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联的设计局的体制是什么?

2.苏联到底留下了多少先进黑科技?

3.揭密前苏联如何钻出长达11公里,世界最深的地洞

4.设计出La-5,La-7的拉沃切金设计局二战后到现在是个什么状况?网上找了半天找不到详细资料啊..

5.苏联核手提箱为何只设计了红黄两个按钮?

6.1987年上半年,日本东芝机械公司向前苏联提供了先进的数控机床,使苏联获得了先进的潜艇推进器制造技术

苏联的设计局的体制是什么?

苏联设施电脑-苏联制造的电脑系统是什么

设计局和中国设计院类似。但是中国长期以来重视各设计院党的领导,批判专家路线。苏联的设计局,总设计师比行政领导级别高,权力大。设计局与设计局之间,存在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关系。一般是部长会议向设计局下达任务,设计局完成。也有向几个设计局进行招标的。不过苏联设计局,每个局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专长,所以大部分是接受任务而已。如果是成套的武器系统,那么几个局和制造厂之间就需要互相配合。比如S300,就分为指挥系统,导弹系统,运载系统,雷达系统等。每个系统都是安排了不同的局完成。比如战斗机设计上,就存在竞争关系。米格和苏霍伊的斗法,人尽皆知

苏联到底留下了多少先进黑科技?

冷战时期美苏对峙,在无休止的军备竞赛中,双方都把军事装备的设计制造推向白热化,一大批奇特、怪异的武器和设备被制造出来。

尤其是前苏联,他们的军工产品粗犷奔放、人机工程及其恶劣,操作上也不友好,外观上以傻大黑粗而著称。不过在粗糙的外表下,隐藏了一些了苏联工程师们创造的一系列?黑科技?奇迹,他们土样结合,创造了众多具有想象力的武器。

一亿吨当量的大伊万氢弹,又称沙皇炸弹

在美苏大搞核竞赛的年代,主张暴力美学的苏联?不负众望?地搞出来一款,真正令对手闻风丧胆的核武器-大伊万,这是人类至今制造过的不管是在体积、重量、威力上最强大的炸弹,原本设计当量相当于一亿吨TNT,不过苏联当局担心试爆后的核子落尘对环境的严重影响,决定将核弹减半为5000万吨当量,但是其威力仍然是二战?小男孩?的3846倍。

在沙皇炸弹的实验中,爆炸造成的地震波环绕地球三圈仍能被仪器感知,整个欧亚大陆甚至在这场爆炸中移动了8毫米,整个爆炸规模在全世界所有已知爆炸规模中排名第二,仅次于恐龙灭绝的陨石坑事件。

此后,苏联停止了更大氢弹的研发,用苏联科学家的话说,?我们可以制造更大的,但是不想炸到自己?

超频-6单兵核手提箱

苏联冷战时间的核武器不仅向大型化发展,在小型化的道路上也越走越远。苏联的超频-6就是小型化的代表,超频-6是一种单兵核手提箱,是专门研发给苏联的特种部队和克格勃使用的,其重量轻、威力大,是世界上最小的核弹。

据说苏联在哈萨克斯坦沙漠中进行测试的时候,1枚1000吨当量的超频-6爆炸威力能让半径800米的沙漠直接改变模样,所产生的冲击波和核辐射范围更是大的惊人。

设像如果射频-6被克格勃特工偷偷带入美国,会给美国带来什么样的恐慌。

VVA-14水上两用反潜机

苏联别里耶夫飞机设计局于1973年研制的水上反潜机VVA-14,设计师巴尔第尼带领一个设计小组研制出来用于水上反潜的VVA-14中型垂直起降水陆两用飞机,VVA-14的机身如同汽车的车身一样,短而狭小,仅留出一个安置机组人员的短舱,该飞机即可在陆地上使用,又可以在水上和雪地上使用,甚至可以在海里航行,他可以在任何气象条件下从海上作战水域起降。

该飞机于1972年首飞,但由于没有得到苏联海军的支持,后来流产,如今仅剩一架的VVA-14飞机残骸遗留在俄罗斯联邦中央空军博物馆。

史前巨兽? 2A3?聚光器?原子炮

2A3聚光器原子炮,口径达406mm,重量64吨,最大射程25.6千米

2A3聚光器原子炮是苏联为应对美国M65原子巨炮而生产的自行原子榴弹炮。2A3聚光器原子炮只能发射由火箭助推的高爆榴弹或战术核弹,炮车自身不携带炮弹,由专用的车供弹,并由车尾的小吊车装弹,射速每2-5分钟1发。

2A3聚光器原子炮仅在1957年红场阅兵式露过一次面,由于苏连战术火箭和导弹的研制成功,2A3聚光器原子炮于1960年退出苏军现役装备,成为博物馆中的展品。

地效飞行器

1966年地效飞行器首飞成功,由于飞行器非常大,又在里海航行,所以绰号?里海怪兽?,机身背部装有6管P-280反舰导弹,用于反舰用途。

截止1982年,苏联共建成2艘里海怪兽,用于两栖登陆作战,航速高达300节,可运送80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

米12直升机

米12信鸽重型运输直升机,是苏联上世纪60年代制造的迄今为止最大的双旋翼直升飞机,两翼分别带有一个螺旋桨,每个直径达到35m,当他们旋转起来,螺旋桨可触碰的亡地带长达67m,这个宽度超过了波音747。

米12采用并列双旋翼布局,有两个5旋翼,配备4台发动机,单台功率4125千瓦,机翼为反梯形,起落架为前3点式。

后来由于涡轮轴发动机取得较大进展,超大型直升机采用常规布局成为可能,因此米12项目下马,为米26直升机让路。

苏联太空武器-?极地?号天基武器

1983年美国透露出要建立一个反导弹的战略防御计划,计划在敌方导弹进入大气层前进行拦截,这让求胜心极强的苏联感到莫大的侮辱,苏联于是着手研究对策,因此极地号天基武器就浮出水面。

极地号,长度37米,最大直径4.1米,质量80吨,运载火箭为能源-t,预定轨道280公里LEO,倾角64度,瞄准系统:雷达+光学瞄准系统,防御系统:云钡发电系统+黑色磨砂喷漆,武器装备:1兆瓦的二氧化碳激光炮,无后座发射系统用于部署核太空雷。

SVL高速喷气实验火车头

1970年苏联在加里宁机车厂制造了SVL高速喷气实验火车头,SVL的喷气发动机来自雅克-40科技的AN-25涡扇发动机,在运行测试期间,SVL最高速度达到了300KM,但由于当时的铁路条件受限,根本无法承受300KM/H的超高速度,SVL象征性的实验之后便被封存。

揭密前苏联如何钻出长达11公里,世界最深的地洞

 在冷战的60年代,随着太空竞赛不断升温,另一项竞赛也慢慢展开,这就是地心争夺战。也许前苏联和美国永远无法钻到那个深度,但是它们可以尝试着钻到所谓的莫荷界面(Moho)。

莫荷界面更正式的叫法是地球外壳与内壳之间的界线(Mohorovicic Discontinuity),它是通常呈现固体形态的外壳和充满岩浆的地幔之间的一个理论性分界线,但是这种说法存在很大争议。

在美国推出一项力图达到这个深度的钻探项目后,前苏联也加入到这场钻出世界上最深的洞的竞赛中。迪安·杜恩在《地球科学》一书中写道:“在1960年到1962年间,太空竞赛期间经济利益与国家自信心结合,促使前苏联科学家计划钻出一个‘俄国超深钻井(Russian Mohole)’,这样做的目的是,赶在美国钻探项目之前到达地球外壳与内壳之间的界线。”

这个最初目标确定后不久,前苏联便有了更雄心勃勃的目标:更好地了解贵重矿物是如何形成的。苏联人将钻探地地点选在人迹罕至的帕钦加地区,正是在这里,前苏联在这里钻出有史以来最深的洞,洞深超过7英里(约11.2公里)。

1.科拉学院

科拉学院

在照片中的科拉学院,俄国钻了15年多,最终钻到地壳内部40226英尺深处,这项世界纪录至今未被打破。不过,虽然这项活动作为探索任务进行得非常成功,但在这个地点的地质发现,外界知道的却很少。斯坦福大学地质学家和钻探专家马克·佐白科表示,科拉超深钻井(Kola Superdeep Borehole)是大规模超深洞钻探项目领域的“一个尤物”。

2.钻超深洞的钻头

钻超深洞的钻头

这个钻超深洞的过程非常简单。要在地面上钻出洞来,只要将一套钻探工具安装在一钻杆底部就可以了。当它下到洞底,威力强大的发动机会将洞底敲,这样洞就会不断加深。液体不断从洞里流进和流出,以冷却钻头,并维持凿洞的稳定。钻头磨坏后,工人就会另换一个。虽然钻洞的基本原理众所周知,但是钻一个超深洞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前苏联在钻到地表如此深的地方的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技术问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地壳深处的高温。负责科拉超深钻的工程师根据有限的资源总结出制冷方法,制出很多能在超过600华氏度的高温下继续工作的钻头。

3.超深钻井的工人

超深钻井的工人

前苏联的这项钻探工程从60年代初开始,直到苏联解体才宣告结束。当时的地缘政治环境在很大程度上给这项工作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尽管前苏联地质部部长艾弗杰尼·柯兹洛夫斯基编写了现在已经绝版并很难找到的书《科拉超深钻井》,但是有关这个项目的数据从没传出国外。

4.钻头旁的工人

钻头旁的工人

照片上这些站立在一个钻头旁边的负责科拉超深钻井的工人,必须在这个偏远地区生活。事实上在这个超深钻井周围有很多企业生活区拔地而起。柯兹洛夫斯基在他的书中对此进行了描写:“这里有工业卫生设施、浴室和急救站,以及迎合工人白天和夜生活的小卖部,还有为钻探设备操作人员提供正常生活条件的预防性医疗救助会议大厅及房间。”

5.科拉学院的科技控制室

科拉学院的科技控制室

这张照片上显示的是科拉学院的科技控制室。你看到的电脑将从几英里的地下传来的数据收集在一起。随着电脑技术不断进步,钻探活动也变得日益复杂。前苏联开始监控包括从简单深度测量到各种钻头工作难度测量的数据点。

6.前苏联科研组制造的钻探工具

前苏联科研组制造的钻探工具

虽然当时全球都在实施钻探项目,其中最突出的是德国,但是前苏联科研组制造了他们自己的工具,例如这些合金钻杆。因为他们要钻探未知的深度,所以他们使用的方法经常要反复试验。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该项目用了那么长时间。柯兹洛夫斯基还在书中说:“这项复杂的科拉超深洞钻头科学技术试验,是在只靠前苏联的科技的情况下完成的。”

7. 深层钻探堪比地球望远镜

深层钻探堪比地球望远镜

苏联的一些地质学家发起了为大型设施寻求资金的行动,这个深层钻探项目便是其中之一。正如《超深大陆钻探和地球深度探测》记载的那样,卡尔·福克斯在一次会议上对科拉和超深钻井进行公开评论时,做了太空类推。福克斯说:“地球学有一个‘望远镜’:深层钻探和地球深处探测!我们充分利用这个望远镜,超越目前面临的种种限制,以便探寻地球科学的新领域。”

8.更换钻头

更换钻头

负责科拉项目的工程师可以根据他们要钻穿的岩石类型换钻头。他们制造了很多类型的钻头,其中包括KC-212.7/60 TKZ-NU,这种钻的设计特点是,在穿过特别坚硬的岩石夹层时,它每分钟的转数较低。大部分钻头都跟照片中的这个一样,有4个滚轴,还有一些拥有6个滚轴。

9.科拉钻井

科拉钻井

尽管想往更深里钻已经不可能了,但是科拉井直到现在也没有被封,结构依旧保存完好。从这个洞中采出的岩石,即已知的岩芯,甚至仍保存在该学院中。用于钻探该井的设备仍在用来探测地震,并用于其他测量工作。但是资助对象已经从该学院转移到其他有助于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的地质学家身上。现在俄罗斯每天生产大约970万桶油,而1998年的产量每天610万桶。

10.科拉钻井对地球学没有产生太大的价值

科拉钻井对地球学没有产生太大的价值

在科拉钻井钻探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地震测量数据、来自地球深处的岩芯以及地球深处可能有液态水等令人感兴趣的结果。然而尽管该项目付出了巨大努力,并用了多年时间进行钻探,但当代美国和欧洲地质学家并不经常参考或利用科拉数据,他们更喜欢利用德国KTB深层岩芯项目产生的数据,认为这些数据更加规范。这是因为科拉项目的发现从没系统地展现在西方科学家面前。

这种情况引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前苏联付出的所有努力最终对地球学没有产生太大的价值?斯坦福大学的地质学家佐白科表示,科拉的目标没有其他项目那么明确,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该项目只是为了获得胜利,只想比其他国家钻得更深,并不是出于一个特殊科学目的。

以上来自网上资料

设计出La-5,La-7的拉沃切金设计局二战后到现在是个什么状况?网上找了半天找不到详细资料啊..

随着二战的结束,设计局与工厂被迫分隔两地的状况也宣告结束。1945 年他们又迁回到莫斯科郊外的希姆基。设计局与工厂的结合促进了联合体的发展,为设计、试验和批生产全金属结构的航空产品创造了必需的条件。战后生产的新型飞机有 La-9 和La-11 型歼击机。它们是全金属结构,使用活塞式发动机,其强大的火力配备和远航程构成了 40 年代和 50 年代初苏联歼击机航空兵的骨架。 

在生产成批产品的同时,联合体积极设计和试验各种类型的试验型喷气飞机。研制工作从天上转到地面,转到实验室和试车台上。这些新型喷气飞机的研制工作是同航空工业的一些主要科研院所一起进行的,它们是中央空气流体动力研究院,列宁格勒工业学院,中央巴拉诺夫航空发动机制造研究所,全苏航空材料研究所等。但是起决定作用的是为此而专门制造的实验飞机,用它来考核各种类型的喷气发动机(格鲁什科、邦达留克、切洛梅等人的设计),选择机翼和飞机气动布局的最佳形式,从而制造出了10余种喷气飞机。这些试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今天习惯使用的三角翼喷气飞机的面貌。1948 年,拉沃契金设计局研制出第一架超音速飞机 La-176。飞机机翼设计成 45 度角后掠翼,动力装置系推力 22 千牛的 RD-45F 涡轮喷气发动机。1948 年 2 月 26 日,年轻的苏联飞行员奥列格·索科罗夫斯基在试验中心驾驶试验型 La-176 前线歼击机进行试飞,在规定的水平飞行中,于 7,000 米高度航速达到 1,105 公里/小时,相当于 1.021 马赫。同年,La-15 型喷气歼击机交付装备部队。 拉沃契金设计局在航空领域的另一个杰作是 K-15 空中截击系统,它包括 La-250 型全天候超音速高空拦截歼击机和 2 枚空对空导弹,于 1956 年第一次试飞。K-15 系统具有用机载雷达(季霍米罗夫的设计)发现和捕获目标、并根据机载计算机的指令自动攻击并发射导弹的能力。1959 年 K-15 系统通过了飞行试验,但由于种种原因飞机的研制工作停止了。 

拉沃契金设计局所表现出来的设计自动控制飞行器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联合体以后的命运。他们所设计和制造的靶机和 La-17 型照相侦察机及其各种改型批生产了 30 多年,不仅装备了苏军,还出口国外。

从飞机制造到导弹研制

从 50 年代初期,拉沃契金联合体在生产飞机的同时就接受了研制导弹武器的任务,以致后来导弹武器成了联合体的主要产品。联合体在防空导弹、空对空导弹和飞航式导弹的研制中取得了许多新的成就。其中,B 300 型防空导弹可以拦击飞行高度 20 公里,飞行速度 1000 公里/小时的敌方飞机。 它成功地通过飞行试验并装备了部队。以这种导弹为基础加上地面引导站,研制成了 C 25 型环莫斯科防空系统。为此,拉沃契金被第二次授予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B 300 导弹的改型装有各种类型的弹头,包括核弹头。 远方防空导弹系统的研制只用了 2 年时间,其任务是拦击飞行高度 30 公里以下的敌方飞机和飞航式导弹,拦截半径 180 公里。这种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倾斜发射。新的地面发射系统配有大型电子计算机,可同时跟踪和引导 10 枚导弹去攻击 10 个目标。当导弹的雷达导引头捕获目标后,自动转入自主导引状态。 暴风雨型飞航式导弹装有冲压式空气喷气发动机,是作为洲际导弹而设计的。它装有绝对抗干扰的天文导航控制系统,飞行速度 3300~3400 公里/小时,经过目标上空的高度是 25~26 公里,并可在任何预定时间实现机动飞行。暴风雨的这种飞行和战术性能将迫使敌方建立专门的防御手段。在结构飞行试验的框架内曾进行过 18 次导弹发射,其中 3 次完全成功。但这种性能超前的导弹系统成了一个杰出的飞机/导弹设计师的绝笔,拉沃契金于 1960 年猝然去世,当时他是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 

当失去自己的***之后,联合体变成了切洛梅设计局的一个分支机构,并开始从事与该设计局任务相应的工作。只是在 5 年之后,联合体来了新的总设计师巴巴金,才恢复了自己创造性的独立设计工作。

从导弹研制到航天器研制

从 1965 年开始,拉沃契金人在航天总设计师科罗廖夫的支持下继续使用拉沃契金的名字作为自己联合体的名称,翻开了自己创业史的新篇章。巴巴金与火箭航天部门的著名科学家和设计师克尔什、彼得罗夫、阿夫杜耶夫斯基、伊什林斯基、皮柳金、梁赞斯基、巴尔·丹、库兹涅佐夫等人的合作, 给联合体带来了新的创造活力。联合体积极参与了前苏联科学院用探测器进行深空和月球研究的空间研究计划的制订。在政府指令下达之,联合体成了国内制造深空和月球研究用自动航天器的唯一主承包单位。由于巴巴金及其同仁的努力,进行星际飞行成了国家航天事业的一个独立发展方向。巴巴金时期的最大成就是系列月球考。从飞越月球的轨道和人造月球卫星轨道进行月球遥测,在月球的正面和背面着陆以及月行车在月球表面进行的接触探测,对月球进行了详细研究。探测器还不止一次地从月球起飞,把月球土壤样品带回到地球的实验室中。 研究太阳系各行星计划的第一阶段是研究金星和火星。在这一阶段联合体所研制的行星际站成功地完成了综合考察计划,并把重要信息发回地球。拉沃契金联合体的最新成就被国际星际航行联合会登记并发给“记录证书”,为国家争得了荣誉。1971 年,前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社会主义劳动英雄巴巴金也与世长辞了。联合体创造性劳动的再次升飞是与乌克兰科学院通讯院士、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科夫图年科的努力分不开的。作为联合体的总设计师,他把联合体的活动扩大到大型国际性合作项目上,开辟了联合体新的发展前景。 \

联合体已经实现的研制项目有金星航天器。这是一种具有多种性能的行星际站,其侧视雷达和各种望远镜,可对金星作有计划的持续研究,并取得了重要的科学技术成果。在火星研究中,获得了火星表面的彩色电视图像和雷达测量图形,并用游动气球探测器研究了金星全球大气环流动,在国际上第一次进行了金星土壤分析。国际织女星试验计划有 9 个国家参加,对金星和哈雷彗星进行了研究。 1983 年,向大椭圆轨道发射了一颗苏法联合研制的天文人造地球卫星,星上装有当时最大的空间紫外线望远镜,它成了第一个天文物理观测台。1989 年又发射了一颗石榴卫星(前苏联、保加利亚、丹麦和法国),装有伽马望远镜,是第二个天文台。此后,又陆续成功地发射了预报系列卫星,用以研究太阳?地球关系机制和空间等离子区内的物理过程。1995 年和 1996 年发射了这种型号的最后两颗卫星,正式完成国际球计划内的科学考察任务。 

在完成上述工作的同时,从 1985 年起联合体开始研制标准化的火星探测器火卫一,研究太阳系的行星和一些小星体(彗星和小行星)。为进行天文物理观测,又研制了卫星型光谱航天器。光谱计划成了联合体最近几年的主要研究方向。 

在卫星应用领域里联合体的贡献是:为国防部研制全新的卫星;根据前苏联中央银行的订货正在制造银行家卫星通信系统。该系统的第一颗卫星赠券已准备发射。阿尔康民用卫星也正在设计之中。 

1996 年 7 月,库利科夫开始担任拉沃契金科研生产联合体的总设计师,计划拓宽研究领域并开始新的设计工作。这使联合体满怀信心地面向未来。 

现在,联合体拥有 14 万名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其研究和生产设施分散在莫斯科周围 40 多个地区,其中包括现代化的设计和实验基地。航天器导航和飞行控制手段可保证完成各种不同的空间研究计划。联合体在设计和利用先进工艺技术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这是实现空间研究计划和实现空间商业活动的保证。

苏联核手提箱为何只设计了红黄两个按钮?

为什么这个核公文包要起这个名字呢?因为当时在苏联的很多机密领域都是采用的这种山麓名,比如卡兹别克山,高加索山等等,当这个核安全箱被开发出来的时候,考虑到当时***勃列日涅夫的特点,取了这个名字。

当时的系统为了让***方便操作,因为勃列日涅夫当时年事已高,所以只设计了两个按钮,红色表示开始,**表示取消。这个系统是很简单易行的。

当然,这个系统从内到外没有采用任何的外国部件,不能让它有任何的安全隐患。包括它的电子计算机系统等等,为了保证任何一个部件出现故障,能立刻更换。

在1982年的时候,勃列日涅夫在克里姆林宫里接到了他的核安全箱。在接待处克里姆林宫的工作人员对这个箱子进行了安全性能的最后一次检查。然后被苏维埃最高委员会接管。

在当时的环境下,整个克里姆林宫的外墙都有强大的反窃听和反无线电保护,为了保护莫斯科首脑们的安全。当时勃列日涅夫的病已经很严重,当苏联的接班人确定为安德罗波夫时,他打开绿灯,没有做什么多余的事情。在那之后,核手提箱开始被正式编入苏联的作战力量。

但是戈尔巴乔夫对这个东西却不是很热心,他在刚刚接手这个大杀器的时候,只是很一般地把它放在了一边。到了叶利钦时期,才做出了规定,规定俄罗斯总统必须学会使用手提箱。进行完整的模拟演示,和了解它的特别情报警告。到了现在,可能每三个月就会演习一次,也可能更多。核安全箱的按钮密码,每五年就会更换一次。

当时的核安全箱的制造者们,有4个人获得了列宁奖,有12个人获得了苏联的国家贡献奖。当时他们获得了约420卢布的奖励,当然, 那个时候他们的工资一个月只有300卢布。

重要的是,这个系统诞生30年来工作都很顺利。

1987年上半年,日本东芝机械公司向前苏联提供了先进的数控机床,使苏联获得了先进的潜艇推进器制造技术

1987年5月27日,日本警视厅逮捕了日本东芝机械公司铸造部部长林隆二和机床事业部部长谷村弘明。东芝机械公司曾与挪威康士堡公司合谋,非法向前苏联出口大型铣床等高技术产品,林隆二和谷村弘明被指控在这起高科技走私案中负有直接责任。此案引起国际舆论一片哗然,这就是冷战期间对西方国家安全危害最大的军用敏感高科技走私案件之一———东芝事件。

苏联迫切需要高精度机床

60年代末,苏联情报机关在美国海军机要部门建立的间谍网不断获得美国核潜艇跟踪苏联潜艇的情报。苏联潜艇的噪音很大,美国海军在200海里以外就能侦测到,苏军如果不能及早消除潜艇噪音,不管建造多少潜艇,打起仗来,它们都逃脱不了“折戟沉沙”的命运。要消除潜艇噪音,必须制造出先进的螺旋桨,而这必须要有计算机控制的高精度机床才行。高性能的机床是“巴黎统筹委员会”(由北约国家和日本等15国组成)严格限制的产品,该委员会明文规定,具有三轴以上的数控机床属战略物资,禁止向苏联、东欧等共产主义国家出口。为了改变本国潜艇面临的危险局面,苏共中央指示,要不惜一切代价从西方国家获取精密加工方面的高新技术。

克格勃与日本、挪威公司秘密谋划

1979年底,苏联克格勃经过精心策划终于找到了机会。克格勃高级官员奥西波夫以全苏技术机械进口公司副总经理的身份,通过日本和光贸易股份公司驻莫斯科事务所所长熊谷独与日本伊藤忠商社、东芝公司和挪威康士堡公司接上了头。在巨大的商业利益的诱惑下,东芝公司和康士堡公司同意向苏联提供四台MBP—11OS型九轴数控大型船用螺旋桨铣床,此项合同成交额达37亿日元。这种高约10米、宽22米、重250吨的铣床,可以精确地加工出巨大的螺旋桨,使潜艇推进器发出的噪音大大降低。

为了掩人耳目,苏联没有向日本订购与九轴铣床相配套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而是要求挪威国营武器制造公司———康士堡贸易公司向东芝公司提供四台NC—2000数字控制装置,由东芝公司完成总装后,出口苏联。苏联为此还与康士堡公司单独签订了秘密合同。这种数控装置通常与不受“巴统”限制的两轴机床配套使用,但是只要改变一下配线和电路,就可作为九轴机床的数控装置。

苏联军方如获至宝

苏、日秘密协议签字一个月后,东芝公司即向日本通产省申领向苏联出口的许可证。申领书隐瞒了九轴机床的高性能,伪称产品是用于加工水力发电机叶片的简易TDP—70/110型两轴机床,从而获得了通产省的出口许可证。

这四台精密机床顺利到达苏联并很快发挥作用。到1985年,苏联制造出的新型潜艇噪音仅相当于原来潜艇的10%,使美国海军只能在20海里以内才能侦测出来。1986年10月,一艘美国核潜艇因为没有侦测到它正在追踪的苏联潜艇的噪音而与苏联潜艇相撞。

东窗事发 风波迭起

1985年12月,苏、日秘密协议当事人之一、日本和光公司的熊谷独因与他的雇主发生纠纷而辞职,并愤而向“巴统”主席盖尼尔·陶瑞格揭发了东芝事件。陶瑞格立即要求日方调查此事。日本通产省对东芝公司进行调查时,东芝公司以预先签署的假合同和其它技术文件为证,对此事矢口否认。经过进一步调查,1987年初,美国人掌握了苏联从日本获取精密机床的真凭实据。在美国的压力下,日本警视厅对东芝公司进行突击检查,查获了全部有关秘密资料,并逮捕了涉案人员。

在以后的几个月里,美国朝野群情激愤,再三谴责日本,并对东芝公司进行了制裁。当时的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不得不向美国表示道歉,日本方面还花1亿日元在美国的50多家报纸上整版刊登“悔罪广告”。

心惊胆颤的挪威政府除了向美国保证今后决不再发生类似事件外,还关闭了康士堡公司驻莫斯科办事处,并停止了该公司正在与东欧国家进行的全部贸易。不久后,挪威又以从事窃取科技情报的间谍活动为由,驱逐了苏联一名外交官和三名贸易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