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系统是微软独大吗_微软什么系统
1.微软公司主要是做什么的?有哪些产品?
2.电脑的Windows是不是相当于手机的安卓?
3.微软操作系统
4.全球第二大操作系统诞生,超越苹果拿下全球10.8%份额,对此你怎么看?
5.为什么我国不推广国产操作系统啊?一直还是微软垄断
6.如果美国不让用Windows,我们有“备胎”吗?院士:已准备就绪
微软
微软公司是世界PC机软件开发的先导,比尔·盖茨是它的核心。微软公司1981年为IBM-PC机开发的操作系统软件MS-DOS曾用在数以亿计的IBM-PC机及其兼容机上。但随着微软公司的日益壮大,Microsoft与IBM已在许多方面成为竞争对手。1991年,IBM公司和苹果公司解除了与微软公司的合作关系,但IBM与微软的合作关系从未间断过,两个公司保持着既竞争又合作的复杂关系。微软公司的产品包括文件系统软件(MS-DOS和Xenix)、操作环境软件(窗口系统Windows系列)、应用软件MS-Office等、多媒体及计算机游戏、有关计算机的书籍以及CDROM产品。1992年,公司买进Fox公司,迈进了数据库软件市场。
1975年,19岁的比尔·盖茨从哈佛大学退学,和他的高中校友保罗·艾伦一起卖BASIC语言程序编写本。当盖茨还在哈佛大学读书时,他们曾为MITS公司的Altair编制语言。后来,盖茨和艾伦搬到阿尔伯克基,并在当地一家旅馆房间里创建了微软公司。1979年,MITS公司关闭,微软公司以修改BASIC程序为主要业务继续发展。
1977年,微软公司搬到西雅图的贝尔维尤(雷德蒙德),在那里开发PC机编程软件。1980年,IBM公司选中微软公司为其新PC机编写关键的操作系统软件,这是公司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由于时间紧迫,程序复杂,微软公司以5万美元的价格从西雅图的一位程序编制者帕特森手中买下了一个操作系统的使用权,再把它改写为磁盘操作系统软件(MS-DOS)。公司目前在60多个国家设有分支办公室,全世界雇员人数接近44,000人。
IBM-PC机的普及使MS-DOS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为其他PC制造者都希望与IBM兼容。MS-DOS在很多家公司被特许使用,因此80年代,它成了PC机的标准操作系统。到年,微软公司的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随后,微软公司继续为IBM、苹果公司以及无线电器材公司的计算机开发软件,但在91年后,由于利益的冲突,IBM、苹果公司已经与Microsoft反目。1983年,保罗·艾伦患霍奇金氏病离开微软公司,后来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艾伦拥有微软公司15%的股份,至今仍列席董事会。1986年,公司转为公营。盖茨保留公司45%的股权,这使其成为1987年PC产业中的第一位亿万富翁。1996年,他的个人资产总值已超过180亿美元。1997年,则达到了340亿美元,98年超过了500亿大关,成为理所当然的全球首富。
微软的拳头产品Windows98/NT/2000/Me/XP/Server2003成功地占有了从PC机到商用工作站甚至服务器的广阔市场,为微软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公司在Internet软件方面也是后来居上,抢占了大量的市场份额。在IT软件行业流传着这样一句告戒:“永远不要去做微软想做的事情”。可见,微软的巨大潜力已经渗透到了软件界的方方面面,简直是无孔不入,而且是所向披靡。微软的巨大影响已经对软件同行构成了极大的压力,也把自己推上了反垄断法的被告位置。连多年来可靠的合作伙伴Intel也与之反目,对薄公堂。2001年9月,鉴于经济低迷,美国政府有意重振美国信息产业,拒绝拆分微软。至此,诉微软反垄断法案告一段落。
微软的组织结构支持公司包括以下核心业务组:
个人服务组(PSG):由集团副总裁 Bob Muglia 领导, 致力于为个人用户和商业用户提供更容易的在线连接,并且为各种各样的设备提供软件服务。PSG 包含了微软的个人.NET倡议、服务平台部、移 动组、MSN的互联网访问服务、用户设备组以及用户界面平台部。
MSN 和个人服务业务组:由副总裁Yusuf Mehdi 领导,负责网络程序开发、业务发展以及MSN和微软其它服务世界范围内的市场和销售,包括:MSN eShop, MSN Carpoint, MSN HomeAdvisor, the MSNBC venture, Slate 和 MSNTV平台组,由集团副总裁Jim Allchin 领导,负责在各个方面不断对Windows平台做出改进 –例如把存储、通讯、消息通知、共享图象及听音乐等变为Windows经历的自然扩展。此外,本组包括.NET企业服务器组、开发工具部和Windows数字媒体部。
办公和商务服务组:由集团副总裁Jeff Raikes 领导,负责开发提高生产力和商业流程的应用和服务。工作包括将功能完善且性能强大的Microsoft Office逐步演化为以服务于基础的产品。除Office部门之外,商用工具部门,包括bCentral和Great Plains的商用应用程序部门都将属于该部门。
全球销售、市场和服务组:由集团副总裁Orlando Ayala 领导,集成了微软的销售和服务伙伴,以满足世界范围内微软用户的需要。这些用户包括:企业用户、中小型组织、教育机构、程序开发人员和个人用户。此外,本组包括微软产品支持服务、网络解决方案组、企业伙伴组、市场营销组织和微软全球三大地区的业务组织。
微软研究院 (MSR):由资深副总裁Rick Rashid 领导,负责对今天或明天的计算课题提出创造性的建议和解决方案,使计算机变得更加易于使用。同时负责为下一代的硬件产品设计软件,改进软件设计流程和研究计算机科学的数学基础。关于MSR更详细的信息可参见 Microsoft Research Web page。
运营组:由总裁和首席运营官Rick Belluzzo 领导,负责管理商业运作和全部的商业计划。包括公司的财政、行政管理、人力资源和信息技术部门。
微软公司(NASDAQ:MSFT, HKEx: 4338) 是全球最大的电脑软件提供商,总部设在华盛顿州的雷德蒙市(Redmond,大西雅图的市郊)。公司于1975年由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成立。公司最初以“Micro-soft”的名称(意思为“微型软件”)发展和销售BASIC解释器。最初的总部是新墨西哥州的阿尔伯克基。史蒂夫·巴尔默(Steve Ballmer)是现在的首席执行官。
使得微软如此令人瞩目的原因有以下一些:
它是全球最大的电脑软件公司
在经济学,它是一个惊人的网络外部性的例子
它在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方面扮演着事实上的垄断者地位
它使得它的创立者跻身于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列;特别是掌门人比尔·盖茨多年来位居世界首富
任何公开买卖公司中,它有最大的公司市值
多年来它官司不断,和业界其他公司的明争暗斗已经成为IT文化的一部分。
微软的产品
微软生产的软件产品包括了很多的种类:
Windows - 称为「视窗」的图形操作系统;它有很多版本。目前桌上版最新版本是Windows XP,服务器最新版本是Windows Server 2003。Windows几乎预装在所有的IBM兼容的个人电脑上。请参看Microsoft Windows的历史获取更多详细资料。
MS-DOS - 微软公司的早期产品,它是一个命令行界面。早期的Windows版本要在MS-DOS下运行,但是到了Windows NT以及以后的产品已经可以脱离MS-DOS运行了,但基于用户因软硬件在 Windows NT 不能正常运作,微软同时间继续推出Windows 95, Windows 98, Windows Me 在MS-DOS下运行的过渡产品。
Microsoft Office - 它是微软公司的办公软件套件,根据版本不同可能包括Word(文字处理)、Excel(试算表)、Access(桌面数据库)、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Outlook(个人邮件和日程管理)、Project(项目管理)和Publisher(电子排版)等软件。微软也为Apple Macintosh生产使用于苹果电脑的版本。
Internet Explorer - 它是微软的网页浏览器。它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浏览器,从Windows 95开始,被设置为微软各版本的Windows的默认浏览器。它在Apple Macintosh上也可以使用。微软投资了四亿美元来把这种浏览器预装在苹果机上。
Microsoft FrontPage - 它是一款所见即所得的网页编辑软件。
Windows Media Player - 它是一个用于播放音频和视频的程序。
微软也生产一系列参考产品,例如百科全书和地图册,使用Encarta的名称。
微软还开发用于应用系统开发的集成开发环境,命名为Microsoft Visual Studio。目前已发布用于.NET环境编程的相应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 .NET。
游戏
帝国时代 (Age of Empires)
微软模拟飞行 (Microsoft Flight Simulator)
微软模拟火车
微软模拟货车
Halo(Halo)
halo2(Halo2)
注:《光环》为Microsoft旗下工作室开发.
「生态体系」
微软公司试图在其产品周围建立“生态体系”,以为其产品以及品牌增值。
网络产品
1990年代中期,微软开始将其产品线扩张到计算机网络领域。微软在1995年8月24日推出了在线服务MSN(Microsoft Network,微软网络)。MSN是美国在线的直接竞争对手,也是微软其他网络产品的主打品牌。
1996年,微软以及美国的广播业巨擎NBC(国家广播公司)联合创立了MSNBC,一个综合性的24小时新闻频道以及在线新闻服务供应商。
1997年末,微软收购了Hotmail,最早以及最受欢迎的webmail服务商。Hotmail被重新命名为MSN Hotmail,并成为.NET Passport,一个综合登入服务系统的平台。
MSN Messenger是一个即时信息客户程序,由微软在1999年推出,是美国在线的AOL Instant Messager(AIM)及ICQ的主要竞争对手。
培训
微软创立了多所培训中心,旨在训练出一批低成本、只精通微软产品的雇员。最著名的就是MCSE考核(全称“微软认证系统工程师”)。虽然MCSE确实认证对微软产品的熟悉程度,它却并不是一个工程师的考核。一些苛刻的评论人员将MCSE称作“必须咨询那些有经验的人”(“Must Consult Someone Experienced”)。
硬件产品
虽然微软总体上是一家软件公司,它也生产一些电脑硬件产品,通常用来支援其特殊的软件商品策略:
早期的一个例子是微软鼠标,用来鼓励更多用户使用微软操作系统的图形用户界面(GUI)。由于使用GUI而不用到鼠标是很罕见的,因此鼠标的流行会帮助更多用户使用Windows。微软确立了IntelliMouse(中键带滚轮的鼠标)鼠标标准,新增的滚轮方便了用户在浏览网页时上下翻页。
微软还售卖游戏杆等游戏硬件产品。
公司还购买了互联网设备公司WebTV,以支援其MSN互联网服务。
2001年公司推出的Xbox游戏机标志着公司开始进入价值上百亿美元的游戏终端市场,这个市场之前一直由索尼公司(Sony)和任天堂(Nintendo)两家公司主导。
微软历史
微软公司创立于1975年,公司创立初期以销售BASIC解译器为主。当时的计算机爱好者也常常自行开发小型的BASIC解译器,并免费分发。然而,由于微软是少数几个BASIC解译器的商业生产商,很多家庭计算机生产商在其系统中采用微软的BASIC解译器。随着微软BASIC解译器的快速成长,制造商开始采用微软BASIC的语法以及其他功能以确保与现有的微软产品兼容。正是由于这种循环,微软BASIC逐渐成为公认的市场标准,公司也逐渐占领了整个市场。此后,他们曾经(不太成功地)试图以设计MSX家庭计算机标准来进入家用计算机市场。
1983年,微软与IBM签订合同,为IBM PC提供BASIC解译器,之后微软又向IBM的机器提供操作系统。微软之后购买了Tim Patterson的QDOS使用权,在进行部分改写后通过IBM向市场发售,将其命名为Microsoft DOS。MS-DOS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PC硬件上运行的程序在技术上并不一定比其所取代的大型程序要好,但它有两项无法超越的优点:它为终端用户提供了更大的自由,而且价格更低廉。微软的成功也是个人电脑发展的序幕。
微软开发过多种软件产品,包括了:
操作系统
程序设计语言的编译器以及解译器
文字处理器、数据表等办公软件
互联网客户程序,例如网页浏览器和电邮客户端等
这些产品中有些十分成功,有些则不太成功。从中人们发现了一个规律:虽然微软的产品的早期版本往往漏洞百出,功能匮乏,并且要比其竞争对手的产品差,之后的版本却会快速进步,并且广受欢迎。今天,微软公司的很多产品在其不同的领域主宰市场。
微软花了大量的精力在市场营销以及产品开发中的可重用工程,并且试图将其产品进一步组合,以提供用户一贯的开发环境。
微软也试图将Windows这个著名品牌扩展到其他领域,例如用于PDA的Windows CE以及「支持Windows」的Smartphone产品。
公众看法
很长一段时间内,微软被广泛认可为一个计算机软件市场上的“乖小孩”,提供低廉的软件以取代原先价格高昂的主流UNIX产品。微软也因赚入大笔钞票而受到钦佩。
然而,即使是在早期,微软被指责故意将其MS-DOS与竞争对手生产的Lotus 1-2-3数据表无法兼容。到90年代,微软是“坏小孩”的看法日益增多。主要的批评意见是他们利用在桌上电脑市场上的优势不公平地剥削用户。
最近几年,有人指责微软涉嫌一系列合法性受怀疑的商业行为。
垄断问题
微软的Windows产品有效地垄断了桌面电脑操作系统市场。那些持上述看法的人指出,几乎所有市场上出售的个人电脑都预装有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
一些观察家声称,微软作为一个垄断企业令其竞争对手处境窘困:
一方面,竞争对手不愿意承认微软的垄断地位。因为在一个被垄断的市场,只有一家产品或服务的提供商。因此对竞争对手而言,将微软称为垄断者会将自己置于一个失败者的境地:这样作等于是否定了自己的存在,或否定了自己能够生存、竞争的能力。
另一方面,竞争对手又希望将微软比作垄断企业,因为这样做会给自己带来好处。首先,这有可能导致市场管理者(政府)的介入。其次,被看作是“落水狗”的微软竞争对手有可能在公共关系上取胜,以刺激销售。
无论微软是否是垄断企业,我们可以肯定的是:
在多数微型电脑软件市场,微软是主导企业。
这种主导引发很多的不满。
这种不满不仅仅只存在于竞争对手中间。
微软垄断地位的滥用
有人批评认为微软试图利用其在桌上计算机操作系统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来扩大其在其他市场上的市场份额,例如网页网页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 NT),办公软件(Microsoft Office),多媒体播放软件(Windows Media Player)。
在微软将Internet Explorer与Windows操作系统捆绑销售后,微软在浏览器市场获得了非常大的份额。正是部分由于这种行为,微软被美国联邦法庭裁定滥用其在美国的操作系统市场的主导优势。(详情参见微软反垄断案)。
在所有这些指控中,微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由为自己辩护。
也有人批评微软的“包围再扩展”(embrace and extend)的策略。微软试图在开放、已确立的标准之上加入专利功能,以最终达到利用其市场优势来控制“扩展”的标准。有些人将这种策略称之为“包围、扩展再毁灭”(embrace, extend and extinguish)。
安全性
2002年,微软的多项网络以及互联网相关的产品在多次出现安全漏洞后被广受讨论。一些恶意的程序员不断利用微软软件的安全漏洞搞破坏,例如通过互联网创造及发布能够消耗系统资源或破坏数据的蠕虫、病毒以及特洛伊木马。这些破坏行为一般的目标是微软的Outlook以及Outlook Express电邮客户程序,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IIS)网页服务器,以及SQL Server数据库服务器软件。微软辩解说由于其在互联网软件市场上的领导地位,自然而然的微软的产品会遭到更多的攻击,因为这些微软产品被广泛使用。而有人则反驳说这些攻击也对准那些微软并不占优势的产品,显示微软的产品要比其竞争对手的产品在安全性上要低一筹。
在一些案例中,微软的产品为了让新手更容易使用、设置往往导致了这些蠕虫及病毒的散播。例如,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自1995年起就自动隐藏文件后缀名(档案副档名),这样那些恶意攻击者往往就能够让email收信人打开一些看起来普通却十分危险的附件(最近版本的Outlook以及Outlook Express禁止接收危险的文件类型,这样用户便无法打开)。批评指出微软是在用软件的易用换安全性。
盖茨在2002年1月启动了可信赖计算计划(Trustworthy Computing Initiative)。他将其形容为一个长期的、全公司性的计划,以寻找并修正微软产品中的安全以及泄漏隐私方面的漏洞。在该计划下,公司会重新评估和设计原先的一些规范及过程,也延迟了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3的上市时间。对可信赖计算计划的反应各不相同,有观察家表扬微软对安全问题的重视,但也提醒公司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微软的政治影响力
微软对这些法律威胁以及公众看法的反应就是紧凑的政治游说活动以及撒入上百万美元的政治捐款。根据政治反应中心(Center for Responsive Politics, opensecrets.org)网站的数据,微软在上一次的美国联邦选举的政治捐款中,43%给了民主党,57%给了共和党。
微软产品的优点
微软产品的主要优点是它的普遍性,让用户从所谓的网络效应中得益。例如,Microsoft Office的广泛使用使得微软Office文件成为文档处理格式的标准,这样几乎所有的商业用户都离不开Microsoft Office。
微软的软件也被设计成容易设置,允许企业雇佣低廉、水准并不太高的系统管理员。微软的支持者认为这样做的结果是下降了的“拥有总成本”。
微软的软件对IT经理们在采购软件系统时也代表了“安全”的选择,因为微软软件的普遍性让他们能够说他们跟随的是被广泛接受的选择。这对那些专业知识不足的IT经理来说是一个特别吸引人的好处。
微软产品的缺点
微软的产品十分倚赖软件的重用。虽然这样做对快速软件开发是十分有效的,它却导致了不同软件包之间的复杂倚赖关系。这可能导致的后果是,举个例子,当微软的浏览器程序崩溃时,会导致操作系统的GUI同样崩溃。
同样的倚赖关系也意味着大多数微软软件的资源能够在其他微软的产品上使用。也就是说,大多数程序可以运行其他程序,即使是在不应当发生类似情况时也是如此。例如,嵌入在电子邮件的文档和HTML中的宏可以运行程序,允许攻击者控制用户的电脑。微软在安全问题上的立场就是“不是禁止就是允许”(permitted unless forbidden)。
这些问题从专门攻击微软程序的蠕虫以及病毒的泛滥中就可见一二。
上面所提到的关于允许雇佣廉价却未有良好训练的系统管理员的优点有可能导致以下问题:
更大的不可靠性,意味着你需要雇佣更多的这类管理员;
有可能导致安全漏洞,因为不管使用什么操作系统,只有受良好训练的系统管理员才可能提升系统安全性。
微软的批评者指出运行微软的产品需要花费更大代价,因为微软软件的用户事实上并不拥有他们所使用的软件:这对微软的商业模式是十分重要的。
微软与自由软件的关系
微软将自由软件看作是它可能的主要竞争对手,特别是Linux。从万圣节文件(Halloween documents)中我们可以看到,微软已经对自由软件以及开放源代码软件采取了“包围、扩展、毁灭”的策略。
为了在桌上电脑市场上建立其领导地位,微软冒着失去低廉价格以及更多自由度——这正是个人电脑快速发展以及微软自身成功的重要因素——风险。单就价格层面而言,微软很难与自由软件相抗衡。很多相信微软并没有赋予他们选择自由的用户已经从自由软件那里找到了他们所渴望的自由已经开放标准。
传统的微软策略,例如购买竞争对手,或者FUD策略,对于自由软件而言毫无作用。因为自由软件无法被收购或控制,自由软件即使失去了创造它的公司也依然能够生存。
微软首席行政执行官史蒂夫·巴尔默已经将Linux称作一个“坚强的竞争力量……它是非传统的,自由的,而且很便宜。我们必须告诉人们,为什么他们所付(给我们的)其实物超所值。我们的产品曾经都很便宜。我们要比Novell,甲骨文都要便宜。但这次我们不能这样办。”(CRN.com报道,2002年6月17日)
巴尔默在一个微软伙伴的会议上说:“我们曾经十分自豪,自己提供最便宜的产品——我们的价格最低,提供的内容却最多,不论是Novell,Lotus还是其他任何人都比不过我们。但现在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独特的竞争对手,Linux。对我们这样的公司而言,这实在是一种新的思考方式。”(VARbusiness 2002年7月15日报道)
对于那些预装Linux的低廉个人电脑,微软的反应是他们不会降低Windows的销售价格。一些观察家指出,这种拒绝进行价格战的行为正是垄断企业的特点。
微软亚洲研究院
1998年11月5日,微软公司在北京成立微软中国研究院, 并于2001年11月1日将其正式更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微软亚洲研究院是微软公司在海外开设的第二家基础科研机构,也是亚洲地区唯一的基础研究机构。
微软公司主要是做什么的?有哪些产品?
没办法,那时候有了比尔盖茨先开发,现在如果还想开发,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而且开发出来,也不一定有人用
就像中国已经开发出来的COS,你知道吗?很多人都不知道,没人用,不习惯
所以这是一个很困难的门槛
公司投入相当于烧钱
政府研究用政府安全
如果帮到你了,希望采纳一下,谢谢!
电脑的Windows是不是相当于手机的安卓?
微软(英语:Microsoft;NASDAQ:MSFT)是美国一家跨国计算机科技公司,以研发、制造、授权和提供广泛的计算机软件服务为主。
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州的雷德蒙德,最为著名和畅销的产品为Microsoft Windows操作系统和Microsoft Office办公室软件,以及Xbox的游戏业务。微软是美国《财富》杂志2015年评选的全球最大500家公司的排行榜中的第95名。
主要产品:
一、操作系统
1.Windows
Windows:称为 "视窗" 的图形操作系统;它有很多版本。桌面版最新版本是Windows 10,服务器最新版本是Windows Server 2016,Windows几乎预装在所有的个人电脑上。
最早版本是Windows 1.0,不过直到Windows 3.0才有所成功。此后,微软陆续推出了Windows95、98、Me、2000、XP、7、8、8.1以及10等个人用户版本和一系列服务器版本。Windows XP由于处在个人电脑大范围普及的时代,其影响力深远,被广泛认为是最成功的系统。
2.Windows Phone
Windows Phone是微软发布的一款手机操作系统,它将微软旗下的Xbox LIVE游戏、Zune音乐与独特的视频体验整合至手机中。最新系统为Windows Phone(现为Windows 10 Mobile)
2010年10月11日晚上9点30分,微软公司正式发布了智能手机操作系统Windows Phone。
二、应用软件
1.Internet Explorer
Internet?Explorer (简称 IE)是为全世界所广泛使用的 Windows Internet Explorer 浏览器系列的最新版本,
它集成了更多个性化、智能化、隐私保护的新功能,为网络生活注入新体验,让每一天的网上冲浪更快捷、更简单、更安全,并且充满乐趣(非开源软件)。
Internet Explorer,是美国微软公司(Microsoft)推出的一款网页浏览器。截至2010年9月止,统计的数据显示IE占有率高达59.65%。虽然它依然是使用最广泛的网页浏览器,但与2003年最高时相比,市场占有率逐年下降。在旧版的Windows操作系统上,它是独立且免费的。
2.Microsoft Office
Microsoft Office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一套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办公软件套装。常用组件有Word、Excel、Powerpoint等。最新版本为Office 365(Office 2016)。
Microsoft Office是一套由微软公司开发的办公软件,它为MicrosoftWindows和Apple mac OS而开发。
与办公室应用程序一样,它包括联合的服务器和基于互联网的服务。最近版本的Office被称为“Office system”版数,它包括Word(文字处理)、Excel(试算表)、Access(桌面数据库)、PowerPoint(演示文稿)、Outlook(个人邮件和日程管理)。
三、
网络产品
1990年代中期,微软开始将其产品线扩张到计算器网络领域。微软在1995年8月24日推出了在线服务MSN。MSN是美国在线的直接竞争对手,也是微软其他网络产品的主打品牌。
1996年,微软以及美国的广播业巨擎NBC联合创立了MSNBC,一个综合性的24小时新闻频道以及在线新闻服务供应商。
1997年末,微软收购了Hotmail,最受欢迎的webmail服务商。Hotmail被重命名为MSN Hotmail,并成为Microsoft Account,一个综合登录服务系统的平台,现在更改名称为Outlook.com。
Windows Live Messenger是一个即时通信程序,由微软在1999年推出,是美国在线的AOL Instant Messager、ICQ、QQ的主要竞争对手,2013年10月31日停止服务 。
2011年5月10日,宣布以85亿美元并购Skype。
扩展资料:
公司于1975年由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创立。初期主要为Altair 8800发展和销售BASIC解释器,在1980年代中期凭借MS-DOS在家用计算机操作系统市场上获取长足进步,后来出现的Windows使得微软逐渐统治了家用桌面计算机操作系统市场。
同时微软也开始扩张业务,进军其他行业和市场,创建了MSN网站,在计算机硬件市场上,微软商标及Xbox游戏机、Zune和MSN TV家庭设备也在不同的年份出现在市场上[3]。微软于1986年首次公开募股,此后不断走高的股价为微软缔造了四位亿万富翁和12,000位百万富翁。
伴随公司的强大,微软也越来越受到批评和指责,并且数十年来从未间断。拒绝交易和捆绑销售等做法招致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的诉讼。美国司法部和欧盟委员会根据反托拉斯法均对微软做出过不利裁定。
参考资料:
微软操作系统
不是的。电脑上的Windows只要保持纯净,安装一些必要的系统软件、应用软件,能长久保持流畅。并不像安卓系统,由于固有的系统缺陷,长久使用后,系统会开始卡顿。
1、Windows已经完全垄断了PC行业,而且“微软”精益求精,不断开发、发布更流畅、好用的系统。手机行业,苹果至少有一大批“安卓”(华为、小米等)与之竞争。PC行业,微软独大,没有任何可与之抗衡的系统,尽管Linux吵了许久,现在也“偃旗息鼓”了。
2、Windows只要保持纯净(安装微软的原版纯净系统),安装必要的系统应用(杀毒、解压缩等工具),必要的应用软件(Office等),适当的游戏。系统是不会卡顿的,大多数卡顿的系统是中了“全家桶”(360系列、金山系列、腾讯系列等)。逐一卸载这些“全家桶”,系统就会恢复流畅性。
3、虽然Windows自身运行会产生痕迹、垃圾文件,但现在硬件性能过剩,是不足以导致系统卡顿的。运行几年后,重装一个新的系统(事实上,微软至少每年都在更新新的系统,并有完全的系统升级镜像可供下载、使用),PC即可既可使用到新功能,又能恢复新机时的系统流畅度。
4、举例,好几年前我为一邻居安装的Windows8系统。采用的微软原版Ghost系统(偷懒),安装必要的Office,输入法。应用软件尽量绿色化(系统垃圾少)。Mcafee 企业版杀毒系统防护。数月前,因有其他问题(手机故障),我去使用这台系统安装已久的老机器,电脑的表现是:流畅到我自己都无法相信(联想一体机,太太每天淘宝、银行应用、QQ游戏,nver电脑端安装安卓手机软件,大量的照片存储)。
5、些许心得,谨供参考。
全球第二大操作系统诞生,超越苹果拿下全球10.8%份额,对此你怎么看?
windows介绍:Microsoft Windows(在中文地区常以其英文名称呼,有时也被称作“微软窗口操作系统”或“微软视窗操作系统”)是微软公司推出的一系列操作系统。
它问世于1985年。起初,Windows仅仅是MS-DOS之下的桌面环境[2],而后其后续版本逐渐发展成为个人电脑和服务器用户设计的操作系统,并最终获得了世界个人电脑操作系统软件的垄断地位[3]。
视窗操作系统可以在几种不同类型的平台上运行,如个人电脑、服务器和嵌入式系统等等,其中在个人电脑的领域应用内最为普遍。在2004年,国际数据信息公司中一次有关未来发展趋势的会议上,副董事长Avneesh Saxena宣布Windows拥有终端操作系统大约90%的市场份额16位数图形:(系统位数介绍)
早期版本的Windows通常被看作仅仅是运行于MS-DOS系统中的一个图形用户界面,不是操作系统。
主要因为它们在MS-DOS上运行并且被用作文件系统服务。
不过,即使最早的16位版本的Windows也已经具有了许多典型的操作系统的功能,
包括拥有自己的可执行文件格式以及为应用程序提供自己的设备驱动程序(计时器、图形、打印机、鼠标、键盘以及声卡)。
与MS-DOS不同,Windows通过协作式多任务允许用户在同一时刻执行多个图形应用程序。
最后,Windows还实现了一个设计精良的、基于段的软件虚拟内存方案,使其能够运行大于物理内存的应用程序。
代码段和资源在内存不足的时候进行交换,并且当一个应用程序释放处理器控制时,特别是等待用户输入的时候,数据段会被移入内存。
16位版本的Windows包括Windows 1.0(1985),Windows 2.0(1987)及其近亲Windows/286。6位和32位混合操作系统:
这个系列的16位的Windows的升级版本,仍然需要依赖16位的DOS基层程序才能运行,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32位操作系统,由于使用DOS代码,
架构也与16位DOS一样,核心属于单核心,但也引入了部分32位操作系统的特性,具有一定的32位的处理能力。
它可视为微软将MS-DOS操作系统和早期Windows图形用户界面集成出售,或本身也晋升为操作系统,
因此用户就不用再单独购买MS-DOS以运行“Windows图形用户界面”了。
这个系列包括Windows 95(第一版发行于1995年,后来的改进版本发行于1996年和1997年),
以及三个版本的Windows 98(1998年、1999年和2000年)。
这三个版本最终发展成为Windows ME。
虽然它是 Windows 98 的家族之一,但从来没有在广告出现过。
Windows ME 也被认为是对 Windows 2000 的低端仿制版本,
32位操作系统:
这个系列是Windows NT架构操作系统,是真正的纯32位操作系统。
Windows NT架构操作系统是完整独立的操作系统,不同于依然需要DOS基层程序的混合16/32位的Windows 9x。
这个操作系统是为更高性能需求的商业市场而编写的32位操作系统。
这个系列都是Windows NT架构,核心采用混合式核心即改良式微核心。
它们包括Windows NT 3.1(1992年)、NT 3.5、NT 3.51、NT 4.0、Windows 2000、Windows XP、32位Windows Vista和32位Windows 7
(Windows XP、Windows Vista和Windows 7同时有32位的x86版本与位的x版本)。
Windows Server 2003也有x86版本,包括 Windows Server 2003 R2 Datacenter Edition (32-Bit x86),
Windows Server 2003 R2 Enterprise Edition (32-Bit x86),Windows Server 2003 R2 Standard Edition (32-bit x86)等以适应想享受当时新出现的 Windows 2000 但苦于硬件性能不足的用户。位操作系统:
这是位Windows NT架构操作系统,同样是采用改良式微核心。
分为x86-架构与纯位的IA-架构版本,其一是基于x86-(或称x)硬件结构的Windows,另一则是基于IA-硬件构造的Windows。
现时最新的Windows版本开始采用基于x86-的位操作系统环境。
这个系列的产品包括Windows XP 位版、Windows Server 2003 位版、Windows Vista及对应的服务器版本Windows Server 2008 位版、
Windows 7及对应的服务器版本Windows Server 2008 R2 位版以及Windows Home Server 2011 位版。
其中Windows Server 2008 R2及Windows Home Server 2011不提供32位版本。
在IA-方面,微软公司提供了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 Limited Edition、
Windows Server 2003 for IA-、Windows Server 2008 for IA-和Windows Server 2008 R2 for IA-这几个系统。
IA-是和x86-完全不同的硬件架构,采用近似RISC结构的超长指令集(VLIW)以优化程序的运算,
故此建基于IA-的系统只能以软件模拟方式运行x86程序。
至于建基于x86-(或称为x)的硬件的Windows Vista Bit和Windows 7 Bit等,
硬件本质上兼容x86模式,使用了“WOW”(Windows on Windows )技术而基本不存在对32位程序的兼容性问题。
windows发布至今系统介绍:(1985-1993)---DOS系列版本
1.Windows 1.0(开发商:Microft、家族:windows、运营状态:在2001年12月31日停止支持、源码模式:不开放源代码、
稳定版本:1.04/1987年4月8日、内核类型:MS-DOS、授权条款:微软最终用户许可协议)
Microsoft Windows 1.0是微软第一次对个人电脑操作平台进行用户图形界面的尝试。Windows 1.0基于MS-DOS操作系统。
Microsoft Windows 1.0是Windows系列的第一个产品,于1985年开始发行。
当时很多人认为Microsoft Windows 1.0只是一个低劣的产品。
当时最好的GUI电脑平台是G.E.M.,另外一个选择是Desqview/X。
Microsoft Windows 1.0在1987年由新发行的Microsoft Windows 2.0取代,
但此版本的支持周期长达16年,由1985年支持到2001年最后一天为止。
回复
11楼
2013-01-14 17:32
举报 |
Spitfire超级
2.Windows 2.0(开发商:Microft、家族:windows、运营状态:在2001年12月31日停止支持、源码模式:不开放源代码、
稳定版本:2.11/1989年3月13日、内核类型:MS-DOS、授权条款:微软最终用户许可协议)
微软于1987年发布,是一套基于MS-DOS操作系统、类似Mac OS图形用户界面的Windows版本。
这个用户界面较Windows 1.0有着更多的功能,且已近似Windows 3.0。
它已有一些的改进,而紧接着它就是更受欢迎的3.0版本但此版本的支持周期长达14年,由1987年支持到2001年最后一天为止。
回复
12楼
2013-01-14 17:32
举报 |
Spitfire超级
3.Windows 2.1(开发商:Microft、家族:windows、运营状态:资料丢失、源码模式:不开放源代码、
稳定版本:资料丢失、内核类型:MS-DOS、授权条款:微软最终用户许可协议)
Windows 2.1发行于1988年5月27日,最初售价为100美元。
Windows 2.1是一个基于MS-DOS操作系统、看起来像Mac OS的微软 Windows图形用户界面的Windows版本。
但这个版本依然没有获得用户认同。
之后又推出了Windows 386和Windows 286版本,有所改进,并为之后的Windows 3.0的成功作好了技术铺垫。
在Windows 2.0版本中也加入了第一版的Word、Excel办公软件。
改进
为了追赶硬件发展,很快Windows 2.0出了286和386的特别版本,分别叫做Windows/286和Windows/386,版本2.1。
286、386和8086/8088相比有什么改进呢? 在1982年的80286处理器上,Intel引入了保护模式(Protected Mode),老的8086模式被称为实模式(Real Mode)。
实模式下只能访问1MB的空间,进入保护模式后访问空间扩大到16MB,
80286上每个段的大小被限制为KB。Windows 2.0x版本使用的是实模式,虽然Windows/286同样基于实模式,
不过它开始支持HMA(High Memory Area),从而将内存支持从普通实模式的0KB扩展到整个1MB。80286的保护模式没有被Windows/286使用。
到了1985年的80386,Intel在段寄存器的基础上构筑新的保护模式:虚拟8086模式(Virtual 8086 Mode)并完善了80286的保护模式,
后者被称为386增强模式。在虚拟8086模式下可以虚拟出多个8086处理器,
从而可以真正地同时执行多个实模式程序并对其进行简单的保护。Windows/386利用了这个特性,
将每一个应用程序都运行在这个模式下。
同时Windows/386还引入了LIM E***otus,Intel,Microsoft Expanded Memory Specification)以利用超过1MB的内存。
早期的EMS扩展驱动集成在Windows/386内,到了次年的MS-DOS 4.01才具有独立的EMM386.SYS版本
(1991年MS-DOS 5.0带的EMM386.EXE是进一步改进的版本),
EMM386通常和HIMEM.SYS一起使用。
从80286到80386,看起来只是处理器位数的变化,但实质上是处理器体系结构的变化,
从寻址方式上说,就是从“实模式”到“保护模式”/“虚拟8086模式”的变化。从80386开始之后的处理器,
虽然速度和功能不断提升,然而基本上属于同一种系统结构的改进与加强,
而无本质的变化,所以人们把80386以后的处理器统称为IA32(32 Bit Intel Architecture)。
我们后面还会继续讲到80386带来的另一个基础但是深刻的变化。
版本
如同现在每一代的Windows系统有无数的版本号一样,Windows 2.1也有如下的版本号:Microsoft Windows 2.1x
Microsoft Windows 2.1(发行日期:1988年5月27日)
Windows/286 2.1
Windows/386 2.1(即 Windows/286 的高级版)
Microsoft Windows 2.11(发行日期:1989年3月)
Windows/286 2.11
Windows/386 2.11(即 Wind4/5/6.Windows 3x(开发商:Microft、家族:windows、运营状态:在2001年12月31日停止支持、源码模式:不开放源代码、
稳定版本:3.11/1993年12月、内核类型:MS-DOS、授权条款:微软最终用户许可协议)
微软的Windows系列操作平台的Windows 3.x家族发行于1990年到1994年间。其中的3.0版是第一个在世界上获得成功的版本。
使得微软的操作系统可以和苹果电脑公司的麦金塔电脑以及在图形使用者界面的Commodore的Amiga竞争。
Windows 3.x基于MS-DOS操作系统。3.0版发行于1990年5月22日,这个系统既包含了对用户界面的重要改善也包含了对80286和80386对内存管理技术的改进。
为命令行式操作系统编写的MS-DOS下的程序可以在窗口中运行,使得程序可以在多任务基础上可以使用,虽然这个版本只是为家庭用户设计的,
很多游戏和程序仍然要求DOS存取,Windows 3.0是最后一版支援8086及8088处理器的Windows操作系统。MS-DOS的文件管理程序被基于图标的程序管理程序(icon-based program Manager)以及基于列表的文件管理程序(list-based File Manager,Winfile)取代,
由此简化了程序的启动。控制面板作为系统设置的中心,
包括了诸如界面颜色主题的有限控制功能。
一些捆绑的应用程序也包括在Windows内,例如“写字板”、“计算器”等。Windows 3.1发行于1992年3月18日,添加了对声音输入输出的基本多媒体的支持和一个CD音频播放器,
以及对桌面出版很有用的TrueType字体。TrueType取代了曾在Windows 3.0版非常流行的Adobe Type Manager (ATM) 的市场地位,
Windows 3.1是第一版没有提供真实模式的Windows操作系统。
Windows 3.11于不久后发布,作了一些小更新。
1993年微软发行了在Windows 3.1x的基础上支持一些网络功能的Windows for Workgroup的3.1和3.11版。
除Windows for Workgroups系列外,在Windows 3.x中,网络功能TCP/IP依靠于第三方软件,例如Trumpet Winsock。
微软还对Windows 3.x开发了一个叫Win32s的附加组件,对Win32 API提供有限的支持。
Windows 3.2发行于1994年,只发行了简体中文版。
Windows 3.x最终被Windows 95、98取代。
ows/286 的高级版)windows发布至今系统介绍:(1996-2000)---NT系列版本(4以上版本)
7.Windows NT 4.0(开发商:Micrcoft、初始版本:1996年7月29日、稳定的发行版:SP6a SRP(2001年7月26日
源模型:不开放源代码、许可证微软最终用户协议、内核类型:Hybrid kernel)
Windows NT 4.0是微软Windows NT家族的第四套产品,代号Cairo,于1996年7月29日发布给制造商。
为一个32位的操作系统,分为工作站以及服务器版本。
而其图形操作界面类似于Windows 95。根据比尔盖茨所言,产品名称中的"NT"为"New Technology(新技术)"的意思,然而时至今日,
该名称已经没有其他特殊意义存在。
虽然稳定性高于Windows95,然而从台式机的观点来说,操作界面稍微欠缺了弹性。
系统稳定性大部分要归功于将硬件资源虚拟化,软件必须借由系统的API以使用硬件资源,
而不像DOS以及Windows 95(包括稍后的版本)时期直接由软件进行控制的缘故。
但稳定的代价就是利用API进行操作所需要的步骤远比直接操作硬件资源多,
因此造成硬件需求广泛的程序(如:游戏)运行上缓慢许多。
许多以Win32 API开发的程序可以在Windows 95以及Windows NT上运行,
但当时的主流3D游戏则因为NT 4.0对DirectX的支持有限,而无法在NT4上面运作。
Windows NT 4.0在进行维护管理工作的时候,用户界面比起Windows 95较为不友善,
举例而言,对于电脑的硬件没有device management overview.
NT与"9x"的分界线直到Windows XP的推出之后才消失,
原因包括游戏用的APIs—诸如OpenGL以及DirectX—已经成熟到有够高的运作效率,
并且加上硬件本身也有够高的性能,才能够以可接受的速度运行API。
Windows NT 4.0在Windows 2000推出之后,微软已经终止所有关于NT4的服务,然而到现在(2007)为止,
尽管微软希望他们的客户可以换成新的版本,依然有许多的公司企业配合旧硬件持续稳定的运作该系统中。
特色
最值得注意的特点是不论工作站或者服务器版本的Windows NT 4.0都使用Windows 95的用户界面,
包括Windows Shell、Windows Explorer(被称为Windows NT Explorer)、以及使用"我的"命名法(举例:我的文档、我的电脑)。
服务器版本的Windows NT 4.0自带了网页服务器,
IIS 2.0。并且直接支持Microsoft FrontPage(撰写以及管理网站的一支应用程序)的插件(plugins)以及延伸资源(extensions)。
此版本另一个重要的特色为针对网络应用程序提供了Microsoft Transaction Server,以及Microsoft Message Queuing (MSMQ),
提高了通信能力。
而跟之前版本的明显差异,
即为Windows NT将Graphics Device Interface (GDI)集成进系统核心[2]以提升图形用户界面(GUI)的效率,
使得系统性能跟Windows NT 3.51相比有长足的进步,不过也使得图形驱动程序也必须放在核心之中,造成潜在的稳定性问题。
Windows NT 4.0的其中一项缺点为欠缺对Direct3D的支持。
不过这个问题在之后版本的NT家族中(例如Windows 2000)获得了解决。Windows NT 4.0也不支持USB,
这项问题也伴随着Windows 2000的问世而消除。也有第三方厂商开发的公用程序提供了Windows NT 4.0对于DirectX以及USB的支持。
Service Packs
为了修正程序错误,微软在Windows NT 4.0的产品生命周期中,曾经发布数个Service Pack,包括服务更新包跟选择更新包。
最后完整的Service Pack为Service Pack 6a (SP6a)。
软件版本 发布日发布给制造商(RTM)1996年7月29日
一般发布 1996年8月24日
Service Pack 1 1996年10月16日
Service Pack 2 1996年12月14日
Service Pack 3 1997年5月15日
Service Pack 4 1998年10月25日
Service Pack 5 1999年5月4日
Service Pack 6 1999年11月22日
Service Pack 6a 1999年11月30日
Service Pack 6a 2001年7月26日
SP7原本预定在2001年初期发布,但是却成为SP6a后安全更新,而不是一个完整的Service Pack。
发布的Service packs以及option pack也被用来增加新的功能。包括新版本的IIS 3.0和4.0,
增加Active Server Pages、公钥以及凭证授权功能、智能卡(Smart Card)支持、强化对称多处理机
(SMP Symmetric Multi Processor)的弹性,簇支持、以及组件对象模型(COM)支持、以及其他等等。 style="font-size: 18px;font-weight: bold;border-left: 4px solid #a10d00;margin: 10px 0px 15px 0px;padding: 10px 0 10px 20px;background: #f1dada;">为什么我国不推广国产操作系统啊?一直还是微软垄断
经常听身边的朋友们说“苹果手机系统是美国的,它会窃取我们的信息。我们不要买苹果,要买国产手机。”每当听到这句话,我都会感觉特别的无语。
操作系统,真正了解的朋友可能不是很多,但是有一点必须要知道,苹果手机的系统也好,国产手机的系统也罢,它们都是外国的系统,或者说我们平常用的99%的操作系统都是美国的。不仅仅是手机端,电脑也一样,相信大家目前使用的电脑操作系统应该都是Windows吧,它也是美国的。
操作系统对于一个终端产品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当我们大家都在讨论芯片问题的时候,殊不知,系统也是我们国家的一个软肋。手机操作系统目前能提得上来的只有华为的鸿蒙,虽然它的呼声很高,但是应用并不广泛,至于电脑操作系统我们确实有了不少国产的,比如说银河麒麟、深度、红旗Linux等,但是不管是哪个系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是很少见到的,普及率并不高,而且应用的适配也比Windows差了很多,目前来说根本无法替代Windows。
手机操作系统目前基本上都是被苹果的IOS和谷歌的安卓给垄断了,至于鸿蒙能否一飞冲天,还得看市场的考验。而在电脑端,除了我们常用的Windows以外,我们见到的最多的应该就是苹果的MacOS。前面有些乱,可能大家看了半天搞不懂这些操作系统都属于哪个公司,属于哪个国家,这里我给大家列出来,大家一看就一目了然了。
操作系统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手机操作系统,主要是两个1、IOS出自美国苹果公司;2、安卓出自美国的谷歌。我们再来看一下电脑端的操作系统,主要也是两个1、Windows出自美国的微软;2、MacOS出自美国的苹果。不知道大家看完了以后有没有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管是手机端还是电脑PC端的操作系统,它们都是美国的。
手机操作系统目前没有什么大的变动,安卓和IOS平分市场,目前没有谁能够撼动它们的位置。在电脑PC端,Windows短时间内是没有谁可以打倒了,稳稳的市场占有率第一,大家觉得谁能排在第二呢?苹果的MacOS?中国的银河麒麟?深度?还是另有其他?
相信大部分朋友应该会选择苹果的MacOS吧,毕竟除了Windows我们能见到的基本上也都是苹果的MacOS。其实苹果电脑目前的市场占有率还是不错的,之前我一直使用Windows系统,换了苹果以后,虽然在刚刚使用的时候感觉到特别的别扭,但是在使用了一段时间以后着实被这个系统给吸引住了,更加合理的操作设计和系统的流畅都是Windows无法比拟的。
尤其是搭载上苹果的触控板,在平时的使用中几乎鼠标都省略掉了,因为它比鼠标好用多了,同样的配置下,苹果的MacOS的各种使用体验是明显要好过Windows的。但是它最大的缺点就是入门门槛太高了,大家都知道苹果电脑的价格都是非常昂贵的,这也让很多朋友望而却步,因此也就影响了它在市场上跟Windows的竞争力,这些年来市场份额一直处在第二的位置上,也是相当的稳固。
安卓推出的Chorme OS超越苹果拿下全球10.8%份额但是现在情况有变,有一个神秘的对手横空出世,虽然打败Windows还为时过早,但是已经成功地把苹果的MacOS操作系统从第二的位置上拉了下来,根据知名调研机构的一项数据显示,安卓新推出的Chorme OS最近受到了很多人的热捧,市场份额一度飙升,目前已经以全球10.8%的市场份额成功超越MacOS,抢夺了老二的位置,而我们的千年老二MacOS市场份额仅为7.5%。
在这里咨询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用过安卓的Chorme OS系统吗?或者说谁见过Chorme OS系统?用过或者见过的朋友在评论区留个言吧。
Chorme OS系统在我们国内使用的其实并不是很多,它的主要市场是在国外,大家可能会问市场占有率仅为7.5%的苹果为什么感觉用的人反而更多呢?Chorme OS系统市场占有率既然那么高,为什么没见到谁用呢?原因其实很简单,主要是因为我们用苹果MacOS操作系统的朋友大都是有一些特殊的工作要求,大家平时都是用Windows比较习惯了,因此就没有必要再去换Chorme OS系统去折腾了。
我对此事的看法这几年Windows系统由于系统稳定性差、操作逻辑落后等原因,已经被很多人诟病了,这也是其中一部分人选择MacOS系统的一个原因之一,但是由于MacOS系统是苹果电脑的独占,再加上苹果电脑高昂的售价,并不是所有人都有那个实力去更换体验更好的MacOS系统的。
而谷歌的Chorme OS系统也就抓了这个空档,凭借着自己多年耕耘,在用户中良好的口碑,再加上它相对于低廉的价格,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上升势头之快让人惊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能够成功挤掉MacOS系统,市场占有率升到全球第二的位置也成为了必然的结果,而且这个势头还没有间断,用户群体还在飞速的上升之中。
Chorme OS系统的势头也让老大哥微软感受到了压力,如果再不做出改变,拿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恐怕Chorme OS系统将会一步一步地蚕食它的用户,甚至取代它成为新的电脑PC端的系统霸主。不过有一说一,目前来说,这些操作系统市场占有率的多少对我们没有太大的影响,目前我虽然大部分时间都是使用的MacOS系统但是由于一些软件的适配问题,有一些时候也是在使用Windows系统的,而且单位上的电脑也全部都是Windows系统。
对于我们而言,大面积使用的电脑PC端操作系统依然会是Windows系统为主,但是如果必须要更换,换Chorme OS系统我觉得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毕竟不管是Windows系统、MacOS系统还是Chorme OS系统都是人家美国的系统,不管我们更换哪一个,在本质上是没有任何的区别的,换来换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华为在手机操作系统被限制这件事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谁又能保证哪一天会不允许我们使用这些电脑PC的桌面操作系统呢?我们国家目前已经有很多电脑PC端的桌面操作系统了,而华为的鸿蒙也已经应用,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地去加速国产操作系统的研发进度,在我们国内进行普及,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全面的实现桌面操作系统的自主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被别人掐着脖子,才能不事事看人家的眼色,大家觉得呢?
如果美国不让用Windows,我们有“备胎”吗?院士:已准备就绪
操作系统其实是一个系统软件,有了它我们才能像现在这样方便的使用电脑,否则恐怕只有电脑专家才会用电脑,微软的操作系统能有现在地位,跟它的易用性和人性化设计有关,并且根据市场使用情况不断改进和调整,当然也有人们长期使用形成的依赖心理,还有商业垄断的因素,所用这些造成了现在一家独大的局面,想短期改变这种形式绝非易事。另外,操作系统可谓集大成者,需要缜密的思维和浩繁的编程、调试、改进、再调试、再改进等,绝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安全方面考虑,很多行业其实并不使用微软视窗操作系统,只能说他在某些方面比较强势。
中美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但随着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以及争议和分歧的出现,两国的合作前景以及未来也变得扑朔迷离,难以预测。
在经历了中兴、华为事件之后, 科技 界人士普遍明确了一个道理:一定要往最坏处想,一定要往最坏处准备,而且这一道理既适配硬件领域,也适配软件领域。其实,就连美国的盟友韩国、德国都真实感受到了美国肆意使用垄断技术,捞取经济利益的威胁。日前,韩国、德国相继表示,准备放弃垄断全球PC操作系统市场的Windows。
倘若涉及PC操作系统的战火烧到中国,国内会有备胎"操作系统"顶杠吗?
倪光南:自研(PC)操作系统向先进迭代,短板是生态
虽然国内PC端操作系统市场几乎被windows垄断,但是国内也自主开发了不少以Linux为内核的操作系统。比如20年前被封为业内标杆的红旗Linux;不断完善、迭代的"统信UOS"系统;华为的欧拉系统;中兴研发的新支点系统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接受北京 科技 报|科学加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使用基于Linux的国产PC操作系统并不是技术倒退,因为自研操作系统正在向更先进的水平迭代。从目前来讲,自研操作系统在交互体验、界面设计、安全性、稳定性等方面,已经不输Windows系统。但生态是短板,生态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牵扯到上下游厂商的战略布局、研发投入等诸多问题。从目前来看,大部分国内生态伙伴、部分国外伙伴已经看到了自研操作系统未来的趋势,并开始主动对接兼容适配工作。这都是非常好的现象,生态其实也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倪光南院士
倪光南院士谈到,他关注国产统信UOS系统很长时间了,统信UOS操作系统可说是代表了目前我国PC端自研操作系统的最高水平,从底层兼容到交互界面,再到应用生态,都有了大幅提升。"希望有更多的优秀软硬件企业和人才聚焦到自研操作系统生态上,加快构建安全、可信的信息技术体系。"倪光南院士表示。
△统信UOS操作系统的操作界面
统信UOS系统的主要研发负责人张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统信软件的PC端操作系统之所以能不断迭代,是因为拥有较好的兼容适配性、稳定性,而且还有一起打拼十余年的上下游几十个伙伴。但是这样的规模仍然太小了,无法与Windows的生态规模匹敌。
现阶段,国产PC端操作系统厂商面临的问题是,企业规模小、资金紧张、技术力量分散、人才紧缺、各自为战,又加之国产CPU体系繁杂(国产CPU龙芯、飞腾、海光、鲲鹏各自使用了不同架构,有的CPU使用X86架构,有的使用MIPS架构,有的使用ARM架构),给操作系统厂商增加了研发难度,也阻碍了固有生态体系的形成。以上问题的长期存在,导致了普通消费市场的排斥和低认可度。
生态建设主体不同,痛点不同
一般而言,个人电脑用户对计算机操作生态有三方面需求:首先是基础办公需求,例如能否兼容适配国产WPS。第二是日常使用及 需求,例如能否兼容适配微信、QQ、音视频等软件。第三是专用定制需求,例如杀毒、作图等软件。
自研操作系统厂商通过与生态伙伴的合作,已经解决了能用的问题,即满足了基础办公的需求。但是,日常使用、 、专用定制等生态需求,则牵扯到软硬件超级大厂是否愿意加入到市占率还不高的自研操作系统生态中。所以自研操作系统的现状似乎陷入了一个死循环:满足用户需求就一定要有生态,没有生态就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用户需求得不到满足就没有市占率,没有市占率就没有超级大厂加入,没有超级大厂加入就没有生态。
△目前统信UOS操作系统的生态规模
有业内专家撰文指出,国有背景的自研操作系统企业或者科研机构,虽然出于国防和信息安全的需要,研发操作系统的步伐从未间断,但这类机构只针对特定应用和特定客户需求,很多都是项目"结顶",也就是把某个客户的问题解决后,任务就完结了。
这导致了技术研发的延续性弱,更多的精力花在了解决特定客户的特定问题上,而不是花在操作系统的逐步升级、完善和迭代上。这些机构在自研操作系统的工作中缺乏全局性、系统性、架构性的规划与部署。虽然也花费了工程师们大量的精力与时间,也或多或少地促进了自研操作系统的发展,但长期如此,可能会浪费大量资源、时间和人力。
专业操作系统研发公司则更看重产品的全局性、系统性、架构性,以及培训体系的建立、售后服务团队的布局等。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产品的延续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这类专业操作系统公司以华为、统信软件、深度 科技 为代表,他们从系统最底层开始研发,关注行业用户及普通用户的需求痛点,通过系统的研发工作制定更加规范和可持续的标准,重视通过软件著作权、专利等方式为产品的长足发展奠定基础。
相比较而言,业内人士认为专业操作系统公司更能做好操作系统,并且这类公司有强烈意愿打开普通消费市场。但是这类 科技 企业面临着国产CPU体系繁杂,以及规模小、资金紧、缺人才、各自为战等诸多问题。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专家对记者表示,"以统信软件为代表的自研操作系统厂商想要进一步发展生态,就要啃下3块硬骨头。首先,操作系统要支持兼容不同硬件平台,比如不同国产CPU使用不同架构,所以自研操作系统须兼容不同架构的国产CPU。第二,推动各大软件厂商进行迁移适配,用户直接使用的是软件,软件的兼容适配以及丰富程度,对于市场能否张开臂膀拥抱国产PC操作系统至关重要。第三,消除终端用户的偏见,现有的市场用户,可能对于国产的相关产品与服务大多持保留态度,消除用户的偏见,必须要用好的销售理念、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去打动用户,从而逐渐丰富与完善生态。"他预期,"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通过各方积极协调联动,打造一整套国产化生态的前景是光明的。"
未来路径:进军普通消费市场,扩大代码贡献度
目前的个人电脑操作系统市场,仍然是微软独大,自研操作系统很难从微软手中抢回市场。但在服务器领域,自研操作系统还是能占据一席之地的。同时,在专用设备、工控等场景中,Linux表现出了非常好的性能。再有就是党政军企事业单位的个人电脑换装自研操作系统领域,对自研操作系统做大做强极其关键。
统信软件的张磊提醒,虽然Linux并不控制在某个国家或某个公司手里,全世界的软件公司和程序员都可参与,但是谁的技术实力强,代码贡献多,谁就能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张磊表示,目前不少最核心的内核模块,例如调度和内存管理等,都是由国外开发者维护。中国要想在核心技术上拥有话语权,就一定要培养更多人才并贡献代码,加入并参与到维护队列中。
Linux内核采用的是贡献者(contributor)与维护者(maintainer)的角色分工。模块的维护者能够决定贡献者的哪些补丁或者源代码可以合入开源软件,所以在开源软件中,不同人的话语权是不一样的。技术实力强、代码贡献度大的人话语权会更大。
在Linux内核领域,中国企业进步很快,代表厂商是华为,华为已在五年之内迅速成长为Linux内核的前十大贡献者之一。而且Linux生态系统有一个额外的优点,就是其广泛采用的开源软件协议(GPL)能够保证源代码的持续开源,确保整个系统的一致性与开放性的统一。
当前中国厂商的整体贡献度仍然不高,但是由于Linux生态的开放性,国内厂商可以在其基础上持续研究、改善,并逐渐成为其主要的贡献者之一,这一目标有望在五年之内达到。除此之外,通用操作系统的生态是非常丰富的,国内厂商可以在多个层面上(多个层次的一种解释是内核层、系统服务层、人机交互层、应用层等;另一种解释是操作系统的运行效率、功能完备性、可靠性、用户体验等)展开研究,并开展接口替换与标准化的工作。
而且,随着华为、统信等国内厂商对Linux内核的逐渐熟稔与掌握,也为国内同类软件的自研打下了技术基础。并在之前Linux开源社区参与、运营的基础上,通过开源许可证与社区运营的方式保证生态的开放性、一致性与活跃性,并最终建立自己的生态基础,繁荣自有生态。
多位软件测评师发布的测评报告显示,自研PC操作系统是可以"顶杠"的。为了打破微软的垄断,必须扫清阻碍自研操作系统快速发展的积习和制度壁垒,必须加快人才培养,必须重视自研操作系统的生态建设和完善。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他们的理想是使用自主可控的Linux操作系统和生态,逐渐乃至完全替代Windows,并最终开发、普及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不同于Windows、Linux的国产PC操作系统。
编辑丨刘昭
新媒体编辑丨陈振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