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系统多少年一换-电脑系统用几年了需要更换吗
1.一个电脑机箱能用多少年?
2.为什么笔记本用3-5年就一定要换新的?
3.为什么很多网友都说电脑用5年左右就该换了?
一个电脑机箱能用多少年?
一般的台式机,都能用过5年。但是一般电脑硬件主要是CPU和主板,3~5年就更新一代,所以主机的寿命能够维系到下一代就算圆满完成任务了。
但是目前仍有不少05年前后组装的XP系统电脑一直用到现在,还在坚守岗位,只是好多还是并口硬盘,和后来的串口硬盘以及目前主流的固态硬盘相比,启动速度明显慢了很多
为什么笔记本用3-5年就一定要换新的?
我们都知道当笔记本电脑用了一般三到五年之后就会变的相当的卡、慢,然后不得不逼着自己去换新的。
可是你知道为什么吗?有三个原因造成的:
一,硬件迭代快
笔记本电脑用到三到五年就已经被淘汰了,很大原因取决于其硬件配置的提升。
对于80后,90后的人来说,很难想象曾经电脑内存是128K,存储是100M电脑配置是什么样子的,连一个简单的游戏都玩不了,怎么可以称之为电脑呢,连U盘都不如,现在的U盘的空间和性能已经比得上曾经的一台电脑了。而且内存空间大,同时还可以使用在移动手机上,技术的升级换代太可怕了。
但是请记住每一项基础都是从无到有的,而对于现在的80后,90后来说第一次直接接触的都是1G内存,128G的电脑,软件应用也出具雏形。
在互联网行业中,因为硬件的配置升级,有人发现了一个规律,定义为摩尔定律。
摩尔定律:
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言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24个月翻一倍以上。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
从摩尔定律的定义来看,一台笔记本用了3年的话,曾经同样价格的电脑与当下的电脑相比较,其性能提升了2倍不止。
而导致笔记本电脑更新换代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软件了。
二、软件的资源需求变高
随着硬件性能的提升,以及软件领域的高速发展,软件的爆发速度惊人,在近10年间,软件从电脑客户端的单项软件应用,发展到基于互联网的软件、游戏的应用;在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从客户端软件应用,到移动端的服务应用,软件的发展速度可想而知。
让我们最切身体验的就是我们的支付宝、微信、QQ了。作为80后的我,随着QQ一起成长。从以前的加遍全国各地好友聊天,再到QQ空间半夜起床只为防止别人偷我的菜,在到现在的移动端QQ。
与腾讯QQ一起成长到现在,都不怎么应用QQ了,这是一个互联网软件的发展历程。而随着这个历程的发展,软件的更新迭代比硬件性能的提升来的更加迅速。
大家都知道软件以硬件计算机为载体的应用程序,硬件的性能可以按照摩尔定律有规律的提升性能,而软件呢,他的提升可是没有什么规律的,软件的更新换代完全取决于其产品生命周期,同时更加取决于其客户端用户的需求。
所以让我们感受到笔记本电脑变的更慢、更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们的软件应用对硬件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
如果一台电脑只满足一个软件应用,那么我相信很多人都能够想到,一台笔记本电脑可以用到十年。然而对我们客户端而言,一台电脑怎么可能只安装一个应用呢,是不是。当每一个软件应用都随着客户端人群的需求在不断的更新换代,对硬件的资源要求越来越高的时候,与之相比的摩尔定律就会慢慢的落后于软件的更新速度,这样就会导致我们的电脑资源不足等情况出现。
这也是导致变慢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操作系统。
三、操作系统也需要资源
对于很多人来讲,一开始电脑给的感觉就是一个物理上可触摸的物品和一个打开后可操作的界面,对于不是专业领域的人来说,根本就没什么操作系统的概念,因为先入为主,什么windows98,win7,win8之类的完全不清楚。
而我们反观微软桌面系统的更新历程,从最初的MS-DOS到windows 2.0、windows 3、windows 95/98、windows 7,以及windows server。而对于桌面系统而言,从最辉煌的window XP,到windows 7,win visita,win8,win10等。
还有苹果的MAC系统与windows桌面系统完全不同,每一个软件都要针对MAC系统单独开发一套软件和服务。
最基础的操作系统的不断更新换代,及基本的硬件资源需求也越来越大。而相对于桌面系统而言,苹果笔记本的MAC系统算是最稳定和最为安全的了。
我们在电脑上的所有操作都是基于桌面系统进行,当然对于专业人士除了linux等命令行系统除外,桌面系统的更新也是导致系统变慢的原因,很多当下的软件都有多个版本,因为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和操作系统的处理位数决定的,比如说有的软件就分为windows版本、linux版本,同时还区分为32位和64位的。
总结:
基于电脑配置的不断升级、软件的不断更新,操作系统的不断迭代这三点原因,我们购买电脑和购买汽车一样,买下来就是贬值的。
所以当电脑开始变慢的时候,请注意几点:
1、不要轻易更换你的操作系统
举个例子,一台电脑在WIN XP操作系统下运行很好,但是更新了win 10,或者windowsserver后就不好用了,这是因为在你原本有限的硬件资源中,新的系统对资源的需求变大了,导致电脑运行后,软件的资源变小了,从而系统和软件启动运行都很慢。在经济允许的情况购买正版。
2、不要更新所有的软件
如果经常应用的软件,最好更新一下,作为用户,我们肯定希望自己喜爱的软件有更多的新鲜的功能呢。而对于其他不常用的软件,如果能够满足我们的基本应用需求,就不要更新了。因为就像上面所说的一样,软件的更新很多导致运行变得原因在于更新后的软件会启动更多的服务,从而需要更多是硬件资源。这样电脑不变慢,又往哪里跑呢。
3、经常清理空间,释放内存
关于这第三点,应该算是常识了,经常清理空间和垃圾,关掉不必要的软件,释放内存。这样电脑就不会很卡。
有点时候我们在工作的时候,打开了多个office软件,又打开了几十个网页,同事电脑还登录这杀毒软件,聊天工具等等,这样的应用方式,电脑不卡,天理难容啊。
所以请爱护自己的电脑,学会资源利用,按照每一个软件的时候,在其说明上都会有对硬件的要求和配置,时长注意这些,电脑的使用寿命会延长很多。
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越来越多的服务型软件的诞生,低配置的电脑可能满足不了其运行需求,所以当电脑该淘汰的时候,就要淘汰。
及时更换新的电脑才能够满足软件应用的需求。所以电脑变慢,变卡不要着急,先从以上几点开始优化,如果不行,在考虑更换新的电脑吧。
为什么很多网友都说电脑用5年左右就该换了?
5年左右该不该换,关键在于人,而基本不在于电脑自身!公司给的办公室电脑,用了快5年了。五年前也就只能算得上中高档的英特尔Cpu,再加上新手入门的英伟达显卡。而这台电脑,或是上一个职工用了好几年的。就这样的,在企业里面还算得上很不错的电脑了。可是,当有那么一天,自身忽然受不了1080p的屏幕了,买了个4K或是5K的显示屏Q,突然发现这一服务器居然没有DP插口,更不要说雷雳口了。而仅有的HDMI插口,版本号也落伍了,你说这电脑该换了吗?从公司的角度讲,彻底不用换。
实际上个人电脑都是相似的大道理,许多仍然用着很旧款电脑的人,仅仅习惯罢了。五年前乃至十年前的电脑毫无疑问还可以用,但是这些电脑外接设备早已很是个问题了。大部分人针对电脑的性能规定实际上是很低的,而电脑性能早就已经跑在很多人的要求前边了。所以今天觉得5年前的电脑还可以用,自然也不算怪异。关键是,今日的显示屏素养,和5年前的显示屏素养一样吗?可以说是天壤之别了吧!好多人,其实都是在拆换外接设备的时候才发现,自身一直在用的电脑早已不行。而很多人总认为老的电脑依然可以玩3A,这就说明电脑不过时。说自了,网络游戏公司自然有意愿适用更低的配罟,毕意谁也没有自信心逐步推进客户换机器设备吧!
可是,这种体验其实就是受到影响的,你老电脑还能配置高刷屏幕吗?能够适用高像素吗?能做到画面质量开全吗?你跟许多Android手机上减少画面质量其至降低分辨率游戏运行,实际上是一个道理啊!当你看到MacminiM1这样的一个盒子,竟然能同时联接一块6K屏和一块4K屏,是否就会很惊讶呢?甚至,这么个小宝贝,在确保极高性能输出的情况下,还能基本不使用风机Q。更不用说,MacBookAir这种轻薄本,不但早就是远超轻薄本的性能了,还能立即除掉风机,舍弃积极排热可不可以呀?那么看来,5年前的电脑也有对比性吗?我估计如果5年前的笔记本电脑带出去续航力都是问题,更不要指向像MacBookAir这类,中重度应用-整天的续航力了吧!
其实对于许多的确依靠高性能的人而言,最新电脑都可以压着最高值性能只跑,那正有此意是5年多,两三年没大幅度升级就忍不了了。又比如,即便是Windows11这么个电脑操作系统,估计就早已逼迫许多人拆换硬件配置了吧!终究,5年前的机器设备,除开苹果公司电脑,能够达到TPM2.0水准的真的不多。自然,你非要绕开限定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至少从我的体验看来,5年前的电脑或是不要使用Windows11Q了,真的没有那样顺畅了。
电子产品这玩意,如果大家追求的便是可用就行,那5年确实不是什么样的问题。毕章,颠覆性创新?早已失效了。硬件配置提高手力,当然也会造成手机软件逐渐重视提升Q,不容易建意耗费硬件配置性能。是真正的数码科技游戏玩家,或是即便是注车使用感受的人,哪里会忍受电脑自身所带来的瓶领啊!说实话,今日仍然用着固态硬盘的电脑还有一些,甚至很多软件外包公司给员工精心准备的电脑就都还是固态硬盘,真的是慢一点吗?又不是不可以用。但是一旦哪一天你尝试过流畅运作感受,4K,5K,6K的细致界面,你就知道自己所采用的的电脑,早已要换了啊!可用合好用,彻底是两码事!如同吃饱和状态吃好一样。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