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苏联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时代有何作为?

2.苏联A-50预警机的控制系统是什么样的?

3.世界上有三个国家有自己的研发的导航系统,中国北斗 美国gps 俄罗斯的叫什么

4.死手系统是不是就是自动化核报复系统?在什么情况下才会使用死手系统?

苏联最新的电脑系统叫什么,苏联电脑的样子

格洛纳斯是俄罗斯空间局管理的卫星定位系统,预计共发射有24颗卫星。GLONASS是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字头缩写。

是前苏联从80年代初开始建设的与美国GPS系统相类似的卫星定位系统,也由卫星星座、地面监测控制站和用户设备三部分组成。现由俄罗斯空间局管理。

现状

起初,前苏联要用20年时间发射76颗GLONASS卫星。到1995年,俄罗斯只完成24颗中高度圆轨道卫星加1颗备用卫星组网,耗资30多亿美元,此卫星网由俄罗斯国防部控制。 GLONASS空间部分也由24颗卫星组成。

俄罗斯对GLONASS系统采用了军民合用、不加密的开放政策。GLONASS系统单点定位精度水平方向为16m,垂直方向为25m。其应用普及情况远不及GPS。前一时期由于经济困难无力补网,原来在轨卫星陆续退役,现在轨道上只有6颗星可用,不能独立组网,只能与GPS联合使用。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是从1982年10月2日开始启动的。1993年9月拥有12颗卫星的这一系统正式运行。2005年该系统卫星集群的卫星从2004年的14颗增加到17颗。未来几年卫星集群将由使用寿命为7年的新一代“全球导航卫星系统-M”型卫星和使用寿命为10年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K”型卫星扩充。

前苏联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时代有何作为?

这种系统是存在的。死手系统是冷战时期基于核报复而存在复仇系统,其宗旨就是一旦本国遭到核打击,立刻将本国全数核弹扔到早已设置好的目标上。冷战时候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核武器都发展到丧心病狂的地步,一旦一方发动核打击,毫无疑问另一方将会被炸回冰河时代。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没死手系统这种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反击系统,那么遭到核打击的一方基本上是无法反击的。死手系统的存在就使得这种情况不复存在,无论苏美谁先发动核打击,那么结果都会是双双灭亡。从而维持了一种平衡。

苏联A-50预警机的控制系统是什么样的?

老实说,苏联在信息技术领域并不是一无是处,相反还取得了不少成就:不过?不过,这是苏联本土计算机工业最后一次重大突破了。总的来说,苏联人在干啥?一言以蔽之:抄美国人。好吧,但是这是为啥呢?自主创新不好吗?非要依靠美国人?

原因是这样做,保险!

苏联的军方和政治领导者很担心,苏联的电脑科学是闭门造车的发展,而这片领域又大部分尚未开发,充满了不确定性。要是以苏联电脑能力为基础,一旦苏联研究者错失了一个关键性新发展,或是他们的技术轨道走上一个未经测试,却又偏离西方道路的方向,这岂不是危机四伏?要是美国有一天醒悟到苏联本身并没有防卫自己本身的真正计算能力,再转换轨道岂不是太晚了?因此苏联的***(很可能是高层所作的决定,由国家安全局提供情报)就采取一条保守而安全的道路:我们就和“他们”一样拥有同样的机器,就算是要复制“他们的”电脑要多花一点时间,毕竟要发动一场大决战,即使在电子回路的技术上落后很多年也没关系,只要有用就好。因此苏联的髙层军事利益竟导致一个诡秘的状态:苏联在信息技术这样一个关键的领域里在技术上依赖美国。

所以呢……

1965年在军事部门的压力下,苏联政府决定采用IBM360型为“经互会”(苏联主导的国际经贸组织)的统一计算机系统的核心,从此以后,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及数位电脑,后来有一些日本电脑,就成了苏联电脑的常规格式了。苏联的电子研发中心和工厂(全部隶属于国防部)不再发展他们自己设计的电脑和生产线,而从事于盗录工程并再复制每一型电脑,以配合苏联军方的指示。而苏联情报单位克格勃的首要任务是:用尽一切手段来取得最先进的西方技术与机器,尤其是电子方面的。苏联的信息技术革命的主要来源就是在设计和设备方面从西方得到公开和秘密的技术转移。这样做必然会导致时间的落差,因为一台新电脑在市场上露面(或甚至由苏联克格勃的间谍得到),以及苏联工厂能生产出来,这其间的落差愈来愈长。因为在面临最新技术时,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的技术加速度,使得技术的跟进益发困难,既然所有的电子零件及软件都面临同样的过程,因此工业的每个部门都有落差、延宕,而且彼此相互拉扯,以至于技术落差加大。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还约略旗鼓相当的局面,到20世纪80年代就变成了在设计与生产能力上有20年的差距。

总的来说:

创新的做法总是意味着风险,不仅是结果有风险,就是取得必要的资源以从事新的领域的生产能力也有风险。工业生产体系本身并没有内造诱因以达成此一目标,事实上冒着风险创新的行为,就被印烙着可能失败的记号,技术的创新可能没有奖赏反而可能得到制裁就如同在经济管理的其他领域一样,这里是一套简单化、官僚化的逻辑来掌管一切,一切技术决定唯命是从。

世界上有三个国家有自己的研发的导航系统,中国北斗 美国gps 俄罗斯的叫什么

Shmel(大黄蜂)雷达它是苏联研制的专用的空中预警与控制雷达。装备在A-50正式型号上的Shmel雷达已经显示出其在技术上的缺点。这种雷达的中央处理机运算能力十分有限,以至于其对150公里外的飞机大小的空中目标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识别。

这种缺陷在Shmel-2改进型中得到了解决,很少听说装备Shmel-2的A-50M预警机出现这样的问题。Shmel雷达只能同时跟踪50个空中目标,其中10个目标能进行连续的跟踪以便于友机进行拦截。Shmel-2雷达拥有比它的前身远得多的探测距离,并且能连续跟踪更多的目标。

通常,军事专家将Shmel-2雷达和美国空军装备在E-3C上的AN/APY-2雷达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俄罗斯的雷达比AN/APY-2重一半,但最大探测距离却小得多。

但Shmel-2雷达对地面和海面目标的探测能力却大大优于AN/APY-2。当A-50在7925-10058米高空飞行时,Shmel-2雷达能探测到230公里内低空飞行的战机和400公里内的大型战舰。这种雷达能同时跟踪100个目标的运动轨迹并掌握300个目标的信息。

EL/M-2075雷达这是一种工作在D波段(1-2GHz)的空中预警与监测雷达,和以往的雷达不同,它是电子扫描的相控阵雷达而非机械扫描的脉冲多普勒雷达。这种在A-50I上使用的雷达和澳大利亚准备装备的空中客车A310-300预警机上的雷达近乎相同。

EL/M-2075由三块太阳板状的天线组成,每个天线上集成了数百个发射电磁波的发射/接收单元。由于融合在机背的雷达罩内,它能够不间断提供360度方位内的任何信息,而普通的机械扫描雷达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

实战中,雷达天线接收到的目标的初步讯号经过控制单元——信号处理——任务电脑分析的流程最后显示在彩色的显示屏上。

更为先进的是,A-50I的EL/M-2075雷达为用户提供了功能强大的工作模式,包括高、中、低主动扫描和被动接收等形式,从而适应瞬息万变的战场环境。这种以色列研制的先进雷达能够有效地探测到380-398公里范围内的目标,并同时连续地跟踪100个空中目标的飞行轨迹。

基本数据

机长:46.59米

翼展:50.5米

机高:14.76米

空重:7.5万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19万千克

发动机:4台D-30KP涡扇发动机(4117.6千牛)

实用升限:1.1万米

最大速度:800千米/小时

巡航速度:760千米/小时

最大航程:00千米

续航时间:4小时(无空中加油时)

乘员:5+10人

预警设备:Shmel-M系统,由三维坐标雷达、显示和储存系统以及数字通信系统组成;NPK-T控制/导航雷达

预警半径:低空450千米,高空620千米

引导能力:同时跟踪50个目标,指挥12架战斗机作战

A-50空中预警机是以伊尔-76喷气式运输机为原型,再进行一系列改装而成,是图-126型预警机的后继机。该机从70年代开始研制,1978年底完成原型机生产并首飞,年开始服役。改进型有A-50M和A-50U。

死手系统是不是就是自动化核报复系统?在什么情况下才会使用死手系统?

俄罗斯的叫格洛纳斯(GLONASS),是俄语“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的缩写。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作用类似于美国的GPS、欧洲的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和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该系统最早开发于苏联时期,后由俄罗斯继续该计划。俄罗斯 1993年开始独自建立本国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该系统于2007年开始运营,当时只开放俄罗斯境内卫星定位及导航服务。

扩展资料:

“格洛纳斯”系统标准配置为24颗卫星,而18颗卫星就能保证该系统为俄罗斯境内用户提供全部服务。该系统卫星分为“格洛纳斯”和“格洛纳斯-M”两种类型,后者使用寿命更长,可达7年。研制中的“格洛纳斯-K”卫星的在轨工作时间可长达10年至12年。

2014年11月11日报道,“俄罗斯航天系统”公司公告说,该公司准备好在中国部署俄罗斯卫星导航系统格洛纳斯(GLONASS)差分校正和监测系统站(SDCM),安装工作将在12月份开始。

百度百科-格洛纳斯

系统又被称为“边缘系统”,其正式名字叫Perimeter,也有人叫它MertvayaRuka,意思是“死亡之手”。目的在于保证苏联能够对美国的核打击予以还击。即使美国发动突袭,摧毁了克里姆林宫和苏联国防部,干掉了每一位军队高官,这套末日系统依然能够感测到灾难发生,启动还击。

冷战时期,苏联为了对抗美国的核威慑,在绝密状态下打造了一套“超级末日武器”——“边缘系统”,又被称为“死亡之手”。一旦美苏发生核大战,被激活的“边缘系统”将开始自动检测,如果在一定时间内,它没有收到苏联高层的回应,它将自动识别为“末日来临,苏联领导层已经消失”,随即开启对美国的绝地反击。

苏联之所以下决心制造“边缘系统”,是源于1981年上台的强硬派美国总统里根。里根上台后立刻开始扩大美国的核武库。不久后,里根做出了冷战中最危险的举动之一——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即打造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战略计划。此举让苏联害怕美苏间的“核平衡”将被彻底打破。当时苏联高层相信,导弹防御计划是美国人准备发动攻击的借口;新的美国***已经准备好要打一场核战争,而且美国现在愿意启动核战争。

为了保证苏联能在美国发动核突袭后,保持核反击能力,“边缘系统”被设计制造了出来。

系统于1985年投入运行。

投入使用的“边缘系统”并不是一直在运作。按照设计,“边缘系统”平时处于“休眠状态”,直到危机迫近时,苏联高层才会激活它。—旦被激活,“边缘系统”将通过地面传感器在苏联境内对辐射程度、地震和核爆炸等迹象进行不间断的检测。

一旦检测到有核武器袭击苏联领土,“边缘系统”会先检测苏联总参谋部作战室的通信网络是否畅通,如果通信正常,而且在15分钟至1小时内接到命令,那么“边缘系统”

会认为“苏军高层将继续指挥”,然后自行关闭。但如果苏联总参谋部没有回应,那“边缘系统”就会认为“末日已经来临,苏军高层已被摧毁”,它将立刻把发射核导弹的指令和权力授予苏军导弹井内的值班人员。

届时,无论值班人员的军衔大小,只要他按下按钮,苏联的自动核反击就将正式开始。首先,一批“反击控制导弹”将升空,这种导弹平日被藏在能承受核爆炸和电磁脉冲冲击的发射井内。“反击控制导弹”在空中将发出无线电密码指令,苏联所有躲过第一波核攻击的核导弹都将自动接收到这一指令。随即,苏联的核导弹将对美国进行反击。

即使有一系列未曾料到的事情同时发生在“边缘系统”上,导致“边缘系统”意外激活,但在最后发射前,还是需要苏联导弹井内的值班人员亲自按下按钮才会让核反击开始执行。这意味着这名值班人员可以阻止世界毁灭。其实在1985年以前,苏联人曾设计过全自动化的“边缘系统”设计方案最终被苏联高层否决了。所以,投入使用的“边缘系统”并不是真正的全自动独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