大,例如,如果要在1亿个地址中搜索某个地址,传统计算机需要进行大约5000万次尝试才能找到该地址;而量子计算机则需大约1万次尝试,不过这已经是很大的改善了,如果数据库增大的话,改善将会更大。此外,数据库搜索是一种十分基础的计算机任务,任何的改善都很可能对大批的应用产生影响。
迄今为止,很少有研究人员愿意预言量子计算机是否将会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尽管如此,总的趋势一直是喜人的。尽管许多物理学家————如果不是全部的话———一开始曾认为量子力学扑朔迷离的本性必定会消除实用量子计算技术面临的难以捉摸而又根深蒂固的障碍,但已经进行的深刻而广泛的理论研究却尚未能造就一台实实在在的机器。
那么,量子计算机的研究热潮到底意味着什么?计算技术的历史表明,总是先有硬件和软件的突破,然后才出现需要由它们解决的问题。或许,到我们需要检索那些用普通计算机耗时数月才能查完的庞大数据库时,量子计算机才将会真正开始投入运行。研究将能取代电子计算机的技术并非易事。毕竟,采用标准微处理器技术的并行计算机每隔几年都会有长足的进步。因此,任何要想取代它的技术必须极其出色。不过,计算技术领域的进步始终是十分迅速的,并且充满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对未来的预测从来都是靠不住的,事后看来,那些断言“此事不可行”的说法,才是最最愚蠢的。
除了超级计算机外,未来计算机还会在哪些方面进行发展呢?
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进一步拓宽计算机应用领域的新兴技术。它是把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和声音等信息媒体作为一个集成体有计算机来处理,把计算机带入了一个声、文、图集成的应用领域。多媒体必须要有显示器、键盘、鼠标、操纵杆、视频录象带/盘、摄象机、输入/输出、电讯传送等多种外部设备。多媒体系统把计算机、家用电器、通信设备组成一个整体由计算机统一控制和管理。多媒体系统将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网络
当前的计算机系统多是连成网络的计算机系统。所谓网络,是指在地理上分散布置的多立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连构成的系统。根据联网区域的大小,计算机网络可分成居域网和远程网。小至一个工厂的各个车间和办公室,大到跨洲隔洋都可构成计算机网。因特网将发展成为人类社会中一股看不见的强大力量--它悄无声息地向人们传递各种信息,以最快、最先进的手段方便人类的工作和生活。现在的因特网发展有将世界变成“地球村”的趋势。
专家认为PC机不会马上消失,而同时单功能或有限功能的终端设备(如手执电脑、智能电话)将挑战PC机作为计算机革新动力的地位。把因特网的接入和电子邮件的功能与有限的计算功能结合起来的“置顶式”计算机如网络电视将会很快流行开来。单功能的终端最终会变得更易应用
智能化计算机
我们对大脑的认识还很肤浅,但是使计算机智能化的工作绝不能等到人们对大脑有足够认识以后才开始。使计算机更聪明,从开始就是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目前用计算机进行的辅助设计、翻译、检索、绘图、写作、下棋、机械作业等方面的发展,已经向计算机的智能化迈进了一步。随着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人工智能技术在徘徊了50年之后终于找到了露脸的机会,世界头号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向“深蓝”的俯首称臣,让人脑第一次尝到了在电脑面前失败的滋味。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感忧惧,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地感受到认识自身的需要。
目前的计算机,多数是冯·诺依曼型计算机,它在认字、识图、听话及形象思维方面的功能特别差。为了使计算机更加人工智能化,科学家开始使计算机模拟人类大脑的功能,近年来,各先进国家注意开展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向计算机的智能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人工神经网络的特点和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具有自学功能。六如实现图象识别时,只要线把许多不同的图象样板和对应的应识别的结果输入人工神经网络,网络就会通过自学功能,漫漫学会识别类似的图像。自学功能对于预测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预期未来的人工神经网络计算机将为人类提供同经济预测、市场预测、效益预测、其前途是很远大的。
具有联想储存功能。人的大脑是具有两厢功能的。如果有人和你提起你幼年的同学张某某。,你就会联想起张某某的许多事情。用人工神经网络的反馈网络就可以实现这种联想。
具有高速寻找优化解的能力。寻找一个复杂问题的优化解,往往需要很大的计算量,利用一个针对某问题而设计的反馈人工神经网络,发挥计算机的高速运算能力,可能很快找到优化解。
人工神经网络是未来为电子技术应用的新流域。智能计算机的构成,可能就是作为主机的冯·诺依曼机与作为智能外围的人工神经网络的结合。
人们普遍认为智能计算机将像穆尔定律(1965年提出的预测半导体能力将以几何速度增长的定律)的应验那样必然出现。提出这一定律的英特尔公司名誉董事长戈登·穆尔本人也同意这一看法,他认为:“硅智能将发展到很难将计算机和人区分开来的程度。”但是计算机智能不会到此为止。许多科学家断言,机器的智慧会迅速超过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霍金的智慧之和。霍金认为,就像人类可以凭借其高超的捣弄数字的能力来设计计算机一样,智能机器将创造出性能更好的计算机。最迟到下个世纪中叶(而且很可能还要快得多),计算机的智能也许就会超出人类的理解能力。
电脑的 32 位系统什么意思?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苹果系统用长时间不会卡,而安卓系统越用越卡
因为安卓是开放的系统,对很多软体没有限制,所以很多程式可以无限制的产生大量垃圾,而且装的程式越多,开机启动的程式就越多,资源占用增加,自然越来越卡
而苹果系统是封闭的,很多许可权没有开放给应用,所以很多应用不能开机自动启动,也有很多应用不能产生大量垃圾,而且苹果对应用生态圈的维护工作做得也很好,所以不卡。但是你如果越狱了,就相当于给所有应用开放了许可权,不信你可以去看看,越狱的苹果装多了应用照样很卡!
安卓系统和苹果系统哪个会越用越卡一般来说是安卓,这是底层架构决定的,安卓是给予LInux编写的,所有程式都在虚拟机器里执行,时间久了就会生成大量的碎片和垃圾档案,拖慢系统执行速度。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安卓软体的不规范导致的,很多安卓软体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垃圾档案,存放在手机记忆体里,久而久之就会严重影响执行速度。
所以建议使用安卓手机的使用者每隔一段时间定期清理手机里的垃圾。
苹果系统会不会越用越卡你好,卡是一点点而已,只要把没经常使用的软体及时删除就好了。
不像你描述的内容越用越卡。
安卓系统为什么越用越慢,苹果系统会不会也是这种情况?都一样的,一直增加资源的消耗的。
一般用重启的办法恢复清理那些用不着的冗余资料来解决。
把一些用不着的尽量删删吧。
未来苹果mac系统会取代windows系统吗?为什么window系统越用越卡?而苹果系统不会?mac系统只能装在苹果的电脑上,所以不会取代windows系统。mac不卡是因为苹果的电脑配置都比较高,基本上都用固态硬碟,所以不会卡。装windows系统的电脑用机械硬碟比较多,并且日常使用不注意的话会误装很多恶意软体,所以会更卡。
手机安卓系统为什么越用越卡?
你好,WP酷七手机助手团队为你解答:
软体产生的快取太多了,越来越多
满意请采纳,不懂请追问。
为什么安卓系统的手机会越用越卡若是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追溯到上个世纪,去寻找智慧手机的起源。
1965 年,贝尔实验室、通用电气和麻省理工学院开始合作开发一套能够兼顾易用性和强大性的作业系统,经过六年时间的通力协作,贝尔实验室的一名软体工程师 Ken Thompson 在休假期间完成了一个名为 Unix 的系统编写,并最终成为贝尔实验室的母公司、美国电信巨头 AT&T的商业产品,并启动了长达数十年的版权运作。尽管后来有着许多变种,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讲,Unix 不是一个开源的作业系统。
1991 年,一个芬兰的大学生、同时也是计算机黑客的 Linus Torvalds,他对 Unix 十分着迷,但是买不起执行 Unix 需要的工作站,所以他就尝试自己以同样的程式设计方式写了一个名为 Linux 的作业系统,并在自由软体之父 Richard Stallman 的精神鼓舞之下,将 Linux 加入到了自由软体基金(FSF)当中,允许所有人使用、拷贝、修改甚至销售 Linux 系统,同时承担开源义务,禁止把 Linux 封闭化的企图。
之所以要如此大费周章的讲述 Unix 和 Linux 两个作业系统的故事,是因为 iOS 和 Android,正是分别基于 Unix 和 Linux 而衍生出来的作品。也就是说,是 Unix 和 Linux 的两种特性,造成了 iPhone 与 Android 手机在使用体验上的巨大差异。
乔布斯曾经邀请 Linux 的创始者 Linus Torvalds 到苹果工作,放弃 Linux 的开源,协助开发 Mac OS 封闭式的 Mach 核心,后者与乔布斯大吵一架之后明确表示拒绝。而从 Mac OS 开始,苹果就将作业系统的私有化视为企业战略,用乔布斯的话来讲,他是将 iOS 装进了 iPhone 这个盒子里,然后卖给了使用者。所以,iPhone 之所以不会出现“越用越卡”的情况,是因为苹果公司对它的手机从硬体到软体拥有最高的管理许可权,在封闭式的环境中,来自第三方的应用程式无法呼叫超过 iPhone 承受限度的指令,自然也不可能造成持续性的系统损伤。
反观 Android 手机,由于开源的公开条件,Google 无法从程式码这一埠约束第三方的应用程式,同时,由于 Linux 核心设定应用在调取系统功能时一定要取得 ROOT 许可权,这也导致大量应用因为单一功能的实现需求而获得整个 ROOT 层面的支配,可以在 Android 手机的任意储存位置进行读写,这种高自由度无异于开启了潘多拉魔盒,让 Android 手机无法对恶意 App 事先设防。这也是开源软体备受争议、且在商用领域遭到牴触的原因:它只关心是否授予了使用者自由——这个自由也包括逾越边界的自由——而没有从最坏的出发点去考虑如何规避被滥用的风险。尽管 Google 作为巨头,一直在尝试对产业链进行统一管理,但是当这条产业链日益庞大、连 Google 也只能扮演其中之一的角色时,Android 的失控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比如,Android 的最新版本通常需要花费超过一年半的时间,才能使启用它的 Android 手机占比超过 50%,但是 iOS 7 只用了两个月,就让半数以上的 iPhone 都更新完毕。另外,一款应用程式如果被苹果从 App Store 中惩罚出去,它就再也无法被安装到任何一款合法的 iPhone 里面,但是如果一款应用程式被 Google 驱逐出 Google Play,但是它还是可以登入各种第三方应用市场,提供正常的下载和安装。
所以,Android 的这种天生短板,又催生出了一个“手机调校”的市场,并带动了新的产业链。
“手机调校”的第一级,在于系统层。在 Android 4.4 以及之后的 Android L 的规划中,它将应用程式的执行模式由 Dalvik 换成了 ART,其原理简单来说是“预编译”效果,即当一款应用程式在第一次被安装到 Android 时,它的位元组码就已经被编译成为了本地的机器码,减少后续执行应用程式时的启动和执行时间。
根据 Google 自己公布的结果,在不同的效能测试 App 中,ART 的速度对比 Dalvik 的平均提升幅度达到了 80%,在某些专案中,ART 的提升幅度甚至超过了 1.5 倍,这个结果可谓非常喜人。
这是 Google 希望从源头解决 Android 卡慢问题的努力,但是这只是对效能优化有著作用,无法解决因为应用程式违规呼叫资源而产生的问题。同时,由于在安装应用程式时进行了“预编译”,整个安装时间将会变长,安装完毕后生成的档案也会变大,比如最新的 Google+ 安装包只有 6.9M,但是它安装后的 APK 大小达到了 28.3M,这对 Android 手机储存空间又存在过多占用的问题。
“手机调校”的第二级,在于 ROM 层。作为全球最大的 Android 市场,中国的许多手机厂商都以开发专用 ROM 来为销售产品添彩,大多数的 ROM,也都会考虑对 Android 系统进行优化,比如 MIUI V6 就宣称“引入多种 Linux 系统核心记忆体优化技术,提高应用执行效率”。
也就是说,与 Google 做的事情一样,ROM 厂商主要的优化工作,也是对 Linux 动刀,打上各种补丁,使其底层语言能够更好的适配到各种手机终端上。还是以 MIUI V6 为例,在介绍新特性时,其有这么一条:“ZRAM 排程优化技术”,其实 ZARM 就是 Linux 核心里的一个记忆体模组,作用就是在记忆体中划出一个部分出来充当虚拟盘,来承载 Linux 的交换分割槽,将一些任务压缩容纳进去,使记忆体的使用率提高,让 CPU 来为记忆体服务(因为目前的智慧手机普遍 CPU 过剩、而记忆体才是瓶颈)。
不过,ROM 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对于 Android 底层系统的修改,以及它对于记忆体空间的占用,又都有增加手机负载的风险。
“手机调校”的第三级,在于应用层。大量应用程式在手机中发生的意外或故意占用事件,是造成 Android 手机越来越慢的最核心原因。过多的应用程式热衷于滞留在记忆体空间里、以及将大量碎片留在储存空间里,是带来麻烦的罪魁祸首。这也是为什么即时清理类应用得以逐渐成为 Android 手机标配。
Android 系统有七类程序,分别是前台程序、可见程序、主要服务、次要服务、后台程序、内容供应节点、空程序,在没有安装清理类应用的时候,一部 Android 手机只能依赖系统预设的分配机制来自动调节记忆体使用,只要应用程式提出请求,大部分程序只要开启后都会被保留在记忆体当中,这原本是为了让使用者在再度启用这些程序时不需要重新载入、节省时间的初衷考虑,但是 Android 没有料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会驱使应用程式产生“劣币驱良币”的趋势,很多开发者出于商业目的,在不需要留存在记忆体的情况下也想方设法的让应用程式保持潜在执行状态,一个两个还好说,但是一旦数量更多,Anrdoid 手机就会频频卡顿和发热。
以目前全球使用者规模最大的 Android 手机清理类应用“某清理大师”为例,它清理的程序型别,主要放在后台程序、次要服务、内容供应节点和空程序:
后台程序(Hidden)——这个是最优先被扫描和识别出来的程序,因为大部分 Android 使用者在切换应用程式时都不会使用返回键退出,而是直接按下 Home 键,前者会让应用进入空程序(占用资源相对较小),而后者则会保留为后台程序(占用资源相对更大),尤其是当游戏类 App 在后台执行时,它会和其他 App 争抢资源,而不会在乎那款 App 是不是使用者正在使用。根据某清理大师的统计,约有 20% 的常用 App 即使不执行时也在后台启动联网,主要是提交产品及使用者使用资讯、获取广告资讯、查询是否升级等。
次要服务(Secondary Server)——比如某些企业套件、邮箱联络人、触控介面等,这些程序很多都是系统自带的,有些使用者会使用,但是有些使用者也可能不会使用或已经有了替代应用,所以某清理大师的清理逻辑是基于使用者行为和授权来建立(分为建议清理和深度清理两类);
内容供应节点(Content Provider)——这部分程序没有程式实体,仅仅提供内容给其他应用使用,比如日历供应节点、邮件供应节点等,除了占用记忆体资源之外,它还会占用网路,所以也会给 Android 手机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空程序(Empty)——如果是通过返回键退出应用,大部分的应用也会在 Android 手机的记忆体里遗留一个空的程序,这个程序没有资料执行,但是会记录应用的历史资讯,几乎没有任何价值,同样,这部分程序内容 *** 掉的优先顺序也很高。
除了对记忆体的过度消耗之外,Android 手机也容易在储存中积累大量冗余资料,包括无法解除安装的预装应用、解除安装之后的残存档案以及使用应用的过程中产生的快取,由于 Android 本身没有提供管理工具,即使将手机连线电脑之后也是如同 Windows 树状结构一样的资料夹包,使用者很难独立判断哪些资料夹可以删除、哪些资料夹是系统必备的,最后也会导致手机尺寸空间愈来愈窄的情况。
“手机调校”的问题,可能又回带来使用者操作的负担增加,其心理压力甚于行为压力,玩着手机还不忘隔三差五的使用清理功能,这种与 iPhone 相比“别具特色”的操作习惯,也是 Android 手机永远像一个半成品或工程机的原因。
为什么安卓系统越用越卡?为什么IOS系统就没事?1.IOS是当新开一个程式时自动关闭上一个程式,所以不需要太大的执行记忆体
2.而安卓系统一般支援6个以下程式同时执行。
3.这相当于IOS是地铁,而安卓相当于是高速路上的汽车,现在的程式越做越要兼顾太多相关的启动项,所以越来越占执行记忆体,相当多辆大型汽车同时在高速路行走。
为什么安卓系统手机越用越卡为什么因为下载的软体多了,垃圾也随着增多,还有CPU记忆体越来越少等等原因
安卓系统越用越卡,iOS 越升级越慢,为什么可以安装一个腾讯手机管家清理记忆体,它能帮你手机加速减少记忆体占用率,最大化的释放更多的手机记忆体,直接点选垃圾清理,自动扫描并清理软体快取、垃圾档案、多余装包、系统快取,彻底清除软体解除安装后的残余
最后使用小火箭加速功能,可以随时燃烧空间占用量大的程序,操作简单
Linux系统是哪家公司开发的?
电脑与32位系统的概念与区别如下:
1.bit CPU拥有更大的寻址能力,最大支持到16GB内存,而32bit只支持4G内存 2.位CPU一次可提取位数据,比32位提高了一倍,理论上性能会提升1倍。但这是建立在bit操作系统,bit软件的基础上的。 位处理器之失
※硬件———缺乏驱动程序,很多现有硬件无法使用
在目前的情况下,大部分厂商不会积极的开发位Windows驱动,除非位WindowsXP已经在市场上较普及,或者拥有位Windows驱动的产品的市场价格要高于普通产品。不管怎样,位WindowsXP的用户都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缺少必要的驱动。目前,市场上仅有ATI全面推出了位Windows的显卡驱动,而另一位显卡芯片巨头nVidia只推出了一部分产品的位Windows驱动。即使是ATI的驱动,也有相当多的Bug,据用户反映兼容性和稳定性都有待提升。 其他硬件,例如声卡、SCSI卡、电视卡等很多设备,以及打印机、扫描仪等很多外设都因为缺少驱动程序而不能使用。这一点有些类似Windows2003刚刚推出的时候,只不过Windows2003因为也是32位架构,比较容易解决,有些设备强行使用WindowsXP的驱动即可,但是Windows位版不能这样替代。加之按照惯例,普通厂商更新一次驱动的周期是两年,所以,在选择位WindowsXP之前,购买者必须小心地避开这些“地雷”。
※软件———操作系统不是问题,但是软件出现不兼容难题
微软已经正式推出了Windows位版,这让很多担心位系统无软件可用的人吃了一颗“定心丸”,但是事情并未简单的结束,仅有位版本的Windows只解决了操作系统平台的问题,就好像已经铺好了高速公路,还需要很多专门为位架构专门设计的“快车”软件在上面运行。很遗憾,目前专门为位设计的应用软件凤毛麟角,就连微软公司的大部分软件都仍然是32位架构的,目前仅有MSSQL数据库等很少几种,而像流行的Office软件都仍然没有为位系统优化。 最难受的是,一些与硬件相关的软件,如宽带上网的客户端、掌上电脑及智能手机的桌面软件均有极大机会出现不兼容问题,这样您在位的Windows下将无法宽带上网,或者无法同步您的手机或者掌上电脑。另一种,最容易出问题的软件就是防毒软件,基本上所有以前您买的32位防毒软件将没有一种可以在位Windows使用,必需购买专门为位设计的新版,目前市面上仅有寥寥几种,据悉微软也可能介入位防毒市场,所以Symantec与McAfee两家将暂停推出新版位防毒软件,这真是个坏消息。 如果您经常使用虚拟光驱这样的软件,那么恭喜您,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一种可以运行在位Windows下的虚拟光驱软件。而对于喜欢刻录光盘的朋友,也需要小心,很多刻录软件并不能完美地在位下运行;想要安全刻录最好使用Windows自带的刻录功能,但是该功能实在太简陋了。
◆位处理器之得
※硬件———更快的执行速度,更大的内存管理
使用过位电脑的人都能感觉到,速度变快了。例如在位Windows上执行32位的应用软件,如AdobePhotoshop都会0%以上。据资深专家测试,专门为位Windows设计的软件可以比32位系统快15%~60%左右,而未来的差距将更大。位的Windows充分利用了处理器的增强浮点性能,因此在设计软件和游戏性能具有大幅提高,而对于上网、办公软件的速度改善则不明显。 WindowsXP位版本提供了一个可伸缩的高性能平台,这种平台的体系结构可以更有效地处理海量数据,最高可支持16TB的虚拟内存。相对于32位架构4GB的限制,对于进行大量数值计算的用户而言,提高了很多效率。使用位的Windows,应用程序可以将足够多的数据预加载到虚拟内存中,以便位处理器快速访问这些数据。这种特性减少了将数据载入虚拟内存,以及查找读取数据并将数据写入数据存储设备所花费的时间,因此可使应用程序运行得更快、更高效。简单的说只要内存足够,位电脑运行3D设计软件会快很多,这对于很多广告美工、建筑设计师来说将节省很多时间,每天可高达数小时。
※软件———最新的尖端软件首先出现在位平台
对于追求最新、最先进的用户而言,位电脑可以用于运行基于Windows位的新一代强大应用程序,这是32位电脑没办法做到的;而位电脑却能兼容32位软件,等于将应用的范围扩展了。随着互联网和多媒体应用的发展,电脑用户对于性能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而各类仿真技术的提高也对CPU的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们日常使用状况下,32位系统已经走到了末端,未来最新的软件都将推出位版本。 而且运行大型的3D游戏、进行环境模拟、大型数据库运算以及多通道图形音效以及HDTV的播放等等,这些都需要强大的运算性能,位电脑及操作系统才能满足这种高要求。的确,当您是追新一族时,很快就会发现不少软件只能在位电脑下才能使用,那时看着32位电脑用户无法使用的窘态,就会觉得物有所值。
现实大扫描:购买者所能买到的位处理器与32位处理器
◆位处理器
目前,您实际可以购买到的位处理器主要有: 英特尔:Pentium 4 6XX系列(630、0、650和660)、Itanium、Itanium2 AMD:Athlon 系列、Athlon FX系列、Athlon X2系列、Opteron系列 其中,英特尔的Itanium与Itanium2处理器,还有AMDOpteron系列处理器是为服务器与工作站设计的,不但价格昂贵,而且配套的主板也是特殊设计的专用主板,甚至内存也需要特殊的ECC校验设计,因此我们可以不必考虑购买。此外,在软件上,这些服务器专用的位处理器与目前的软件不兼容,需要使用专门设计的位软件,如特殊版本的Windows,和一般市面上流行的WindowsXP不同,就更加否定我们购买的可能。 剩下的英特尔Pentium46XX系列处理器,AMDAthlon系列和AthlonX2系列处理器是为个人电脑设计的处理器,是以下讨论的重点。
◆32位处理器
而现在能买到的32位处理器种类就相当繁多,而主流的产品有: 英特尔:Pentium 4 5XX系列、Pentium 4 E系列、Celeron D 3XX系列 AMD:Athlon XP系列、Sempron系列 其中,英特尔Pentium4E系列与AthlonXP系列处理器,均属于开始淘汰的产品,正在逐渐退出市场。另外,32位的服务器/工作站处理器,如至强(Xeon)处理器因为应用领域狭窄,我们也不必考虑作为个人电脑的选择。现在与未来,普通32位的处理器将日渐式微,不但价格比位的便宜,而且能够执行的软件范围,系统性能都较位处理器差。普通Pen鄄tium45XX系列价位约一千余元人民币,而英特尔CeleronD处理器和AMDSempron处理器更便宜到仅需几百元即可获得。
结论
其实位的处理器比32位处理器贵不了多少(相同频率相差数百元而已),但是在主板及内存的支出相对就会更大。消费者需要看自己的实际需要来选择合适自己的CPU,位CPU比较适合一些需要进行大量数据运算的用户以及一些硬件发烧友,如进行数学计算、3D图形处理,这类用户因为要进行大量数据处理,位CPU会适合他们使用,而一般的学生和家庭用户,建议还是选择32位的奔腾4、赛扬、闪龙等CPU,等到操作系统、办公软件、软件全面进入位时代的时候,才是位系统普及的真正来临。
名词解释:什么是位处理器
之所以叫做“位处理器”,是因为电脑内部都是实行2进制运算,处理器(CPU)一次处理数据的能力也是2的倍数。8位处理器、16位处理器、32位处理器和位处理器,其计数都是2的倍数。一次处理的数据越大,该电脑处理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大;因此位处理在先天就比32位处理器具有快速的能力。那为什么不用更高级的128位处理器呢?因为位数越高,处理器芯片的设计也就越复杂,目前的技术水平暂时无法制造这么复杂的芯片。
小技巧:在位电脑上最大化避免现有问题
如果您已经或者正准备使用位电脑,并且下了决心面对上面叙述的问题,那么我们来看看有没有什么补救的办法,直到驱动程序和应用软件都逐渐过渡到位。经过摸索,在位电脑安装2套Windows系统,并且作多重启动是最佳的解决办法。也就是说,最少将硬盘划分为C:、D:两个区域,然后分别将位的Windows与32位的Windows安装在不同的分区中,并将不兼容的软件与硬件驱动程序安装在32位的Windows系统中,当位系统无能为力时,就用32位系统作为替代。这样做的好处是最大化让电脑物尽其用,速度慢总比无法使用强;缺点是不方便,经常需要在2套Windows之间切换,而且还需要购买2套软件,费用较贵。
Linux 是一个操作系统,就像windows一样。它不属于任何公司,属于完全开放的。最早由Linus?
Torvalds编写了内核,后来很多优秀的程序员参与了这一工作。现在看到的不同版本只是不同发
行版而已,比较有名的有Redhat,SUSE, Debian等等,只要是将linux内核,驱动,应用软件打
包发行的,本质上都是可以免费获得源代码的。
扩展资料:
Linux操作系统的诞生、发展和成长过程始终依赖着五个重要支柱:Unix操作系统、MINIX操作系
统、GNU计划、POSIX标准和Internet网络。
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硬件的性能不断提高,PC的市场不断扩大,当时可供计算机选用的操作系
统主要有Unix、DOS和MacOS这几种。Unix价格昂贵,不能运行于PC;DOS显得简陋,且源代
码被软件厂商严格保密;
MacOS是一种专门用于苹果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此时,计算机科学领域迫切需要一个更加完善、
强大、廉价和完全开放的操作系统。由于供教学使用的典型操作系统很少,因此当时在荷兰当教
授的美国人AndrewS.Tanenbaum编写了一个操作系统,名为MINIX,为了向学生讲述操作系统
内部工作原理。MINIX虽然很好,但只是一个用于教学目的的简单操作系统,而不是一个强有力
的实用操作系统,然而最大的好处就是公开源代码。全世界学计算机的学生都通过钻研MINIX源
代码来了解电脑里运行的MINIX操作系统,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大学二年级的学生Linus Torvalds就
是其中一个,在吸收了MINIX精华的基础上,Linus于1991年写出了属于自己的Linux操作系统,
版本为Linux0.01,是Linux时代开始的标志。他利用Unix的核心,去除繁杂的核心程序,改写成
适用于一般计算机的x86系统,并放在网络上供大家下载,1994年推出完整的核心Version1.0,
至此,Linux逐渐成为功能完善、稳定的操作系统,并被广泛使用。
百度百科-linux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