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神奇的系统

2.大脑里的两个系统,你知道吗?——《思考,快与慢》第一章

3.电脑买了一年没有激活office

4.为什么要勤于思考

电脑系统激活后有什么变化_电脑系统激活会思考不会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尤金?希金斯心理学荣誉退休教授,凭借着与阿莫斯?特维斯基对决策制定问题的开先河之研究,以心理学家的身份获得了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当世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对人类思考做出的贡献无可比拟。

这本书所说的;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识却快速的,不怎么费力,没有感觉,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系统1是冲动的、凭直觉的。系统1好比信念的力量里面的潜意识人的80%的行为来自潜意识,潜意识由原生态家庭、学校、身边的亲朋好友等影响形成的信念。

系统2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来。例如复杂的运算。系统二的运行运通常与行为、选择和专注等主观体验相关联。具备推理能力,它很谨慎也是懒惰的。系统2好比信念力量的里的意识层,我们人很少活在意识层,人在刚恋爱时很多行为是有意识层主导的。人在刚恋爱时会时时关注自己的形象,说话的方式及肢体语言。

然而每个人往往自认为自己都是用系统2在审视自己,认为自己头脑清醒,富有逻辑,抱有信仰,善作抉择,能够决定自己想要什么和该做什么。

*确定两件物品孰远孰近

*确定突然出现的声源

*将短语,“面包和……”补充完整

*看到恐怖画面后做出厌恶的表情

*察觉语句中的不友善

*回答2?2=?

*读大型广告牌上的字

*在空旷的道路上驾车行驶

*下象棋时看出一步好棋(前提是你是位象棋大师)

*理解简单的句子

*听到“畏首畏尾,追求完美”的说法是时,知道其意指古板的员工。

·生层印象,感觉和倾向,当系统2支持这些行为时,他们就会成为信仰,态度和意图。

·自主权快速运行,只需付出较少努力,甚至不用付出努力,自主控制的感觉。

·当发现(搜寻)特殊形式时,能接受系统2编控来调动注意力。

·在接受了一定的训练后,能够做出熟练的回应,才生直觉。

·为联想记忆激发出来的各种想法创造连贯形式。

·将认知放松感和真理错觉,愉快的感觉以及放松的警惕感联系起来。

·区分常态中令人惊奇之事。

·推断原因和意图。

·忽略歧义,按捺住心中疑问。

·夸大情感的一致性(光环效应)。

·将注意力其中在当前的证据上,忽略不存在的证据(眼见即为事实)

·做一些基本估测。

·通过常态和原型来表现集合,但不要将两者看成一个整体。

·通过测量确定不同程度对应的匹配物(比如音量的大小)。

·真正去去计算,而不是空想(思维的发散性)。

·有时用简单的问题替代难题(启发法)。

·对变化感知比对形态的感知更敏锐(前景理论)。

·对可能性做出过高评估。

·对数量越多越来越不敏感(心理物理学)。-·对损失的反应比获得更强烈(损失厌恶)。··严密设计决策问题,分别进行讨论。

*赛跑时随时做好起跑准备

*关注马戏团里的小丑

*在一间嘈杂、拥挤的屋子里关注某个人的声音

*寻找某位某位白头发妇女。

*寻大脑记忆,判定声音是否表达惊喜

*保持比平常快的步行速度

*观察自己在社交场合的做法是否得体

*读出文章中某页字母a的出现次数

*告诉某人你的电话号码

*在狭隘的空间里停车

*比较两款洗衣机的总体功效

*填纳税申请表

*检查一个复杂的逻辑论证的有效性。

当然人们太过专注某件事情时,就会屏蔽掉其他的事情,即使是平时很感兴趣的事情也不例外,《看不见的大猩猩》这个游戏当中设计了一部两对传篮球的短片、其中一对穿的是白色球衣,另一队穿着是黑色球衣,看见短片的人需要数出白色球衣的传球次数,忽略掉另一队传的球。这个任务比较困难,需要全情投入才行,短片播到一半的时候,一个套着大猩猩服装的女人出现了,她穿过球场,捶着胸,然后继续走动。那些没看到?的人们知道结果后非常吃惊的反应!

读到这里我的感悟是:在生活中我们总以为我们看到的就是事实,就是真理,从而人与人之间产生更多的矛盾和误会。你看到的未必就是事实!

当某样事物令系统1蒙圈儿,违反了系统1熟悉的模式,系统2会被激活。这告诉我们:系统2是非常懒惰的,它通常不会主动干预系统1的工作,除非系统1发出求助。

而系统1是全天候24小时在线,且无法关闭的。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总是系统1先出面,而不能绕过系统1直接面对系统2。因此当系统1认为自己可以处理问题并给出答案时,就没有系统2什么事了。

(保释官的故事)自我控制和认知努力是大脑工作的形式,人在有认知任务在手又同时受到诱惑的影响,就更容易屈从于诱惑。自我控制需要集中注意力,需要付出努力,换种说法就是,控制思想和行为是系统二的任务之一。

很多人过于自信,过于相信自己的直觉。觉得认知努力没什么意思,会尽量避免费力思考。

在一个实验中有研究表明,就是提到老年这个概念的时候,他们在没有自觉意识的时候,在其行为却发生了改变,这个概念影响行为就叫启动效应,也称为概念运动效应。事实,老年这个概念肯定也对你产生的影响,假设你需要再起来接接杯水,我的起身动作就会比平常稍稍卖一些。除非你刚好不喜欢老年这个概念,如果你刚好不喜欢的话,你的动作就会比平时稍微块一些。

常见的动作也会不知不觉地影响到我们的想法和感觉,觉得高兴时就会微笑,而微笑也会使你感到高兴。

再比如你刚好听了一首歌,歌词中有“月亮”这个词,那么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你对“月亮”这个词敏感度会升高,无论是在别人的闲谈中无意被提到,或者某个角落出现“月亮”这个词,你都会更容易注意到它。

这种对行为和情感不知不觉间被他物启动的现象,就是启动效应。值得注意的是,启动效应十分常见,甚至是你完全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就被什么毫不起眼的东西启动了。

很多事情你认为你是自己在做主其实各种印象都变成了你的信念,我们是自己的陌生人。

重复的曝光的结果有益于机体适应其所处的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环境。这一效应能使机体鉴别出安全的物品和牺牲地,是最为原始的社会性依附的基础。因此,重复曝光构成了社会组织和社会整合的基础,而社会组织和社会整合又是心理稳定和社会稳定的基础。

不断重复接触就能增加喜欢程度的现象,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生理现象,可推及所有的动物身上。一个有机体对新奇事迹应该谨慎,随时保持警惕和逃离状态,曝光效应的产生是因为一个刺激的重复曝光并没有产生不好的影响,这样的刺激最终会成为一个安全信号。如果当一个人认知紧张的时候,他就会激发系统二来抑制系统一所给出的直觉性答案。

我们常习惯将接续发生的事件联想为因果关系,将前一件事解释为后一件事发生的原因。

比如因为苹果熟了,所以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而实际上苹果为什么从树上掉下来?牛顿的解释更为靠谱。

再比如考试前你在课桌里发现了一只蝴蝶,然后那次考试你分数出奇的高,你可能就觉得是因为蝴蝶的出现导致自己超常发挥。

回归均值指的是某项指标的表现过高或过低后会自然回归到平均水平,它在生活中非常常见。

比如我们的孩子学习成绩考得好时我们夸奖了他,然后他下一次考的很差我们大人总以为是孩子不经夸,而孩子开始成绩很差时我们批评了,下一次考好了我们以为是我们批评了才得以进步。其实是孩子回归均值的一种表现!最能让孩子成长的是基于他作出好的表杨。

例如当问实验对象“你是否愿意花费5美元为环保事业捐款”时,最后得到的捐款金额平均为20美元。

当把问题换作“你是否愿意花400美元为环保事业捐款”时,最后得到的捐款金额平均为143美元。只是把初始的锚定值更改了一下,获得的结果却大不相同。

这种先入为主的信息会对我们的后续决策作出暗示的现象,就是锚定效应。在日常购物、商业谈判中,大脑的直觉思维就很容易受此影响,人们容易因为被锚定而接受不合理的价格。

以前自己一直以为谈价格一定是让对方先开价,这样自己才会处于优势!看完锚定效应颠覆认知,也在工作中试了几次,发现还真客户会被你先出的价格锚定。

人在处于认知放松的状态时,你有可能心情不错,因此会喜欢你亲眼所见的事物,相信你亲耳所闻的消息,相信你的直觉,感觉到你的状态是舒适而熟悉的。此时,你的想法也有可能相对随意肤浅。当你感到紧张时,你更有可能警惕、多疑,会对手头上的事情投入更多的精力,感觉局促,较少犯错,但你的直觉和创造相较平时会下降。

如果你很在意自己在别人眼里是否值得信懒、是否聪明睿智,那么说话时就言简意赅吧,能用简单的简单句的时候别用复杂句。朗朗上口的单词会唤起人们的正面态度,押韵的格言你没有押韵的格言显得更加深刻。

感悟:其实工作环境及工作人员的形象简单整洁干净的打造更加能让客户产生信任感。

启示:不要只因为具体字体不清楚,就否定他们的商务计划。

我们一定愿意相信这个观点,有人这样想,但还是三思而后行吧

熟悉了就会喜欢,这就是一种曝光效应

我今天心情很好,我的系统2也会比平时懒惰,我得格外格外小心了。

目标问题就是你想要做出的评估。启发式问题就是你绕开原来的问题去回答那个更简单的问题。

还记得我们绞尽脑汁去回答的那个问题吗?我们是不是把它换成了一个简单的问题呢?

别人问我们的问题是这位侯雪人是否会成功,但我们要回答的问题似乎是他是否能成功应对采访。咱们还是别顾左右而言他了。

他喜欢这个项目,因为他认为该项目投入少、回报高。就是感情启发式的一个典型案例。

我们将去年的表现作为依据来预测公司未来几年的表现。这个依据能作为有效参照吗?我们还需要其他什么信息才能做出正确预测?

*大样本比小样本更精确。

*小样本比大样本产生极端结果的概率大。

自从这个新执行总裁接手后,**制片厂已经制作了三部优秀**,不过现在说他老练还为时过早

统计学家能够估算出这个交易新手的表现出来的强劲势头是否是偶然的,所以在咨询统计学家之前,我不会相信他就是个天才。

观察的样本太小,所以不能做出任何推断,我们不要遵从小数定律

在我们有足够大的样本之前,我计划对实验的结果暂时保密。否则,我们会有过早下结论的风险。

草坪修整的很好,接待人员看起来很能干,家具也十分抢眼,在这并不意味着这是一家经营状况良好的公司,我们希望董事会不要依照典型性启示作出判断。

这家新成立的企业看起来好像不会倒闭。但是这个行业的成功基础比例非常之低,我们又怎么能知道这家企业是个特例(一定能成功)呢?

他们一直在重复犯同样的错误:用并不充分的证据来预测罕见的事件。当证据不充分时,我们应该以基础比例作为判断依据。

我知道这份报告绝对是具有毁灭性意义,也许他的证据十分确凿,带他带我们凭什么相信呢?我们必须在做计划时保持一定的怀疑态度才行。

在实验过程中,很多受试者被问到之前观点时,说的往往是现在的观点,这便体现了替代理论,而且很多人都无法相信他们之前的观点和现在的不同。

这个错误很明显,但只不过是后见之明,你事前根本无法知道。

她从这则关于成功的故事中学到了太多,多的有些过头了,他现在已经陷入了叙述谬误的误区。

他说这家公司经营不善,真是无稽之谈,他并不了解这家公司,只知道其股票在下跌。这是结果偏见,其中一部分是后见之明,一部分是光环效应。

我们不要带有结果偏见,尽管结果偏见有时也很管用,但这个绝对很是很愚蠢的。

不管何时,只要公司能替代人工判断,我们至少应该考虑一下(运算法)。

他认为自己的判断既缜密又微妙,但实际上把一些分数简单地凑合在一起也许会更胜一筹。

我们应该事先考虑清楚自己有多重视这些候选人以往的表现。否则对他们的第一印象会对我们产生过多的影响。

“他正在采纳内部意见,他应该忽略自己的案例的情况,去看看其他案例是什么情况。”

“他掉进了规划谬误的陷阱。她设想了一个最为理想的情景,但有多种原因可能导致计划失败他无法预见所有的原因。”

“假设你除了知道某个特定的按键是针对一名外科医生的医疗纠纷以外,其他什么也不了解。你的基准预测会是怎样的呢?法庭上成功的案例有多少?有多少案件已经结案的?这个案件的总量是多少?我们正在谈论的这个案件与其他相似的案件相比更严重还是较为轻微?”

“我们加大了投资,因为我们不想承认失败。这是一个沉没成本悖论的例子吗?”

这项改革肯定无法通过。那些必然受损的人会比那些必然获利的人更加强烈的反对这种做法。

他们都认为对方做出让步时不会感到痛心。当然,他们都错了,这正是损失的不对称性表现。

如果他们觉得利益的蛋糕的确在变大,就会发现再次商议更容易。因为他们不是在分配损失,而是在分配所得。

这儿的租凭价格直线上涨,但房客认为我们不应该提高租金。他们觉得自己有权利享受当前的利益。

我们的客户对价格上涨并无抱怨,因为他们知道我们的成本也上涨了。他们尊重我们盈利的权利。

峰终定律:整体的回顾性评级可通过将最糟糕时期和最后时刻的疼痛程度的平均加权而评估出来。

过程忽略:过程的持续对所有疼痛的评估没有任何影响。

·如果目的是为了减少患者的痛苦记忆,那降低最为疼痛时的疼痛感就比将疼痛过程减到最短更为重要。同样的道理,如果患者在过程结束时感到的疼痛相对较轻,他对此过程的记忆就会更好,那么逐渐减轻疼痛比剧烈疼痛更可取。

? ·如果想减少实际体验到的痛苦,迅速完成这个过程或许更适合,即使这样做会让患者更疼痛并给患者留下可怕的记忆。

你完全是从记忆自我的角度思考你失败的婚姻。离婚就像是以刺耳的音符结束的交响乐。事实上,它虽然结束时很糟糕,但并不意味着整首交响乐都那么糟糕。

这是关于过程忽略的一个父母负面例子。尽管好的体验的时间要比不好的体验时间多十倍,那你还是将好的体验和不好的等同并加以权衡了。

糟糕的结尾往往“毁了全部体验”。

客观的政策可以减少人们的痛苦。我们以降低社会的U指数为目标,解决俱丧和极端贫穷是首要问题。

增加幸福感的简单方法是分配好你的时间,你能抽出更多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吗?

如果你的收入超过了满意水平,你能够拥有更多使人愉快的经历,但你将会丧失一些享受小乐趣的能力。

本书自己好会选者细细重读一遍,目前里面还是有很多部分无法理解…

2019年4月30日

娄媛容

神奇的系统

思考问题就是思维,要理解思维的产生机制,首先要了解意识的产生机制。

心理五原理中的发放原理或谢健青定论就是阐述意识的产生机制。

心理第一原理——发放原理主要论述丘脑、样脑的功能以及意识产生的神经机制。脑有那些功能,意识是怎样产生的?到目前为止还是科学家们孜孜以求的研究对象,意识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概念涉及范围广,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领域都有不同的定义,可以用广、杂、乱三个字来形容。发放原理主要从生理学的角度论述意识的产生机制,简单的说就是论述意识是哪个脑器官产生的以及怎么产生的。

发放原理是一个经过长期论证、反复验证而确定的理论观点。这一定论是谢健青从1987开始,在1997年发现了丘脑的丘觉发放功能后,又经过10年的反复验证形成的最后定论。是以日常行为、心理现象、脑部病变症状、精神病症结合海量心理研究资料,经过20年反反复复的舍取、修改、升华,抽丝剥茧、筛选提炼出的精华。

发放原理的得出是脑研究的突破,从脑的生理机制上确定了脑的功能和意识、心理机制,科学阐释了各种意识、心理、精神问题,纠正了将丘脑功能定义为感觉中继站的错误认识,纠正了将意识、思维等功能以及心理、精神活动局限在大脑皮质的错误认识,纠正了心理现象解析、心理问题咨询、精神病症治疗的种种误区。

1.1 什么是发放原理

发放原理阐述脑的意识功能,即意识产生的神经机制,即丘觉发放产生意识。丘脑合成发放丘觉,样脑交换产出样本,丘觉自由发放或被样本点亮发放产生意识。第一,丘脑的功能是合成丘觉并发放丘觉,丘觉发放出来产生意识,丘觉的发放有两种方式,既可以是丘脑自由合成发放,也可以被样本点亮发放,自由发放的丘觉产生的是自由意识,也就是“想法”,样本点亮丘觉产生的意识是关于客观事物的客观意识;第二,样脑的功能就是交换产出样本,通过信息交换、样本交换的方式产出样本,样脑产出样本的目的就是点亮丘觉产生客观意识,样脑的功能是极其复杂而强悍的,在交换原理中具体阐述。

1、丘脑是产生意识的核心器官。意识与多个脑器官有关,丘脑、大脑皮质、下丘脑、杏仁核以及基底核、小脑等都参与意识活动,丘脑是产生意识的核心器官,丘脑合成发放的丘觉是意识的本质所在,大脑皮质、下丘脑、杏仁核等产出的样本是事物在脑中的表示形式。我们看到的物体、听到的声音通过神经的一级一级传递,最终被丘脑所“看”到、“听”到,丘脑“看”到、“听”到就是意识,在丘脑之前的所有环节都不能产生意识。

2、遗传信息是丘觉、样本的形成基础。从交换原理中知道,任何的神经元中都遗传有遗传信息,不同的神经元遗传信息不同,丘觉是数个丘脑神经元的遗传信息合成,能够在脑中显现一个意思;样本是数个样脑神经元的遗传信息集合,是事物在脑中的代表符号。

3、丘脑的功能就是合成发放丘觉。丘觉是天然用来表达意思的,当丘觉发放出来也就在脑中显现了一个意思,也就产生了意识。样脑的神经元能够激活丘脑的神经元,这些丘脑神经元中的各个遗传信息合成为某个意思,并且发放这个意思,这就是丘觉的合成发放。

4、样脑的主要功能就是交换产出样本。样脑包括大脑皮质以及下丘脑、杏仁核、基底核、小脑等,样脑中存储着样本,样本是数个遗传信息构成代表事物的符号,如代表事物的形状、色泽、结构、名称、用途等。大多数样本是代表客观事物的,是出生后与客观事物接触、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形成建立的。

5、丘觉自由发放或被样本点亮产生意识。丘觉可以自由发放,也可以由样本点亮。当样脑交换产出样本,样本就通过联结路经点亮丘觉,丘觉发放出来产生意识。丘觉是意识的核心,产生对事物意义的觉知;样本是意识的外壳,是事物在脑中的表示符号;我们通过后天学习在样脑与丘脑的投射纤维中建立样本与丘觉的联结路经,当样脑交换产出样本后,样本通过联结路经点亮丘觉产生意识。

注解:对事物的意识是丘觉显现出来的。事物在脑子里是怎样表达的?就是丘觉发放显现的。丘脑发放一个丘觉,也就显现了一个意思,产生对事物的“知道”、“明白”。丘觉所蕴含的意思是数个丘脑神经元的遗传信息合成,是通过遗传获得的,是用来显现客观事物所具有的的意思。丘觉并不能先天指示客观事物,需要通过学习建立样本,建立丘觉与样本的联结,样本才能通过联结路径点亮丘觉。

1.2 丘脑的功能

丘脑的功能就是合成发放丘觉。丘觉是丘脑神经元的觉醒,是数个丘脑神经元遗传信息的合成。当丘觉发放出来也就显现了意思,产生了意识。丘脑自由合成发放丘觉产生主观意识,丘觉由样本点亮产生客观意识。丘觉决定了感知范畴。

1、什么是丘觉。简单的说,丘觉就是丘脑神经元的觉醒。当数个丘脑神经元觉醒后,这就显示了一个意思,也就在脑中产生了意识。丘脑由神经元构成,每个丘脑神经元都通过遗传烙上特定遗传信息,不同的神经元遗传信息不同,数个神经元或者说数个遗传信息合成能够表示一个意思,这个意思即为丘觉。神经元是构成丘脑的物质,遗传信息通过遗传而固定在丘脑神经元中,在需要时合成丘觉并发放出来。

2、丘觉的显现。对事物的意识是眼睛看到的吗?不是,眼睛就如同摄像头,可以将图像转变为信号,眼睛将信号传入到脑,但不能产生对事物的意识。对事物的意识是丘脑发放的丘觉,如当眼睛看到的事物传到大脑枕叶视区,大脑皮质交换产出事物的样本,样本点亮丘觉,丘脑就“看”到了这个事物,显现了这个事物。丘脑相当于一个意思显现器,当丘脑发放丘觉,脑中就有了一个意思,这时也就产生了意识。

当丘觉发放出来,通过大脑联络区向外扩散,从而左右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动。大脑皮质的联络区是丘觉活动的场所,主要是大脑前额叶,大脑后部的联络区。大脑前额叶是丘觉汇集的场所,丘脑各个核团合成发放的丘觉在这里汇集、留存、斗争。当丘觉发放到大脑皮质联络区,就能在这里获得暂时留存,并向外(其他脑、核团)扩散(注:传出是完整反射必须的),等于告诉其它脑现在有一个这样的意思,其它脑会根据这个意思展开活动。

3、丘觉的发放。丘觉的合成发放有两条途径,一个是自由合成发放,另一个是由样本点亮。自由合成发放是丘脑随意的、自由的进行丘觉的合成发放,产生各种想法以及想象、思维等主观意识。一般情况下,我们产生的是对外界客观事物的意识,丘觉是由样本点亮的,或者说丘脑的合成发放功能就是样本激活的。数个样脑神经元激活相应丘脑神经元,也就是数个样脑神经元遗传信息激活了数个丘觉神经元遗传信息,丘脑将这些遗传信息合成为一个完整意思并发放出去,丘脑的唯一功能就是合成发放丘觉。数个样脑神经元遗传信息就是样本,丘觉是样本点亮的。丘觉发放的意思是与样本相对应,不同的样本点亮不同的丘觉。丘觉发放除了样本点亮丘觉这一种方式外,丘觉还可以自由发放产生意识,如我们平常所说的白日梦、幻想以及想象、联想等。

4、丘脑功能是活性的。丘觉是根据样本即时合成的,合成的丘觉是临时存在的,并不在会固定下来,当丘觉熄灭后,在丘脑中只有神经元遗传信息。丘觉的合成发放是根据样本动态变化的,因此意识也是不断转换的。丘觉合成非常类似于物理学中的矢量合成,丘觉遗传信息相当于各个矢量,合成的丘觉是一个独立的矢量。矢量的合成是没有限制的,丘觉的合成理论上也是没有止境的,但丘觉的宽度、广度不能超越极限,否则只能产生混乱意识。当样脑神经元激活丘脑神经元后,丘觉遗传信息合成丘觉发放出来,表达的是一个完整意思,产生清晰完整的整体意识,而不是各个意思的汇合。我们不可能在不同时间获得完全相同的丘觉,也就是说,我们永远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两次思考,尽管有这两次思考可能极其相似,似乎相同。

注解1:遗传信息决定了我们的感知范畴。我们先天遗传了什么样的丘脑神经元遗传信息,我们就能感知什么样的客观事物,丘脑神经元遗传信息是有限的,合成的丘觉也是有限的,客观世界中有许多的事物是我们不能感知的,因为我们没有遗传有这样的丘脑神经元遗传信息,如我们平常人不能感觉到暗物质、电磁能,不能看到红外光、紫外线,不能听到超声波,即使百般学习也是枉费心机。有少数的人遗传了超出常人的丘脑神经元遗传信息,可以感知到常人感知不到的事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特异功能。

注解2:理解能力。我们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当丘觉超出了一定的范围,就不能产生清晰的意识,或者不能产生对事物清晰的理解。当然对不同的人,能够产生清晰意识的丘觉宽度、广度是不同的,从而体现了每个人理解能力的不同。在一个同等知识水平上,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个问题,有的人清晰意识,而有的人则要犯糊涂,这就是意识宽度、广度不同导致的差异。丘觉是有限的,意识的宽度、广度也是有限的,如果事物的复杂程度超出了丘觉的指示范围,也就超出了意识宽度,脑子必然糊涂。丘觉的宽度、广度对悟性、思维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对复杂问题的解决,要在理解能力的基础上寻找到过渡的跳板,才能达到对复杂问题的理解,这对课堂教学、子女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1.3 样脑的功能

样脑的功能就是交换产出样本。样脑的功能是由功能区、核团来完成的,不同功能区或核团能够分别独立完成样本交换产出功能。当功能区或核团接纳一个传入样本,参照自有样本,产出对应样本到下一个神经元,下一个神经元依此进行,完成样本的交换。

发放原理只是对样脑功能的定格。所有的意识、心理活动都是对样本的运作,丘脑、脑干之外的脑都是样脑,大脑皮质、下丘脑、杏仁核、基底核、小脑都是样脑,因此样本及样脑功能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交换原理、互动原理、联结原理都是阐述样本、样脑功能的原理。

1、样脑。丘脑、脑干之外的脑都是样脑,包括大脑皮质、下丘脑、杏仁核、基底核、小脑等。样脑是由功能区、核团构成的,功能区、核团能够独立完成样本的交换产出功能,不同的功能区或核团完成不同的样本交换产出功能。

2、样本。样本是事物在脑中的代表符号。我们看到、听到、触摸到的事物都是通过感觉神经以信号的形式传递到脑中,信号是杂乱的,其中包含多个事物,脑通过交换获得所需的事物,这个事物在脑中是用一系列的符号集合表示的,这就是样本。事物分为形象事物、抽象事物,样本也分为形象样本、抽象样本,形象样本是表示具体事物的样本,如物体的形状、结构、色泽等,抽象样本是思考问题、认识事物需要借助的样本,如语言、概念等。

3、样脑的自有样本。样脑的神经元中遗传有遗传信息,样本是数个神经元的遗传信息集合。少数样本先天遗传的,大多数样本是后天通过学习建立的,是数个样脑神经元遗传信息的联结,是客观事物在脑中代表符号。这些样本存储在功能区、核团中,是样脑交换传入样本、产出对应样本的参照依据。自有样本实质就是各种信息的存储,是记忆的一种。

4、样本的交换产出。当样本传入某个样脑的功能区或核团,这个功能区或核团的功能被激活,将这个传入样本与自有样本进行对照,找出两者的异同后产出一个相应的样本,点亮丘觉或发送到另一个功能区、核团,这就是样脑的交换产出功能。由于大脑皮质等样脑具有极其强悍的交换产出功能,一般这个过程在极短的一瞬间完成,不会造成意识的停顿。

5、样本通过联结路径点亮丘觉。虽然我们通过遗传得到了需要的丘觉,而且更多的丘觉是后天用来显现客观事物的意义,但这些丘觉都是客观世界的什么事物是先天不知道的,是出生后通过摸索、学习建立丘觉与样本的联结,进而指向这些客观事物的。丘觉能够发放的意思无限广泛,样本的数量也非常庞大,联结就是样本与丘觉通过学习建立的意义对应关系,样本与对应的丘觉建立联结才能使意识具有一致性。样本也常会建立与丘觉的错误联结,导致对事物的错误意识,不过这个错误的联结是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学习纠正的。联结是神经元的功能,作用于人的一生,与样本同步形成。当外界事物在脑中的样本形成并建立联结后,我们再接触到这个外界事物,大脑皮质等通过交换找到脑中表示这个事物的样本,样本经由联结路径点亮丘觉产生对这个事物的意识。我们只对当前事物产生意识,样脑交换当前事物产出样本点亮丘觉。

1.4 意识的产生

意识的产生有两种方式,一是丘觉的自由发放,二是样本点亮丘觉。对事物的意识是相关样本点亮对应丘觉产生的。

意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由意识,是具有我们个人特点的意识,体现了人与人思想的差异;一类是客观意识,是外界事物在脑中的反应,是不以我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主观意识的形成之初,是丘觉自由发放获得的,一旦形成主观意识,也就在脑中建立了样本,后期的主观意识是以样本形式存在,进入意识是样本点亮丘觉的再现。

1.4.1 丘觉的自由发放。

丘脑能够自由合成发放丘觉,当丘觉发放出来,在我们脑中便显现了一个意思,便有了“想法”,我们常说的胡思乱想、白日梦以及幻想、想象中包含了大量自由发放的丘觉。

1.4.2 样本点亮丘觉

1、点亮路径。丘脑被“Y”形内髓板分割为三大核群,分别为前核群、外侧核群和内侧核群,在“Y”形内髓板中还有板内核群。内侧核群主要是背内侧核,前核群主要是前核,外侧核群有非常发达的丘脑枕及腹前核、腹外侧核、腹后核等。这些丘脑核与大脑、下丘脑、纹状体以及杏仁核、小脑有对应的神经纤维联系。背内侧核与大脑前额叶、丘脑枕与顶枕颞叶联络区有着非常精确、密集的往返神经纤维联系;纹状体、小脑的神经纤维投射到腹前核、腹外侧核;下丘脑通过乳头丘脑束联系丘脑前核,并与背内侧核、板内核相联系;杏仁核的传出纤维到背内侧核;传导听觉、视觉的神经纤维投射到丘脑内、外侧膝状体。

下丘脑、杏仁核中的感受样本是先天的,神经纤维路经也是先天的,可以直接点亮丘觉。感觉样本也是可以通过先天神经纤维路经点亮丘觉。但遗传样本点亮丘觉产生的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意识,即为感觉、感受,达不到知觉的水平。更为高级、复杂的意识是后天形成的。客观世界中的事物是复杂的,需要通过学习建立对应的样本和联结路径。当样本、联结路经建立后,以样本为工具,交换事物,产出对应的样本,点亮丘觉产生意识。大脑前额叶样本点亮背内侧核的丘觉,大脑顶枕颞叶样本点亮枕核的丘觉,下丘脑样本点亮前核、背内侧核的丘觉,纹状体样本点亮腹前核、腹外侧核的丘觉。

我们不能凭空产生对事物的意识,外界事物并没有跑到我们的脑子里,对事物的意识是事物在脑子里的映像。这个意识包含了两个内容,一个是脑中代表事物的符号,即样本,一个是指示这个事物是什么意思,即丘觉。样本是意识的外壳,是大脑、基底核、下丘脑、杏仁核、小脑等交换产产出的;丘觉是意识的内核,是丘脑合成发放出来的。样本只是事物在脑中的代表符号,在脑中表示出这个事物的长、宽等形状外观,没有意义指示功能。事物的意义是丘觉发放、指示出来的,丘觉发放出一个意思也就产生对事物的觉知,产生了对事物的意识。

每一个点亮丘觉的样本,不是这个样本的全部,可以有多余,也可以有缺失,点亮丘觉或者产生对几个事物的意识,或者产生对事物局部的意识。如我们看到一个被遮挡车身的车头,大脑后部交换后点亮丘觉,使我们产生对车头的意识,但这时前额叶、大脑后部仍然继续交换,获得一种甚至多种车身的构想,指导我们正确采取行为活动。

丘觉是支撑意识的核心结构,是丘脑发放的,丘脑是一个意思发放器、指示器。丘觉是遗传在丘脑神经元中,这些神经元已经通过遗传烙上特定遗传信息,神经元不同遗传信息不同,数个神经元能够发放的一个意思的即为一个丘觉,丘觉的简单复杂与参与发放的神经元数量有关。丘觉能够发放的意思极其广泛,我们遗传有什么样的丘觉,我们就具有了在后天感知什么事物的能力。丘觉是意识的核心,丘觉发放什么,脑子就在想什么。丘觉是单纯的意思结构,本身不与事物有任何瓜葛,需要附加上代表事物的样本,才能产生对事物的意识。当样本点亮丘觉,丘觉发放一个意思,我们就将这个样本认作这个意思,无论这个意思是否与事物相符,我们都将认为这个事物就是这个意思。样本与丘觉必须是意义对应,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如果样本与丘觉的对应意义有偏差,我们就会错误理解事物。如果没有遗传有与这个事物对应的丘觉,我们也就不能意识到这个事物,客观世界的许多事物是我们意识不到的,如我们不能看到紫外线、听到超声波,这是因为我们没有遗传有这样的丘觉,因此是不能通过学习看到紫外线、听到超声波。

丘觉平时处于潜伏状态,当被样本点亮才能合成发放出来形成意识。在清醒时,丘脑背内侧核的丘觉能够一直被前额叶样本点亮,保持我们清醒时的意识状态。如果没有前额叶样本点亮丘脑背内侧核的丘觉,我们必然处于睡眠状态。大脑皮质的顶叶、枕叶、颞叶的样本点亮丘脑枕的丘觉,产生感觉、知觉,产生对事物的认识,是构成思维活动的主体。下丘脑、杏仁核的遗传样本点亮丘脑前核等多个核团的丘觉,产生情绪体验。在基底核、小脑的参与下,丘觉能够通过锥体束发放出去,指挥、控制、调节运动,我们的行为活动是按照自身意愿(即丘觉)进行的。

在一个反射弧中,样本、路经都是先天遗传的,遗传样本可以直接通过遗传路经点亮丘觉。初生婴儿可以产生简单的感觉、感受,可以看见外界事物的形状、颜色,听到外界发出的声音,还可以产生喜怒哀乐。通过反射弧点亮的意识极其简单,还不能认识事物的客观意义。初生的婴儿对外界事物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但初生婴儿通过遗传具有了样本学习功能,可以在样脑中建立表示事物的样本。在婴儿清醒时,丘觉自由活动,常常发放出来,这些丘觉是什么意义的客观事物是婴儿不知道的,丘觉没有附上代表事物的样本,只是脑中纯粹的意思,这时的意识是不完整的,是一个只有意思倾向不与事物关联的意识。眼睛看到的景物、耳朵听到的声音在样脑中留下印象,从无到有一步一步建立代表事物的样本,当丘觉偶尔与样本符合时,样本与丘觉发生联系,联系增多并稳定下来,形成样本与丘觉的联结,样本就能通过联结路径点亮丘觉产生简单的意识。随着与环境接触的深入,然后由简到繁,建立起能够完全表示外界客观事物复杂而庞大的样本库,点亮丘觉产生复杂意识。

神经纤维是点亮的路径,样本是经过神经纤维点亮丘觉的。代表事物的样本主要是后天通过学习建立的,样本点亮丘觉的路径也主要是后天通过学习建立的,脑中样本数量是极其庞大的,样本不能随意点亮丘觉,必须是意义对应的样本与丘觉建立点亮路径,这样,样本才能通过这个路径点亮意义一致的丘觉。我们把通过学习,意义对应的样本与丘觉建立的点亮路径即为联结。

1.4.3 对事物的意识

事物是极其复杂的,样脑通过样本交换获得与目标事物对应的样本,点亮丘觉产生对目标事物的意识;每一事物又包含着特征、特点、性质、用处、意义以及个人认识、见解、偏向、臆测、猜想等多个方面,这些都要进入意识才能正确的认识和对待事物,因此对一个事物的意识是样脑各个功能系统经过多波次的交换产出许多相关样本点亮丘觉产生的。

客观世界的事物是极其复杂的,当眼、耳等感觉器官接收到外界事物的信息,样脑特别是大脑皮质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也就是通过样本交换获得与实物相一致的样本,点亮丘觉产生对这个事物的意识。

每一个事物也是包含极其复杂的各个方面,大脑皮质的不同功能区分析事物的不同的侧面,通过多波次的交换传递产出与事物相关的各个样本,点亮丘觉产生对事物多个方面的认识。

4.5 我们怎样感知事物

我请你先闭上眼睛,我在你面前放了一支玫瑰,你睁开眼,看到一支玫瑰。你是怎么知道面前有一支玫瑰,是眼睛知道的吗?不是,眼睛将视觉信息传到大脑枕叶17区(即视区),是大脑17区知道了面前有一支玫瑰吗?不是,传到大脑枕叶17区是玫瑰吗?不是,眼睛已经将看到的玫瑰转变为符号,传到大脑枕叶17区的是一些符号(不同频率的信号),这些符号是代表玫瑰的。

为什么眼睛看到的玫瑰不是直接出现在意识中,再你闭上眼睛,回答我:在玫瑰后面有什么?有一个硬币吗?你这时的回答是没注意,睁开眼睛,就在玫瑰后面有一个硬币,眼睛看不到吗?不是,哪么为什么刚才不知道?眼睛已经看到了,并将已经看到的所有信息传到枕叶17区,玫瑰、硬币及其他多个物品的所有信息都传入枕叶17区,眼睛是不能区分哪个是玫瑰,那个是硬币,而是只要看到都传入枕叶17区。眼睛就如同摄像头,眼睛是不能将看到的事物进行区分,也就不能将事物分别传送到枕叶17区,如果眼睛都能区分,摄像头也就能区分了,摄像头能将你的影像和别人的影像分开吗?不能。你天天都看电视,闭上眼睛回忆一下,在电视机的旁边都有什么东西,再睁开眼看一下,不对呀,你遗漏了多个东西。是眼睛出问题了吗?不是。

传入枕叶17区的信息,包含了多个事物,枕叶的交换功能就是通过交换将各个事物分离,分离一个事物获得一个对应样本,事物在脑中是样本形式存在的,一个事物对应一个样本。这个交换过程是及其短暂的,可以在一瞬间完成。当枕叶交换后获得玫瑰、硬币以及其他事物的样本,我们关注的、需要的样本即玫瑰样本传到大脑后部联络区,即为样本产出。这时产出的样本点亮丘觉产生意识。

样本是代表玫瑰的符号,我们怎样知道这是玫瑰的?这是丘觉告知的,丘觉是先天遗传的,是先天具有的可以表示玫瑰的丘觉。我们遗传有非常多的丘觉,凡是我们能够意识的事物,都必须遗传有丘觉,没有遗传有某种丘觉,我们就不能感知这些事物,你能看到紫外线、听到超声波吗?不能,能通过学习训练看到紫外线、听到超声波吗?不能,你没有这样的丘觉。但有极少数人能够听到超声波,这是他遗传了这样的丘觉。也许你一生都没有看到玫瑰,但你的丘脑中遗传有这个表示玫瑰的丘觉。你还有许多没有看到的事物,丘脑中预备了这样的丘觉。但丘觉是有限的,有许多事物你想知道,但你就是不能感知到,如暗物质、电磁波等,我们没有遗传有这样的丘觉。

意识区是意识活动的场所,样本产出样本到意识区,丘脑发放丘觉到意识区,意识区显现样本,获得单独的玫瑰影像,丘觉告诉意识区这是玫瑰,支撑这个玫瑰意识。样本是意识的外壳,丘觉是意识的内核。

当然,也许有的人会产生这是月季的错误意识,这是因为什么?那是因为外界客观事物的样本不是先天存在样脑中的,而是在与事物的接触过程中,通过学习建立的,样本与丘觉的联结也是通过学习建立的,样本建立后,联结也有不正确的时候,这时样本点亮丘觉就会错误的认识事物,这种现象是经常发生的,也是可以通过学习校正的。

这一段叙述还不足以说明意识活动,意识的产生机制很简单,即样本点亮丘觉产生意识。但意识活动又是极其复杂的,我们一步一步的深入。

大脑里的两个系统,你知道吗?——《思考,快与慢》第一章

019/3/12读书打卡

书名:思考快与慢

摘要心得:

系统1就像猛张飞,反应迅速直观,基本不需要消耗能量

系统2就像懒诸葛,一般处于半休眠状态,每次运行需要耗费大量能量。

当我们醒着时,系统1和系统2都处于活跃状态。系统1是自主运行,而系统2则通常处于不费力的放松状态,运行时只有部分能力参与。系统1不断为系统2提供印象、直觉、意向和感觉等信息。如果系统2接收了这些信息,则会将印象、直觉等转变为信念,将冲动转化为自主行为。通常情况下,一切都会顺利进行,系统2会稍微调整或是毫无保留地接受系统1的建议。

当系统1的运行遇到阻碍时,便会向系统2寻求支持,请求系统2给出更为详细和明确的处理方式来解决当前问题。系统2在系统1无法提供问题答案时,就会被激活,这好比你碰到了“17×24”这样的乘法题,系统1无法给出答案,系统2便被激活来解决问题。当你遇到令人吃惊的事情时,同样会感到自己有意识的那部分注意力会瞬间激增。

另外,在系统1所设定的世界里,电灯不会跳,猫不会像汪汪叫,“猩猩”也不会穿过篮球场。如若事物违反了系统1所设定的关于世界的模式,系统2同样会被激活。

系统1和系统2的分工是非常高效的:代价最小,效果最好。这种分工很有效,因为系统1很善于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它在熟悉情境中采取的模式是精确的,所作出的短期预测是准确的,遇到挑战时做出的第一反应也是迅速且基本恰当的。然而,系统1存在成见,在很多特定的情况下,这一系统易犯系统性错误。你会发现这个系统有时候会将原本较难的问题作简单化处理,对于逻辑学和统计学问题,它几乎一无所知。系统1还有一个更大的局限,即我们无法关闭它。

电脑买了一年没有激活office

开始读《思考,快与慢》的第一章,本章要讲的内容其实不难理解,就是说大脑里共存着两种思维方式,被称为系统1和系统2。

系统1是从娘胎生下来就存在的,已经被我们认定为本能的那一部分思维方式,通常我们不用思考就可以就会下意识产生反应的。例如一个男士和妻子一起逛街,看到美女从对面擦肩而过,会下意识地扭头看过去,虽然边上的爱妻会醋意大发。

系统2负责处理系统1不能处理的部分,例如心算17×24,系统1会把控制权交给系统2。当系统2启动的时候,系统1处于半停工的状态状态。我们还是用那个和妻子一起逛街的男士举例子。

这次他不仅在和妻子逛街,同时还在想一个科研难题,而且他不确定问题答案。此时系统2一定开到极限。妻子这下可以放心了,系统1休眠到最低状态,也就是仅仅保证思考者的生命安全,避免那个男士和对面走过来的人撞到一起,此时完全不会关注那个人的相貌。

但悲剧的是,如果妻子临时离开,会发现丈夫对她的离开,也同样没有注意到,直到丈夫回家,才发现妻子没有跟着一起回来。甚至在此时,他都不确定是不是和妻子一起出去过,到家之后继续思考着那道难题。接着猛然发现,愤怒的妻子站在门口,愤怒的妻子可是要命级别的威胁,他的思考立刻被打断,系统1激活。

在童年的时候,我们经常读到系统2高速运转的例子,而且作者对此都是表扬的态度。一边读书一边吃馒头,结果因为读书太专注,把边上的墨汁当馒头的酱料,吃的满嘴黑还毫无所知。仿佛不这样就成不了大学问家,或者大学问家就该这样。

这种系统2让系统1停滞的事情,会被当做新奇的事情记载下来,是因为太少发生了。为了保证思考者的生命安全,启动系统2的权力,始终掌握在系统1手中。

把墨汁当做酱料,是因为墨汁的味道比较正常,而且你也知道书房里没什么威胁生命的东西,所以系统1放心的让系统2全面接管大部分思考,是大部分,系统1始终在待机状态,一旦思考者的生命受到威胁,立刻被激活。

例如在专注思考的时候,无意中喝了一口滚烫的开水,在喝进的开水一瞬间,会本能的把开水从嘴里喷出来,接着大口吸气,让高速通过的气流,降低嘴里的温度。这一系列的动作,速度远超思考,接下来才会想这一切发生的原因,不这样做的人,恐怕早死了。

其实,日常生活中,很少出现系统2这么全面启动的状态,也很少有人心算17×24。人们会用各种手段和工具,代替系统2的工作。顺便说一下17×24的结果,答案是408,大家现在可以把各种计算工具收起来了。

在步兵方阵出现在战场,方阵指挥官要一边指挥战斗,一边让士兵根据战场的需要排成不同的方阵。因为战场情况千变万化,充满危险,根本没有时间心算。指挥官会把几个常用的排列组合刻在指挥棒上。

408人这种有整有零的人数不太可能出现,大部分情况是整数。而且一个方阵单位的到达有多少人,全军统一,例如都是400人。这样排列组合方案就很少了,一只指挥棒上能刻得下。

开始冲锋时处于开阔战场,指挥官会看一眼指挥棒上预先刻好的答案,高喊一排“40人10排”。到了双方开始人挤人格斗,战场变得狭小,指挥官再看一眼指挥棒,高喊“16人25排”。

40×10还能立刻心算出结果,而16×25,对于大部分人的心算能力,肯定要系统2全开,敌人刀砍过来,方阵指挥官还在算答案,结局肯定不美好。

出现这种密集方阵,也是系统2思考后的结果。散兵游勇的敌人,会发现他们在冷兵器时代,对方步兵方阵是一只没法下嘴的铁刺猬,同时还要面对方阵中射出的,密集到躲无可躲的箭雨。即使到了热兵器时代,整齐的排射,仍然是敌人的死亡之梦。在机枪发明之前,这种系统2思考带来的战场优势,持续了上千年。

因为这种上千年的优势,让我们对步兵方阵的恐惧,成为系统1的一部分,所以各国直到今天依然举行方阵阅兵。威武整齐的步兵方阵,让自己人感到振奋,让敌人感到恐惧。但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振奋或恐惧,人们常常感到莫名其妙,因为系统1会在思考之前启动。

步兵方阵是系统2思考的结果,步兵方阵的第一个发明人,需要能在战场上处于绝对安全的地方细心观察,思考总结战斗的规律,肯定系统2全开。这种状态下,必须有专人保护他的安全,而且他还需要站在一个能够俯瞰战场全局的地方观察。

接下来,他要训练士兵,让士兵完全相信身边的队友,把生命安全完全交给身边的队友,到死都不会调用系统1去保护自己生命,自己的系统1全部只负责砍杀敌人,不经过大量训练,绝对做不到这种反本能的事。

今天我们的接受大部分训练,同样是一部分系统2变成系统1,或者说一部分系统2训练成新的系统1,例如我现在打字,处于盲打状态,这也是要经过无数次训练,对键盘的位置记忆,变成了系统1的一部分。当然训练盲打不会威胁生命,但盲打确实不属于我们维持生命需要的本能。

能在战场上保护一个不参战的人,让他能集中注意力发明步兵方阵。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训练士兵,把系统2转化成新的系统1。这一切,需要社会生产力更发达的组织才能做承担这一切。西方从马其顿、古罗马到中世纪的西欧诸国,都是因为能供养的起,训练步兵方阵的巨大花费,从而战胜了周边只有最基础系统1反应的势力,建立起了庞大的帝国。

作者丹尼尔·卡尼曼,是诺贝尔奖的得主,语言要比我这篇读书心得严谨的多,但他考虑到他的研究对象是大部分的普通人,所以这本书尽量让普通人读得懂。我的读书心得又根据我的体验,重新总结。有能力尽量还是读原著,按照自己的体验和知识范围解读,我这里就是提供一个解读思路。

因为是第一章是要说明白系统1和系统2,所以作者丹尼尔·卡尼曼尽量挑选系统2完全占上风的情况举例子,来说明系统2是什么,因为除了系统2就是系统1,所以系统1可以说就是不是系统2的那部分。

知道这些能干什么,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改善?不然,知道了只是知道了,仍然不算把书读了。

聊一下我读到这里的心得,由于系统2特别消耗能量,而充足的能量供应,让身体感觉更舒服。所以,系统1,也就是本能,是不愿意启动系统2的,当然这只是我个人读到这里的理解。

那个不由自主扭过头看美女的男士,也不会有进一步的表示,因为他如果冒失和这名陌生的女人打招呼。

第一、这位美女会不会拒绝他,甚至报警说这位男士骚扰,那么男士必须启动系统2,处理这个没有确定答案的难题。

第二、和妻子熟悉的生活被自己的鲁莽打断,回到家后,吵架是难免的,甚至可能离婚,如果真的离婚,美女的拒绝甚至报警,可能还是短期问题,妻子天天闹离婚,是长期没有确定性的难题。

人们痛恨不确定性,因为不确定结果的事,都要求系统2去做,而这位男士的一句冒失的搭讪,可能会让自己长时间处于系统2状态下。系统2带来的巨大能量付出,会让系统1本能的阻止这一切的发生,更何况是长时间处于系统2状态下。通俗地讲,就是怕麻烦。

妻子表示醋意,其实是警告丈夫,不要去做可能会激活系统2的事情。虽然丈夫看美女,是被系统1所支配,涉及到对生命延续的冲动。下一次见到美女,他还是会回头看,妻子能做的也还是提醒他,丈夫这么做,有激活系统2的可能性。这种相爱相杀的关系,算是通常夫妻之间的系统1吧。

系统1对启动系统2的厌恶,保证了我们社会的大致安定,但也让学习和训练成了苦差事。如何让大脑相信,学习和训练也是系统1,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奋斗的目标。

文/?迷糊小胖

为什么要勤于思考

根据以下步骤进行激活。

1、首先点击打开Win10左下角的开始菜单,然后任意打开一个Word或Excel。

2、接下来会提示登录以设置Office,如果已有微软账户,请点击登录,如果没有微软账户,请点击创建账户即可。

3、登录微软账户后,点击激活Office。

4、首次激活使用Office还需要简单设置下,根据提示选择中国和中文,点击下一步。

5、稍等片刻后,出现下图页面,点击接受并启动Word。

6、最后,打开Word空白文档后,选择文件-账户查看Office已经激活。

win10新电脑Office激活须知:

1、预装Win10还没有完成激活前,不能激活office,所以要先激活win10:电脑自带的win10怎么激活

2、win10激活完成后需要过几个小时,才能激活Office,原因是微软的PBR记录上传需要时间同步。

3、如果笔记本解封后不激活win10操作系统,直接去激活Office就会出现激活不了的情况。这时候再去激活系统后是无法激活Office的,只能一键恢复。

注意:如果刚开机没联网,然后去激活,发现要联网,这时候联网后激活还是不行的,只能一键恢复后先联网激活系统,再激活Office。

新电脑win10激活office步骤:

1、打开win10开始菜单,在开始菜单右侧找到Word、Excel、OneNote、 PowerPoint如下图中红圈区域,任意一个点开,如果找不到,就在左下角cortana搜索;

2、打开后会自动出现下图所示界面,点击中间的激活;

3、弹出向某个帐户添加密钥,默认第一步已经完成,证明已经识别到机器本身的office序列号,我们只需点击下图中的第二步 “联机兑换”;

4、点击“联机兑换”后会跳转到微软网站登录微软账号,点击红色的下一步;

5、点击后出现登录账号密码界面,这里输入Microsoft账号密码,没有账号密码的需要先申请一个,如果已经有了,直接点击登录;

在讨论勤于思考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人大脑的结构体系。在尼尔·卡尼曼所著的《思考,快与慢》中说到大脑存在两个思维系统,作者将它们命名为系统1(快思考)与系统2(慢思考)。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比如1+1等于?,早上起床洗脸,刷牙,穿衣服的行为。就像可以一键执行的自动程序。系统2则需要将注意力转移到费力的大脑上来,需要选择与专注,这就比如算出23*16等于?明天的发表要讲哪些内容。系统1与系统2的协作模式是,当系统1解决不了的时候,系统1会向系统2求助,系统2具有改变系统1运作方式的能力,当某件事情超出系统1的解决范围时,系统2才会被激活。这样的大脑协作模式也就使得当依赖系统1的直觉反应而不是系统2的理性分析与计算得出事情的结果,大多时候缺乏可靠性。

现在你知道了我们大脑的运行模式,那下面来说说为什么要勤于思考,它可以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1.勤于思考带来思想多元化下的包容与理性,使得良好控制个人情绪,客观冷静平和处事。

人的本性是懒惰的,大脑会执行采取最省力法,即系统1的调用解决问题。不勤于思考和人的习惯下的大脑没有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会习惯转化成简单的启发式问题,比如当被问到,欺骗老人的金融顾问应该受到怎样的惩罚?而普通人讲这类需要很多法律知识解答的问题理解转化成的启发式为题,即想到金融骗子你会有多生气?然后人们就给出这样的人应该拉去枪毙的回答。勤于思考可以使得你从多维角度辩证看待一个问题,和问题与自我和解。而不是用本能中生气就发脾气,不开心就大吼大叫。

2.勤于思考可以提升说话的方式,处理好人际关系

一次好的演讲,采访,咨询,发表除了良好的表达技巧外更需要底层支撑的大脑的清晰逻辑,就像《即兴演讲》一书中作者提到别人问他在干什么,他回答,我在准备我的即兴演讲稿。我妈妈是个实在人,也常会和我抱怨说各种家长里短,而她说的最多的一句就是,我没考虑那么多,拿嘴就说。我和她大道理说多了,也就渐渐觉得思维定式化下的父母一代倾听就好。但是为拿嘴就说买单的,对于年轻一代来说,可能就是你的人脉断层,资源缺陷,乃至人格变化和未来发展。

3.理性评估,不盲目跟风,不过度乐观自信,能顾抓住趋势,不做事后诸葛亮。

这里提出两个关键词。

锚定效应:指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

心理账户: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教授 理查德·萨勒 ( Richard Thaler )提出的概念。他认为,除了荷包这种实际账户外,在人的头脑里还存在着另一种心理账户。人们会把在现实中客观等价的支出或收益在心理上划分到不同的账户中。

利用锚定效应的例子比如超市将某件商品推出每人限购七件活动,结果显示人们购买的数量较于从前的1到2件会更趋近于7比如5件。心理帐户更是一个现实存在很难打破的事件,比如高价购买喜欢歌手的演唱会门票你一定不会卖给出更多价钱的黄牛,比如即使周遭都告诉撩你的对象不好你还是不能洒脱放手,及时止损的一段恋爱。提及这两点是想强调心理作用对人的影响深远程度,而抗衡这些将自己从心理效应影响中跳脱需要靠思维上的不断精进,摆脱大基数非理性人群带来的社会恐慌的效应层级 ,比如日本311大地震引发的当年中国买盐事件,比如跟随他人荐股直接踏进熊市,比如看朋友在P2P公司就购入该公司产品遇到法人跑路。

4.有勇气做事,忠于事实。

非理性思考使得启发性问题替代实质性问题,继而带来偏见性的错误。比如某调查显示佛罗里达人口死亡率高,人们看到这样的消息就会很恐慌,想那里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以至于害怕这个地方,而事实却是佛罗里达是有名的旅游胜地,来这里定居的都是有钱的老人。别让谣言,微信群消息转发限制了你对诗和远方的向往。

5.帮助调整努力的方向

前几天师傅跟我聊到,成功的人被称为坚持,而没成功的被称为固执。我想了想觉得成功的人是在大目标固定的前提下思考趋势,客观评定,调整努力方向的坚持,而反之是将自己局限在了思维定式内,闭关锁己,执迷不悟。

我们的大脑既是上帝的杰作,也是最糟糕的作品,主要看你怎么使用,我们大多数人不愿意非难自己的思维方式。穷查理宝典里说如果你想打好高尔夫球,你就不能用本能去打。如果大脑始终处在自动驾驶下,是没办法学到任何有难度的事情。引用启动效应,当你咬着一支铅笔,你并不知道你在微笑,但这种状态会让你开心,也就是笑了就开心。那么当你开始了解自己,开始尝试思考,为什么,这些行为会怎样,不做会怎样,方法很多哪种最好,不断迭代后思维模式也就会慢慢带来生活中周遭的行为显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