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手机中系统组是什么意思

2.怎么查找自己电脑在工作组的名

3.windows7系统有几种使用者账户?说明一下各账户的主要功能

4.软体(按照特定顺序组织的计算机数据和指令的集合)详细资料大全

5.计算机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6.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

7.电脑 组策略 是什么意思?

组在电脑系统中意思,计算机中的组是什么意思

组策略是微软Windows NT家族操作系统的一个特性,它可以控制用户账户和计算机帐户的工作环境。组策略提供了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活动目录中用户设置的集中化管理和配置。主要应用于Windows 2000及以上版本操作系统。

命令是计算机专业术语,对计算机程序编程时所下达的编程指令。ping命令是一个探测本地电脑和远程电脑之间信息传送速度的命令,需要TCP/IP协议的支持;NET命令是很多网络命令的集合;telnet和ftp命令分别可远程对系统进行telnet登录和ftp登录,两种登录使用不同协议。

扩展资料:

组策略对象的处理

1、本地, 任何在本地计算机的设置。在Windows Vista之前,每台计算机只能有一份本地组策略。在Windows Vista和之后的Windows版本中,允许每个用户账户分别拥有组策略。

2、站点,任何与计算机所在的活动目录站点关联的组策略。(活动目录站点是旨在管理促进物理上接近的计算机的一种逻辑分组)。如果多个策略已连接到一个站点,将按照管理员设置的顺序处理。

3、域,任何与计算机所在Windows域关联的组策略。如果多个策略已连接到一个域,将按照管理员设置的顺序处理。

4、组织单元,任何与计算机或用户所在的活动目录组织单元,关联的组策略。OU帮助组织和管理一组用户、计算机或其他活动目录对象。如果多个策略已连接到一个OU,将按照管理员设置的顺序处理。

百度百科-组策略

百度百科-命令

手机中系统组是什么意思

一台完整的电脑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 。

硬件的系统包括:控制器、运算器、储存设备、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个部分

硬件系统主要由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控制系统和各种外部设备组成。中央处理器是对信息进行高速运算处理的主要部件,其处理速度可达每秒几亿次以上操作。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数据和文件,常由快速的主存储器(容量可达数百兆字节,甚至数G字节)和慢速海量辅助存储器(容量可达数十G或数百G以上)组成。各种输入输出外部设备是人机间的信息转换器,由输入-输出控制系统管理外部设备与主存储器(中央处理器)之间的信息交换。

用通俗的方式再介绍一下,一台家用电脑的硬件有CPU、主板、内存、显卡、声卡、硬盘、光驱、机箱、电源、显示器、键盘、鼠标。另外还有一些可以选配的硬件,比如手写板、电视卡、等等。?

扩展材料

计算机(computer)俗称电脑,是现代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是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

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组成,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可分为超级计算机、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五类,较先进的计算机有生物计算机、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

参考材料百度百科-计算机

怎么查找自己电脑在工作组的名

手机中的系统组指的是手机操作系统的一部分,它由一些核心组件和服务组成,用于维护手机的基础功能和执行应用程序。这些组件和服务被组织在一起,形成了手机操作系统的架构,同时也提供了手机各项功能的基础支撑。

系统组对手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可以保证手机的稳定、快速和安全的运行。在操作系统的各个层级上,系统组都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包括处理系统事件、管理进程和线程、提供内存和文件系统等等。如果没有系统组这样的基础组件,手机的使用将变得非常不可靠。

保持系统组的优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确保系统组的代码质量。只有代码稳定、精简和易于维护,才能为后续的开发者提供方便。第二,加强测试和优化,保证系统组的正确性和高效性。第三,积极采纳新的技术和标准,在不断更新和升级中塑造更加优秀的系统组。这些都是系统组能够展现出其强大作用的保障。

windows7系统有几种使用者账户?说明一下各账户的主要功能

电脑所在工作组名称需要在系统属性中查找。

在系统属性中查找电脑所在工作组名称步骤如下:

1、在系统桌面右键点击此电脑图标。

2、在弹出的菜单中点击属性选项,进入系统属性。

3、在系统属性栏中,即可查看电脑所在工作组名称。

软体(按照特定顺序组织的计算机数据和指令的集合)详细资料大全

windows7系统有几种使用者账户?说明一下各账户的主要功能

windows7系统有几种使用者账户?说明一下各账户的主要功能设定使用者账户之前需要先弄清楚Windows7有几种账户型别。一般来说,Windows7的使用者账户有以下3种类型。

一、管理员账户:计算机的管理员账户拥有对全系统的控制权,能改变系统设定,可以安装和删除程式,能访问计算机上所有的档案。除此之外,它还拥有控制其他使用者的许可权。Windows7中至少要有一个计算机管理员账户。在只有一个计算机管理员账户的情况下,该账户不能将自己改成受限制账户。

二、标准使用者账户:标准使用者账户是受到一定限制的账户,在系统中可以建立多个此类账户,也可以改变其账户型别。该账户可以访问已经安装在计算机上的程式,可以设定自己账户的、密码等,但无权更改大多数计算机的设定。

三、来宾账户:来宾账户是给那些在计舰上没有使用者账户的人狐只是一个临时账户’主要用于远端登入的网上使用者访问计算机系统。来宾账户仅有最低的许可权,没有密码,无法对系统做任何修改,只能査看计算机中的资料。

Windows7有几种账户型别一、管理员账户:计算机的管理员账户拥有对全系统的控制权,能改变系统设定,可以安装和删除程式,能访问计算机上所有的档案。除此之外,它还拥有控制其他使用者的许可权。Windows7中至少要有一个计算机管理员账户。在只有一个计算机管理员账户的情况下,该账户不能将自己改成受限制账户。

二、标准使用者账户:标准使用者账户是受到一定限制的账户,在系统中可以建立多个此类账户,也可以改变其账户型别。该账户可以访问已经安装在计算机上的程式,可以设定自己账户的、密码等,但无权更改大多数计算机的设定。

三、来宾账户:来宾账户是给那些在计舰上没有使用者账户的人狐只是一个临时账户’主要用于远端登入的网上使用者访问计算机系统。来宾账户仅有最低的许可权,没有密码,无法对系统做任何修改,只能査看计算机中的资料。

账户型别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修改的(必须是管理员许可权)。

第一步:在控制面板中选择“新增或删除使用者”;

第二步:选中要修改许可权的使用者,之后选择“更改账户型别”;

第三步:将其从“标准账户”选择为“管理员”,点选“更改账户型别”(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即可);

第四步:重启计算机,选择刚才设定的账户即可。

Windows7系统如何更改使用者账户控制设定?1,点选“开始选单”,选择“控制面板”。

2,选择“使用者账户和家庭安全”。

3,点选选择“使用者账户”。

4,选择“更改使用者账户控制设定”。

5,拖动滑动条更改使用者账户控制设定。

6,按上述操作就点选“确定”更改使用者账户控制设定。

使用者账户控制级别的说明:

(1)始终通知:对每个系统变化进行通知。这也就是Vista的模式,任何系统级别的变化(windows设

置、软体安装等)都会出现UAC提示视窗。

(2)预设设定:仅当程式试图改变计算机时发出提示。当用户更改windows设定(如控制面板和管理

员任务时)将不会出现提示资讯。

(3)不降低桌面亮度:仅当程式试图改变计算机时发出提示,不使用安全桌面(即降低桌面亮度)。

这与预设设定些类似,但是UAC提示视窗仅出现在一般桌面,而不会出现在安全桌面。这对于某些视

频驱动程式是有用的,因为这些程式让桌面转换很慢,请注意安全桌面对于试图安装响应的软体而言

是一种阻碍。

1,点选“开始选单”,选择“控制面板”。2,选择“使用者账户和家庭安全”。3,点选选择“使用者账户”。4,选择“更改使用者账户控制设定”。5,拖动滑动条更改使用者账户控制设定。6,按上述操作就点选“确定”更改使用者账户控制设定。使用者账户控制级别的说明:(1)始终通知:对每个系统变化进行通知。这也就是Vista的模式,任何系统级别的变化(windows设定、软体安装等)都会出现UAC提示视窗。(2)预设设定:仅当程式试图改变计算机时发出提示。当用户更改windows设定(如控制面板和管理员任务时)将不会出现提示资讯。(3)不降低桌面亮度:仅当程式试图改变计算机时发出提示,不使用安全桌面(即降低桌面亮度)。

安装windows7时,系统建立了哪几个使用者账户一般,家用电脑的系统供使用者使用的账户仅仅只有administrator以及guest。

windows7的使用者账户如何删除控制面板——系统和安全——管理工具——计算机管理——本地使用者和组——使用者

在右边可以删除你不想要的使用者!

Windows7系统如何设定使用者账户密码?,点选开始选单中或工作列上的“控制面板”。2

,如开启的是类别检视,点选"使用者账户和家庭安全"。3

,单击“使用者账户”。4

,点选“为您的账户建立密码”。5

,输入密码并确认,必要时可以设定强密码和密码提醒(关于强密码和密码提醒可单击对应的连结参考帮助文件),并单击“建立密码”。6

,完成后的状态。7

,如果此账户有密码,介面变为“更改密码”和“删除密码”。

说明:使用管理员使用者登入可以修改其他帐户的密码。

如何在Windows7系统建立域使用者账户执行开始丨管理工具丨ActiveDirectory使用者和计算机命令,开启管理视窗,如图1所示。右击要建立使用者的单位,执行[新建丨使用者命令

在弹出的新建物件一使用者对话方块中输入使用者的相关资讯.单击下一步按钮

在弹出的确认对话方块中确认倍息无误后,单击完成按钮,即完成使用者的建立

计算机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软体(中国大陆及香港用语,台湾称作软体,英文:Sofare)是一系列按照特定顺序组织的计算机数据和指令的集合。一般来讲软体被划分为系统软体、套用软体和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中间件。软体并不只是包括可以在计算机(这里的计算机是指广义的计算机)上运行的电脑程式,与这些电脑程式相关的文档一般也被认为是软体的一部分。简单的说软体就是程式加文档的集合体。另也泛指社会结构中的管理系统、思想意识形态、思想政治觉悟、法律法规等等。

基本介绍 中文名 :软体 外文名 :Sofare 套用类别 :系统软体、套用软体等 开发语言 :Java、C/C++、Basic等 定义,特点,分类,套用类别,授权类别,相关概念,开发流程,软体工程师,法律保护,著作权归属,载体,使用许可,生命周期,软体生命周期模型,常见的软体生命周期模型,开发语言,O语言,Java语言,易语言(E语言),C/C++语言,习语言,Basic,php,Perl,Python,C#,Javascript,Ruby,Fortran,objective c,Pascal,Swift, 定义 软体,拼音为Ruǎnjiàn,国标中对软体的定义为:与计算机系统操作有关的电脑程式、规程、规则,以及可能有的档案、文档及数据。 其它定义: 1.运行时,能够提供所要求功能和性能的指令或电脑程式集合。 2.程式能够满意地处理信息的数据结构。 3.描述程式功能需求以及程式如何操作和使用所要求的文档。 以开发语言作为描述语言,可以认为:软体=程式+数据+文档 特点 1、无形的,没有物理形态,只能通过运行状况来了解功能、特性、和质量 2、软体渗透了大量的脑力劳动,人的逻辑思维、智慧型活动和技术水平是软体产品的关键 3、软体不会像硬体一样老化磨损,但存在缺陷维护和技术更新 4、软体的开发和运行必须依赖于特定的计算机系统环境,对于硬体有依赖性,为了减少依赖,开发中提出了软体的可移植性 5、软体具有可复用性,软体开发出来很容易被复制,从而形成多个副本 分类 套用类别 按套用范围划分,一般来讲软体被划分为系统软体、套用软体和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中间件。 系统软体 系统软体为计算机使用提供最基本的功能,可分为作业系统和系统软体,其中作业系统是最基本的软体。 系统软体是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中各种独立的硬体,使得它们可以协调工作。系统软体使得计算机使用者和其他软体将计算机当作一个整体而不需要顾及到底层每个硬体是如何工作的。 1.作业系统是一管理计算机硬体与软体资源的程式,同时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与基石。作业系统身负诸如管理与配置记忆体、决定系统资源供需的优先次序、控制输入与输出设备、操作网路与管理档案系统等基本事务。作业系统也提供一个让使用者与系统互动的操作接口。 2.支撑软体是支撑各种软体的开发与维护的软体,又称为软体开发环境(SDE)。它主要包括环境资料库、各种接口软体和工具组。著名的软体开发环境有IBM公司的Web Sphere,微软公司的等。 包括一系列基本的工具(比如编译器、资料库管理、存储器格式化、档案系统管理、用户身份验证、驱动管理、网路连线等方面的工具)。 套用软体 系统软体并不针对某一特定套用领域,而套用软体则相反,不同的套用软体根据用户和所服务的领域提供不同的功能。 套用软体是为了某种特定的用途而被开发的软体。它可以是一个特定的程式,比如一个图像浏览器。也可以是一组功能联系紧密,可以互相协作的程式的集合,比如微软的Office软体。也可以是一个由众多独立程式组成的庞大的软体系统,比如资料库管理系统。 如今智慧型手机得到了极大的普及,运行在手机上的套用软体简称手机软体。所谓手机软体就是可以安装在手机上的软体,完善原始系统的不足与个性化。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大。不是像过去的那么简单死板,发展到了可以和掌上电脑相媲美。手机软体与电脑一样,下载手机软体时还要考虑你购买这一款手机所安装的系统来决定要下相对应的软体。手机主流系统有以下:Windows Phone、Symbian、iOS、Android。 授权类别 不同的软体一般都有对应的软体授权,软体的用户必须在同意所使用软体的许可证的情况下才能够合法的使用软体。从另一方面来讲,特定软体的许可条款也不能够与法律相违背。 依据许可方式的不同,大致可将软体区分为几类: 专属软体 :此类授权通常不允许用户随意的复制、研究、修改或散布该软体。违反此类授权通常会有严重的法律责任。传统的商业软体公司会采用此类授权,例如微软的Windows和办公软体。专属软体的源码通常被公司视为私有财产而予以严密的保护。 自由软体 :此类授权正好与专属软体相反,赋予用户复制、研究、修改和散布该软体的权利,并提供源码供用户自由使用,仅给予些许的其它限制。以Linux、Firefox 和OpenOffice 可做为此类软体的代表。 共享软体 :通常可免费的取得并使用其试用版,但在功能或使用期间上受到限制。开发者会鼓励用户付费以取得功能完整的商业版本。根据共享软体作者的授权,用户可以从各种渠道免费得到它的拷贝,也可以自由传播它。 免费软体 :可免费取得和转载,但并不提供源码,也无法修改。 公共软体 :原作者已放弃权利,著作权过期,或作者已经不可考究的软体。使用上无任何限制。 相关概念 开发流程 软体开发是根据用户要求建造出软体系统或者系统中的软体部分的过程。软体开发是一项包括需求捕捉,需求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的系统工程。软体一般是用某种程式设计语言来实现的。通常采用软体开发工具可以进行开发。 软体开发流程 Sofare development process 。 软体设计思路和方法的一般过程,包括设计软体的功能和实现的算法和方法、软体的总体结构设计和模组设计、编程和调试、程式联调和测试以及编写、提交程式。 1 相关系统分析员和用户初步了解需求,然后列出要开发的系统的大功能模组,每个大功能模组有哪些小功能模组,对于有些需求比较明确相关的界面时,在这一步里面可以初步定义好少量的界面。 2 系统分析员深入了解和分析需求,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需求做出一份文档系统的功能需求文档。这次的文档会清楚例用系统大致的大功能模组,大功能模组有哪些小功能模组,并且还例出相关的界面和界面功能。 3 系统分析员和用户再次确认需求。 4 系统分析员根据确认的需求文档所例用的界面和功能需求,用叠代的方式对每个界面或功能做系统的概要设计。 5 系统分析员把写好的概要设计文档给程式设计师,程式设计师根据所例出的功能一个一个的编写。 6 测试编写好的系统。交给用户使用,用户使用后一个一个的确认每个功能,然后验收。 软体工程师 一般指从事软体开发职业的人。软体工程师10余年来一直占据高薪职业排行榜的前列,作为高科技行业的代表,技术含量很高,职位的争夺也异常激烈。软体开发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经过市场需求分析、软体代码编写、软体测试、软体维护等程式。软体开发工程师在整个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主要从事根据需求开发项目软体工作。 法律保护 计算机软体作为一种知识产品,其要获得法律保护,必须具备以下必要条件: (一)原创性。 即软体应该是开发者独立设计、独立编制的编码组合。 (二)可感知性。 受保护的软体须固定在某种有形物体上,通过客观手段表达出来并为人们所知悉。 (三)可再现性 。即把软体转载在有形物体上的可能性。 著作权归属 根据《计算机软体保护条例》第10条的规定,计算机软体著作权归属软体开发者。因此,确定计算机著作权归属的一般原则是“谁开发谁享有著作权”。软体开发者指实际组织进行开发工作,提供工作条件完成软体开发,并对软体承担责任的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以及依靠自己具有的条件完成软体开发,并对软体承担责任的公民。 载体 软体的载体可以是硬碟、光碟、随身碟、软碟等数据存储设备。 使用许可 不同的软体一般都有对应的软体授权,软体的使用者必须在同意所使用软体的许可证的情况下才能够合法的使用软体。 依据许可方式的不同,大致可将软体区分为几类: 专属软体、自由软体、共享软体、免费软体、公共软体。 生命周期 软体生命周期是指从软体定义、开发、使用、维护到报废为止的整个过程,一般包括问题定义、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 问题定义就是确定开发任务到底“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系统分析员通过对用户的访问调查,最后得出一份双方都满意的关于问题性质、工程目标和规模的书面报告。 可行性分析就是分析上一个阶段所确定的问题到底“可行吗”,系统分析员对系统要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更准确、更具体地确定工程规模与目标,论证在经济上和技术上是否可行,从而在理解工作范围和代价的基础上,做出软体计画。 需求分析即使对用户要求进行具体分析,明确“目标系统要做什么”,把用户对软体系统的全部要求以需求说明书的形式表达出来。 总体设计就是把软体的功能转化为所需要的体系结构,也就是决定系统的模组结构,并给出模组的相互调用关系、模组间传达的数据及每个模组的功能说明。 详细设计就是决定模组内部的算法与数据结构,也是明确“怎么样具体实现这个系统”。 编码就是选取适合的程式设计语言对每个模板进行编码,并进行模组调试。 测试就是通过各种类型的测试使软体达到预定的要求。 维护就是软体交付给用户使用后,对软体不断查错、纠错和修改,使系统持久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软体的生命周期也可以分为3个大的阶段,分别是计画阶段、开发阶段和维护阶段。 软体生命周期模型 软体生命周期模型也称为软体过程模型,反映软体生存周期各个阶段的工作如何组织、衔接,常用的有瀑布模型、原型模型、螺旋模型、增量模型、喷泉模型,还有建造-修补模型、MSF过程模型、快速原型模型。 常见的软体生命周期模型 瀑布模型 有时也称为V模型,它是一种线型顺序模型,是项目自始至终按照一定顺序的步骤从需求分析进展到系统测试直到提交用户使用,它提供了一种结构化的、自顶向下的软体开发方法,每阶段主要工作成果从一个阶段传递到下一个阶段,必须经过严格的评审或测试,以判定是否可以开始下一阶段工作,各阶段相互独立、不重叠。瀑布模型是所有软体生命周期模型的基础。 原型+瀑布模型 原型模型本身是一个叠代的模型,是为了解决在产品开发的早期阶段存在的不确定性、二义性和不完整性等问题,通过建立原型使开发者进一步确定其应开发的产品,使开发者的想像更具体化,也更易于被客户所理解。原型只是真实系统的一部分或一个模型,完全可能不完成任何有用的事情,通常包括抛弃型和进化型两种,抛弃型指原型建立、分析之后要扔掉,整个系统重新分析和设计;进化型则是对需求的定义较清楚的情形,原型建立之后要保留,作为系逐渐增加的基础,采用进化型一定要重视软体设计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且在质量要求方面没有捷径,因此,对于描述相同的功能,建立进化型原型比建立抛弃型原型所花的时间要多。原型建立确认需求之后采用瀑布模型的方式完成项目开发。 增量模型 与建造大厦相同,软体也是一步一步建造起来的。在增量模型中,软体被作为一系列的增量构件来设计、实现、集成和测试,每一个构件是由多种相互作用的模组所形成的提供特定功能的代码片段构成。增量模型在各个阶段并不交付一个可运行的完整产品,而是交付满足客户需求的一个子集的可运行产品。整个产品被分解成若干个构件,开发人员逐个构件地交付产品,这样做的好处是软体开发可以较好地适应变化,客户可以不断地看到所开发的软体,从而降低开发风险。 一些大型系统往往需要很多年才能完成或者客户急于实现系统,各子系统往往采用增量开发的模式,先实现核心的产品,即实现基本的需求,但很多补充的特性(其中一些是已知的,另外一些是未知的)在下一期发布。增量模型强调每一个增量均发布一个可操作产品,每个增量构建仍然遵循设计-编码-测试的瀑布模型。 叠代模型 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软体领域中就出现了叠代模型。最早的叠代过程可能被描述为“分段模型”。叠代,包括产生产品发布(稳定、可执行的产品版本)的全部开发活动和要使用该发布必需的所有其他外围元素。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开发叠代是一次完整地经过所有工作流程的过程:(至少包括)需求工作流程、分析设计工作流程、实施工作流程和测试工作流程。 实质上,它类似小型的瀑布式项目。所有的阶段(需求及其它)都可以细分为叠代。每一次的叠代都会产生一个可以发布的产品,这个产品是最终产品的一个子集。 开发语言 O语言 O语言是一款中文计算机语言(或称套装:O汇编语言、O中间语言、O高级语言) Java语言 作为跨平台的语言,可以运行在Windows和Unix/Linux下面,长期成为用户的首选。自JDK6.0以来,整体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市场使用率超过20%。可能已经达到了其鼎盛时期了,不知道后面能维持多长时间。 易语言(E语言) 易语言是一个自主开发,适合国情,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人员易学易用的汉语程式语言。易语言降低了广大电脑用户编程的门槛,尤其是根本不懂英文或者英文了解很少的用户,可以通过使用本语言极其快速地进入Windows程式编写的大门。 C/C++语言 以上2个作为传统的语言,一直在效率第一的领域发挥着极大的影响力。像Java这类的语言,其核心都是用C/C++写的。在高并发和实时处理,工控等领域更是首选。 习语言 习语言即中文版的C语言 Basic 美国计算机科学家约翰·凯梅尼和托马斯·库尔茨于1959年研制的一种“初学者通用符号指令代码”,简称BASIC。由于BASIC语言易学易用,它很快就成为流行的计算机语言之一。 php 同样是跨平台的脚本语言,在网站编程上成为了大家的首选,支持PHP的主机非常便宜,PHP+Linux+MySQL+Apache的组合简单有效。 Perl 脚本语言的先驱,其优秀的文本处理能力,特别是正则表达式,成为了以后许多基于网站开发语言(比如php,java,C#)的这方面的基础。 Python 是一种面向对象的解释性的电脑程式设计语言,也是一种功能强大而完善的通用型语言,已经具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成熟且稳定。Python 具有脚本语言中最丰富和强大的类库,足以支持绝大多数日常套用。 这种语言具有非常简捷而清晰的语法特点,适合完成各种高层任务,几乎可以在所有的作业系统中运行。 基于这种语言的相关技术正在飞速的发展,用户数量急剧扩大,相关的资源非常多。 C# 是微软公司发布的一种面向对象的、运行于NET Framework之上的高级程式设计语言,并定于在微软职业开发者论坛(PDC)上登台亮相。C#是微软公司研究员Anders Hejl *** erg的最新成果。C#看起来与Java有着惊人的相似;它包括了诸如单一继承、界面,与Java几乎同样的语法,和编译成中间代码再运行的过程。但是C#与Java有着明显的不同,它借鉴了Delphi的一个特点,与COM(组件对象模型)是直接集成的,而且它是微软公司.NETwindows网路框架的主角。 Javascript Javascript是一种由Netscape的LiveScript发展而来的脚本语言,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伺服器终端语言,比如Perl,遗留的速度问题。当时服务端需要对数据进行验证,由于网路速度相当缓慢,只有28.8kbps,验证步骤浪费的时间太多。于是Netscape的浏览器Navigator加入了Javascript,提供了数据验证的基本功能。 Ruby 一种为简单快捷面向对象编程(面向对象程式设计)而创的脚本语言,由日本人松本行弘(まつもとゆきひろ,英译:Yukihiro Matsumoto,外号matz)开发,遵守GPL协定和Ruby License。Ruby的作者认为Ruby > (Smalltalk + Perl) / 2,表示Ruby是一个语法像Smalltalk一样完全面向对象、脚本执行、又有Perl强大的文字处理功能的程式语言。 Fortran 在科学计算软体领域,Fortran曾经是最主要的程式语言。比较有代表性的有Fortran 77、Watcom Fortran、NDP Fortran等。 objective c 这是一种运行在苹果公司的mac os x,iOS作业系统上的语言。这两种作业系统的上层图形环境,应用程式编程框架都是使用该语言实现的。随着iPhone,iPad的流行,这种语言也开始在全世界流行。 Pascal Pascal是一种计算机通用的高级程式设计语言。Pascal的取名是为了纪念十七世纪法国著名哲学家和数学家Blaise Pascal。它由瑞士Niklaus Wirth教授于六十年代末设计并创立。Pascal语言语法严谨,层次分明,程式易写,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是第一个结构化的程式语言。 Swift Swift,苹果于2014年WWDC(苹果开发者大会)发布的新开发语言,可与Objective-C*共同运行于Mac OS和iOS平台,用于搭建基于苹果平台的应用程式。

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

主板,内存,硬盘,CPU,显卡,光驱,软驱,机箱电源。

详细点说就是:

1 硬件系统: 电脑的硬件系统由输入设备、主机和输出设备组成。外部信息经输入设备输入主机,由主机分析、加工、处理,再经输出设备输出。

①输入输出设备: 电脑只能识别二进制数字电信号,而人们习惯于接受图文声像信号。输入输出设备起着信号转换和传输的作用。 我们常用键盘输入文字,用麦克风输入声音,用数码像机、扫描仪和摄影机输入图像。 常用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和喇叭。

② 主板: 也称主机板,是安装在主机机箱内的一块矩形电路板,上面安装有电脑的主要电路系统。主板的类型和档次决定着整个微机系统的类型和档次,主板的性能影响着整个微机系统的性能。 主板上安装有控制芯片组、BIOS芯片和各种输入输出接口、键盘和面板控制开关接口、指示灯插接件、扩充插槽及直流电源供电接插件等元件。 CPU、内存条插接在主板的相应插槽(座)中,驱动器、电源等硬件连接在主板上。 主板上的接口扩充插槽用于插接各种接口卡,这些接口卡扩展了电脑的功能。常见接口卡有显示卡、声卡等。

③ CPU: CPU(中央处理器)是电脑的核心,电脑处理数据的能力和速度主要取决于CPU。 通常用位长和主频评价CPU的能力和速度,如PⅡ300 CPU能处理位长为32位的二进制数据,主频为300MHz。 #1 系统总线: 系统总线是连接扩充插槽的信息通路。 ISA和PCI总线是目前PC机常用系统总线,主板上相应有ISA和PCI插槽。 #1 输入输出接口: 简称I/O接口,是连接主板与输入输出设备的界面。主机后侧的串口、并口、键盘接口、PS/2接口、USB接口以及主机内部的硬盘、软驱接口都是输入输出接口。 #1 串行通讯接口(RS-232-C): 简称串行口,是电脑与其它设备传送信息的一种标准接口。现在的电脑至少有两个串行口COM1和COM2。 #1 并行通讯接口: 简称并行口,是电脑与其它设备传送信息的一种标准接口,这种接口将8位数据位同时并行传送,并行口数据传送速度较串行口快,但传送距离较短。 并行口使用25孔D形连接器,常用于连接打印机。

④ EIDE接口: 也称为扩展IDE接口,主板上连接EIDE设备的接口。常见EIDE设备有硬盘和光驱。目前较新的接口标准还有Ultra DMA/33、Ultra DMA/66。 #1 AGP: 即“加速图形端口”,是Intel公司在1996年7月提出的显示卡接口标准,通过主板上的AGP插槽连接AGP显示卡。PCI总线的传输速度只能达到132MB/s,而AGP端口则能达到528MB/s,传输速度四倍于前者。 AGP技术使图形显示(特别是3D图形)的性能有了极大的提高,使PC机在图形处理技术上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⑤光盘驱动器: 读取光盘信息的设备。是多媒体电脑不可缺少的硬件配置。 光盘存储容量大,价格便宜,保存时间长,适宜保存大量的数据,如声音、图像、动画、视频信息、**等多媒体信息。 光盘驱动器有三种,CD-ROM、CD-R和MO,CD-ROM是只读光盘驱动器;CD-R只能写入一次,以后不能改写;MO是可写、可读光盘驱动器。 #1 内存储器: 简称内存,用于存放当前待处理的信息和常用信息的半导体芯片。容量不大,但存取迅速。 内存包括RAM、ROM和Cache。

⑥ RAM: RAM(随机存取存储器)是电脑的主存储器,人们习惯将RAM称为内存。RAM的最大特点是关机或断电数据便会丢失。 内存越大的电脑,能同时处理的信息量越大。 我们用刷新时间评价RAM的性能,单位为ns(纳秒),刷新时间越小存取速度越快。 586电脑常用RAM有EDO RAM和SDRAM,存储器芯片安装在手指宽的条形电路板上,称之为内存条。内存条安装在主板上的内存条插槽中。 按内存条与主板的连接方式有30线、72线和168线之分。 目前装机常用168线、刷新时间为10ns、容量为32M(或64M)的SDRAM内存条。

⑦Cache: Cache(高速缓冲存储器)是位于CPU与主内存间的一种容量较小但速度很高的存储器。 由于CPU的速度远高于主内存,CPU直接从内存中存取数据要等待一定时间周期,Cache中保存着CPU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一部分数据,当CPU再次使用该部分数据时可从Cache中直接调用,这样就减少了CPU的等待时间,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Cache又分为一级Cache(L1 Cache)和二级Cache(L2 Cache),L1 Cache集成在CPU内部,L2 Cache一般是焊在主板上,常见主板上焊有256KB或512KB L2 Cache。

⑧ ROM: ROM(只读存储器)是一种存储计算机指令和数据的半导体芯片,但只能从其中读出数据而不能写入数据,关机或断电后ROM的数据不会丢失。 生产厂商把一些重要的不允许用户更改的信息和程序存放在ROM中,例如存放在主板和显示卡ROM中的BIOS程序。

BIOS: BIOS是一个程序,即微机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程序的主要功能是对电脑的硬件进行管理。 BIOS程序是电脑开机运行的第一个程序。开机后BIOS程序首先检测硬件,对系统进行初始化,然后启动驱动器,读入操作系统引导记录,将系统控制权交给磁盘引导记录,由引导记录完成系统的启动。电脑运行时,BIOS还配合操作系统和软件对硬件进行操作。 BIOS程序存放在主机板上的ROM BIOS芯片中。当前586主板大多使用Flash ROM存储BIOS程序,Flash ROM中的程序(数据)可以通过运行程序更新。 #1 CMOS: CMOS是主板上一块可读写的RAM芯片,用于保存当前系统的硬件配置信息和用户设定的某些参数。CMOS RAM由主板上的电池供电,即使系统掉电信息也不会丢失。对CMOS中各项参数的设定和更新需要运行专门的设置程序,开机时通过特定的按键(一般是Del键)就可进入BIOS设置程序,对CMOS进行设置。CMOS设置习惯上也被叫做BIOS设置。 #1 显示卡: 又称显示器适配卡,是连接主机与显示器的接口卡。其作用是将主机的输出信息转换成字符、图形和颜色等信息,传送到显示器上显示。 显示卡插在主板的ISA、PCI、AGP扩展插槽中,ISA显示卡现已基本淘汰。

声卡: 多媒体电脑中用来处理声音的接口卡。 声卡可以把来自话筒、收录音机、激光唱机等设备的语音、音乐等声音变成数字信号交给电脑处理,并以文件形式存盘,还可以把数字信号还原成为真实的声音输出。声卡尾部的接口从机箱后侧伸出,上面有连接麦克风、音箱、游戏杆和MIDI设备的接口。

视频捕获卡: 用于捕获从电视天线、录像机、影碟机等输入的动态或静态视频影像的接口卡,是多媒体制作的重要工具。高级的视频捕获卡还能在捕获影像的同时进行MPEG压缩,制作VCD。

中断: 中断是计算机处理特殊问题的一个过程。当在计算机执行程序的过程中,出现某个特殊情况(或称为“事件”)时,暂时中止现行程序,转去执行这一事件的程序,处理完毕之后再回到原来程序的中断点继续执行的整个过程叫做中断。

IRQ: 即“中断请求”,是其它设备发出的请求计算机响应的信号。计算机将根据IRQ的级别和优先程度决定何时发生响应。原则上每个设备有自身的唯一的中断请求通道,即IRQ值(又叫IRQ号),如果两个硬件设备使用同一个中断通道,必定会发生IRQ冲突。

DMA: 即“直接内存访问”,是计算机内的一种数据传输操作。整个数据传输操作过程在“DMA控制器”控制下进行,不通过CPU。数据传输过程中CPU只在数据传输开始和结束时作一点处理。DMA技术使计算机系统的效率大大提高。 DMA传输通过DMA通道进行,如软驱、声卡均占用DMA通道传输数据。两个设备不能同时用同一DMA通道传输数据,否则会发生DMA冲突。

主频与外频: 主频指CPU内核工作时钟频率。外频指CPU与外部(主板芯片组)交换数据、指令的工作时钟频率。 系统时钟就是CPU的“外频”,我们将系统时钟按规定比例倍频后所得到的时钟信号作为CPU的内核工作时钟(主频)。例如某电脑使用Pentium 233 CPU,那么这台电脑的外频是66MHz,而它的主频则是(66×3.5)=233MHz。 系统时钟(外频)是电脑系统的基本时钟,电脑中各分系统中所有不同频率的时钟都与系统时钟相关联。如当前100 MHz 外频系统中,系统内存工作于100 MHz (或66MHz),L2 Cache工作于100 MHz,PCI 工作于33MHz,AGP工作于66MHz。可以看出,上述频率都与外频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提高系统时钟(外频)可以提高整个电脑的性能,但提高外频必然将改变其它各分系统时钟频率,影响各分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这一点对CPU超外频运行时应该加以充分重视。

DVD: 即数字通用光盘。DVD光驱指读取DVD光盘的设备。DVD盘片的容量为4.7GB,相当于CD-ROM光盘的七倍,可以存储133分钟**,包含七个杜比数字化环绕音轨。DVD盘片可分为:DVD-ROM、DVD-R(可一次写入)、DVD-RAM(可多次写入)和DVD-RW(读和重写)。 目前的DVD光驱多采用EIDE接口,能像CD-ROM光驱一样连接到IDE1或IDE2口上。

电脑 组策略 是什么意思?

第1章 前言--Windows的含义

词典中的中文意思:窗户; 橱窗; 窗玻璃, 窗状开口

在计算机中的含义:微软公司生产的“视窗”操作系统

第2章 Windows 系列

Microsoft Windows 1.0(1985.11)

Windows 1.0概述

Microsoft Windows 1.0操作系统是微软第一次对个人电脑操作平台进行用户图形界面的尝试。Windows 1.0基于MS-DOS操作系统。Windows 1.0本质上宣告了MS-DOS操作系统的终结。 Windows 1.0相关消息 Microsoft Windows 1.0于1985年11月发布,最初售价为100美元;当时被人所青睐的GUI电脑平台是GEM及DESQview/X,因此用户对Windows 1.0的评价并不高。

走进Windows 1.0

(1)界面管理器并不是真正的Windows 1.0,1983年微软宣布将开始设计Windows,Windows1.0 的设计工作花费了55个开发人员整整一年的时间,直到1985年11月20日才正式发布,它基于MS-DOS2.0,界面已经比界面管理器大有改观。

(2)Windows 1.0中鼠标作用得到特别的重视,用户可以通过点击鼠标完成大部分的操作。Windows 1.0 自带了一些简单的应用程序,包括日历、记事本、计算器等等。总之,现在看那时的Windows 1.0,总会让人感到它像是一个PDA,甚至可能功能还赶不上现在的PDA,不过这在当时已经相当吸引人了。Windows 1.0的另外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允许用户同时执行多个程序,并在各个程序之间进行切换,这对于DOS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Windows 1.0 可以显示256种颜色,窗口可以任意缩放,当窗口最小化的时候桌面上会有专门的空间放置这些窗口(其实就是现在的任务栏)。

Windows 1.0控制面板在Windows 1.x中另外一个重要的程序是控制面板(Control Panel),明确了虚拟内存、硬件驱动程序的概念,不过功能非常有限。

Microsoft Windows 1.0系统组件:

MS-DOS Executive, Calendar, Cardfile, Notepad, Terminal, Calculator, Clock, Reversi, Control Panel, PIF (Program Information File) Editor, Print Spooler, Clipboard, RAMDrive, Windows Write, Windows Paint.

Windows 1.0启动:Windows 1.0的启动画面像极了臭名昭著的蓝屏死机。

Microsoft Windows 2.0(1987)

Windows 2.0概述

Windows 2.0发行于1987年,最初售价为100美元;是一个基于MS-DOS操作系统、看起来像Mac OS的微软 Windows图形用户界面的Windows版本。但这个版本依然没有获得用户认同。之后又推出了windows 386和windows 286版本,有所改进,并为之后的Windows 3.0的成功作好了技术铺垫。并且具有比Windows 1.0更多的功能。它有一点点的改进,因为紧接着它就是更受欢迎的3.0版本了。

Windows 2.0奇迹

Windows 2.0利用了英特尔286处理器提高的处理速度、扩大的内存以及动态数据交换(DDE)技术带来的应用程序间的通信能力。2.0对图形功能的支持增强,用户可以叠加窗口,控制屏幕布局,可以用组合键快速使用Windows的功能。许多Windows的开发人员针对2.0写出了他们毕生的第一个Windows应用程序。

接下来的Windows 2.03, 进一步挖掘了英特尔 386处理器的保护模式和延伸内存能力。后续的Windows版本继续在处理速度、可靠性以及可用性上得到提升。让您可以在 Win9x 的环境下使用 NTFS 格式的硬盘。有两个版本,有“只读”(Read-Only),也就是只能让Win9x读取NTFS文件系统中的文件,但是不能写入文件;还有可以直接读取/写入NTFS文件系统的版本。

Windows 2.0与苹果公司

当Windows 2.0发布之时,用户界面与苹果公司(Apple)的Macintosh计算机的GUI(图形用户界面)很相似。Apple对这模仿者的出现显然有些气恼,并对Microsoft提起了诉讼,指控Bill剽窃了他们的创意。Microsoft则声明他们早先曾和Apple有过一个协议,该协议给予了他们使用Apple特征的权利。4年之后,Microsoft赢了官司。因此,Windows 2.0得以继续在商店的货架上进行销售。但由于缺乏软件开发者的支持,Windows 2.0的销量很不理想。毕竟,一个没有兼容软件的操作系统没有什么用。

Microsoft Windows 3.x(1990~1994)

Windows 3.0

1990年5月22日,Windows 3.0发布,由于在界面、人性化、内存管理多方面的巨大改进,终于获得用户的认同。之后微软公司趁热打铁,于1991年10月发布了windows 3.0的多语版本,为windows在非英语母语国家的推广起到了重大作用。

Windows 3.0比起Windows2.0有很多改善,不过仍然缺乏多媒体功能和网络功能,推出后不久就被接踵而至的Windows3.1取代。

Windows 3.x具备了模拟32位操作系统的功能,显示效果大有长进,对当时最先进的386处理器有良好的支持。这个系统还提供了对虚拟设备驱动(VxDs)的支持,极大改善了系统的可扩展性,计算机用户再不必在购买Windows3.x时煞费苦心地查证自己的硬件是否可以被系统支持了,因为他完全可以另外安装一个驱动程序。

为了帮助硬件厂商开发驱动程序,同时方便其他软件公司设计Windows中的应用程序,微软发布了Software Development Kit (SDK),这个惯例一直延续至今。在这方面,微软想必深谙“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的道理,与苹果公司特立独行的风格形成鲜明对照。

Windows 3.x使用了一组新的图标,这让他的面貌得到很大改观,再也不是一幅灰头土脸的样子了。不过这并不是微软的独创,而是模仿了苹果公司Macintosh的设计。直到今天苹果电脑(OS X)的图标设计仍然是计算机中的上上之品,不过苹果在个人电脑市场中的地位已经今非昔比。

windows 3.1

Windows 3.1 是在1992年4月份发布,与 windows 3.0相比改进很多 。在当年首两个月,在市场中,就售出超过300万份,包括从windows3.0版升级的在内。

1992年4月,windows 3.1发布,在最初发布的2个月内,销售量就超过了一百万份,至此微软公司的资本积累和研究开发进入良性循环。这个系统既包含了对用户界面的重要改善也包含了对80286和80386对内存管理技术的改进。为命令行式操作系统编写的MS-DOS下的程序可以在窗口中运行,使得程序可以在多任务基础上可以使用,虽然这个版本只是为家庭用户设计的,很多游戏和程序仍然要求DOS存取。

Windows 3.1没有补充新的功能,但是纠正一些现有的大部分网络有关的问题。

Windows 3.1添加了对声音输入输出的基本多媒体的支持和一个CD音频播放器,以及对桌面出版很有用的TrueType字体。

中文版的Windows 3.1是将英文版汉化的结果,很多地方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微软及时采取措施,发布了适合中国人使用的改进版本Windows 3.2,该版本在中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为Windows 95在中国的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Windows 3.2

另外微软还特别给中国研发了“Windows 3.2”1994年,windows 3.2的中文版本发布,相信国内有不少windows的先驱用户就是从这个版本开始接触windows系统的;由于消除了语言障碍,降低了学习门槛,因此很快在国内流行了起来。

Microsoft Windows 95(1995.8.24)

概述 Windows 95是一个混合的16位/32位Windows系统,其版本号为4.0,由微软公司发行于1995年8月24日。

介绍

Windows 95是微软之前独立的操作系统MS-DOS和视窗产品的直接后续版本。第一次抛弃了对前一代16位x86的支持,因此它要求英特尔公司的80386处理器或者在保护模式下运行于一个兼容的速度更快的处理器。它以对GUI的重要的改进和底层工作(underlying workings)为特征。同时也是第一个特别捆绑了一个版本的DOS的视窗版本(Microsoft DOS 7.0)。这样,微软就可以保持由视窗3.x建立起来的GUI市场的统治地位,同时使得没有非微软的产品可以提供对系统的底层操作服务。也就是说,视窗95具有双重的角色。它带来了更强大的、更稳定、更实用的桌面图形用户界面,同时也结束了桌面操作系统间的竞争。(技术上说,Windows图形用户界面可以在DR-DOS上运行,也可能可以在PC-DOS上运行——这个情况直到几年后在法庭上被揭示,这时其它一些主要的DOS市场的商家已经退出市场了。)在市场上,视窗95绝对是成功的,在它发行的一两年内,它成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操作系统。

Windows 95以强大的攻势进行发布,包括了商业性质的Rolling Stones的歌曲“Start Me Up”。很多没有电脑的顾客受到宣传的影响而排队购买软件,但他们甚至根本不知道Windows 95是什么。

产品

Windows 95标明了一个“开始”按钮的介绍以及桌面个人电脑桌面上的工具条,这一直保留到现在视窗后来所有的产品中。

后来的Windows 95版本附带了Internet Explorer 3,然后是Internet Explorer 4。当Internet Explorer 4被整合到操作系统后,它将给系统带来一些新特征。Internet Explore被用来给系统的桌面提供HTML支持。这个也是在微软的反托拉斯案中的焦点,因为整合Explorer排挤了微软的竞争对手Netscape的产品。

游戏性

游戏也开始在Windows下面运行得比较快了。因为在Windows 95面世以前,那些运行在Windows下的游戏都是被取笑的对象。它们又慢,又难看,而且玩起来很无聊。人人都知道好游戏都要在DOS下面运行,否则它就根本算不上游戏。终于,Windows 95改变了这一切。游戏玩家再也不需要为获得可用的基本内存和扩展内存来运行某个游戏程序而整天折腾config.sys和autoexec.bat了。现在,只需安装Windows,安装好后就可以开始游戏了。Windows 95真是个出乎意料的好东西。

Microsoft Windows 97(1996.8)

Windows97

是Windows95OSR2的俗称(OSR=OEMServicerelease),它是Windows954.00.950b版,是Microsoft于1996年8月对Windows95的第二次升级,第一次是1996年2月13日,Microsoft发布了一组免费升级程序ServicePack1,当时的Windiws95版本号升成了4.00950a。Windows97修正了Windows95的一些错误,还增加了一些新功能,如支持USB接口和FAT32文件系统,捆绑了IE3.01,内含PWS(PersonalWebServer)和Java支持等。

Microsoft Windows 98(1998.6.25)

概述

视窗操作系统98版(Windows 98),是美国微软公司发行于1998年6月25日的混合16位/32位的Windows操作系统,其版本号为4.1,开发代号为Memphis。

特点

这个新的系统是基于Windows 95上编写的,它改良了硬件标准的支持,例如MMX和AGP。其它特性包括对FAT32文件系统的支持、多显示器、Web TV的支持和整合到Windows图形用户界面的Internet Explorer,称为活动桌面(Active Desktop)。

此外并在记忆管理中,改进了Windows 95将16位元程序码与32位元程序码,在同一记忆体区段混合存放,易导致一个程序发生错误就会连带造成整个系统当机的问题。从Windows98开始,记忆体管理上有革新的进步,即是将16位元与32位元程序码放在不同记忆体区段执行,一旦某一应用程序错误,可以单独关闭该程序,但不影响整个系统持续正常的运作。

从Windows 98开始的多进程操作系统,也与Windows 95的先占性多工有着完全不同的改善。它可以由使用者决定是平均分配系统资源进行多工,或是将某一个较不急于达成、或完成时间较长的程序设为背景(后台)执行,高度的增加多工作业的实用性。

98第二版

Windows 98 SE(第二版)发行于1999年5月5日。它包括了一系列的改进,例如Internet Explorer 5、Windows Netmeeting 3、Internet Connection Sharing、对DVD-ROM和对USB的支持。另外98SE的核心部分比Windows 98多支援了影音串流媒体接收能力,以及5.1声道的支援。

市场反应

Windows 98被人批评为没有足够的革新。即使这样,它仍然是一个成功的产品。第二版被批评为不能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自由升级。但这仅限于OEM版的98SE,只要是98SE正式销售版,依然可以在98第一版上进行直接升级。

Windows 98的后续产品是Windows ME。

厂商支援

Windows 98已于2006年 7月11日起停止重大安全更新。

Microsoft Windows 2000(1999.12.19)

概述

Microsoft Windows 2000(微软视窗操作系统2000,简称Win2K),是由微软公司Windows NT系列的32位视窗操作系统。起初称为Windows NT 5.0。英文版于1999年12月19日上市,中文版于次年二月上市。Windows 2000是一个preemptive、可中断的、图形化的及面向商业环境的操作系统,为单一处理器或对称多处理器的32位Intel x86电脑而设计。它的用户版本在2001年10月被Windows XP所取代;而服务器版本则在2003年4月被Windows Server 2003所取代。一般来说,Windows 2000被划分为一种混合式核心 (hybrid kernel) 的操作系统。

Windows 2000有四个版本:

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

即专业版,用于工作站及笔记本电脑。它的原名就是Windows NT 5.0 Workstation。最高可以支持两个均衡的多处理器,最低支持64MB内存,最高支持4GB内存。

Windows 2000 Server

即服务器版,面向小型企业。全新安装时最高支持对称2路处理器(SMP),由NT Server升级时最大可支持4路处理器。最大支持4GB内存。支持Internet信息服务(IIS)、动态目录管理(Active Directory)等服务。

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

即高级服务器版,面向大中型企业的服务器领域。它的原名就是Windows NT 5.0 Server Enterprise Edition。最高可以支持8处理器,最低支持128MB内存,最高支持8GB内存。

Windows 2000 Datacenter Server

即数据中心服务器版,面向最高级别的可伸缩性,可用性与可靠性的大型企业或国家机构的服务器领域。8路或更高处理能力的服务器(最高可以支持32颗处理器),最低支持256MB内存,最高支持64GB内存。

另外,微软提供了限量版的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 Limited Edition,发行于2001年,用于运行于Intel的IA-64架构的安腾(Itanium)纯64位微处理器上。由来首先介绍一下Windows 2000的由来。Windows 2000,原名Windows NT 5. 0,是微软公司产品研发投入最大的一个产品之一。它结合了Windows 98和Windows NT 4.0的很多优良的功能/性能与一身,这也是我们给它改名的一个原因。她是Windows家族的一个新的延伸,超越了Windows NT的原来含义。

微软公司有很多软件产品,随着产品线的不断扩充和发展,目前逐渐注重在推行产品家族的品牌,比如Windows, Office, BackOffice和Visual Studio系列。针对企业用户,微软在这些产品家族的基础上,集成发展Digital Nervous System(数字神经系统)的企业理念,根据不同的场景,如知识管理、业务经营和电子商务等来组织产品线,以满足企业用户进行数字化经营的需要。

Windows家族是微软的核心产品线之一,包括Windows 98等9x系列、Windows CE等超小型系列,以及Windows NT/ Windows 2000这一个企业操作系统系列。由于微软的不断研发开拓和 OEM伙伴的支持,Windows家族产品已经达到很高的市场占有率。这种PC操作系统的统一,给用户和应用软件开发商带来了选择多样和降低成本的好处。微软把自己定位在生产"Enabling Technology"的公司,生产平台性产品和开发工具,为第三方软件开发商提供众多的增值机会。突破刚才介绍了很多细节的信息,下面我们来重点谈一谈Windows 2000自身在设计思想和技术实现上的突破。

微软认为Windows代表了一种通用的平台,这种通用平台可以运行在各种不同的设备上,帮助用户连接到Inter net并获得Internet的强大威力。而Windows 2000在上述功能外,还可以帮助企业用户构建一个数字化经济的基础设施。同时微软还与众多的业界伙伴合作,共同来提高用户的计算体验的质量。

Microsoft Windows Me(2000.9.14)

概述与意义

Windows ME(Windows Millennium Edition)是一个16位/32位混合的Windows系统,由微软公司发行于2000年9月14日。 Windows Me是最后一个基于DOS的混合16位/32位的Windows 9X系列的Windows,其版本号为4.9。其名字有三个意思,一是纪念2000年,Me是英文中千禧年(Millennium)的意思。另外也是指自己,Me在英文中是我的意思。此外Me还有多媒体应用的意义(多媒体英文为multimedia)。

这个系统是在Windows 95和Windows 98的基础上开发的。它包括相关的小的改善,例如Internet Explorer 5.5。其中最主要的改善是用于与流行的媒体播放软件RealPlayer竞争的Windows Media Player 7。但是Internet Explorer 5.5和Windows Media Player 7都可以在网上免费下载,而RealPlayer虽然是免费下载但他使用复杂,其Plus版甚至需要掏腰包,所以在WINME中IE、WMP获得了一胜仗。Movie Maker是这个系统中的一个新的组件。这个程序提供了基本的对视频的编辑和设计功能,对家庭用户来说是简单易学的。用户评价有人抱怨这个系统只是Windows 98的升级版本,不应该独自成为一个版本。也有人批评Windows Me是一个较为失败的产品,不稳定的过渡产品。即使这样,现在仍然有很多人使用它。

XP

Windows ME的后续产品是Windows XP,微软第一个基于Windows NT内核的消费桌面操作系统,即Windows XP Home Edition。提高系统稳定性虽然Windows ME倍受批评,但只要根据以下地方,Windows ME仍可稳定运作:尽量使用Windows ME专用驱动程序,Windows 98的驱动程序未必与Windows ME完全兼容。 关闭“系统还原”功能。 在\Windows\Options\Install资料夹内的WIN_22.CAB提取vcomm.vxd、vdmad.vxd、configmg.vxd、vmouse.vxd和ntkern.vxd,拷贝到\Windows\System\Vmm32,并提取同一档案内的vdd.vxd和vflatd.vxd,拷贝到\Windows\System。 使用定时释放内存的软件(如FreeRam等等)。

Windows Me的数字

在1999年4月,微软正式公布Windows ME成为 Windows 9x 系列中最后一个产品。2003年12月,微软宣布将 Windows ME由免费技术支持转为付费技术支持。2006年6月29日,Windows ME和Windows 98/98SE一样停止了全部安全更新。2006年7月11日,对于Windows ME提供安全更新的服务器也被微软永久关闭。自此,Windows ME彻底丧失了技术支持。

第3章 Microsoft Windows XP(2001.8.24)

Windows XP或视窗XP是微软公司发布的一款视窗操作系统。它发行于2001年8月24日,原来的名称是Whistler。微软最初发行了两个版本,家庭版(Home)和专业版(Professional)。家庭版的消费对象是家庭用户,专业版则在家庭版的基础上添加了新的为面向商业的设计的网络认证、双处理器等特性。且家庭版只支持1个处理器,专业版则支持2个。字母XP表示英文单词的“体验”(experience)。

Windows XP,或视窗XP是微软公司的一款视窗操作系统。Windows XP于2001年8月24日正式发布(RTM,Release to Manufacturing)。它的零售版于2001年10月25日上市。Windows XP原来的代号是Whistler。字母XP表示英文单词的“体验”(experience)。Windows XP的外部版本是2002,内部版本是5.1(即Windows NT 5.1),正式版的Build是5.1.2600。微软最初发行了两个版本:专业版(Windows XP Professional)和家庭版(Windows XP Home Edition),后来又发行了媒体中心版(Media Center Edition)和平板电脑版(Tablet PC Editon)等。

Windows XP Professional专业版除了包含家庭版的一切功能,还添加了新的为面向商业用户的设计的网络认证、双处理器支持等特性,最高支持2GB的内存。主要用于工作站、高端个人电脑以及笔记本电脑。

Windows XP Home Edition家庭版是面向家庭用户的版本。由于是面向家庭用户,因此家庭版在功能上有一定的缩水,主要表现在:

没有组策略功能

只支持1个CPU和1个显示器(专业版支持2个CPU和9个显示器)

没有远程桌面功能

没有EFS文件加密功能

没有IIS服务

不能归为域

没有连接Netware服务器的功能

组策略(英语:Group Policy)是微软Windows NT家族操作系统的一个特性,它可以控制用户帐户和计算机帐户的工作环境。组策略提供了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活动目录中用户设置的集中化管理和配置。组策略的其中一个版本名为本地组策略(缩写“LGPO”或“LocalGPO”),这可以在独立且非域的计算机上管理组策略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