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西南岩溶生态系统亚区、小区的划分

2.息烽县事业单位考试都考哪些内容

3.云贵高原岩溶含水系统

4.息烽县永靖中学怎么查成绩的

中国西南岩溶生态系统亚区、小区的划分

电脑装系统怎么装多少钱-息烽装电脑系统

5.4.1 Ⅰ生态区中亚区的划分

在Ⅰ区中,根据碳酸盐岩与非碳酸盐岩的空间分布及其组合特征,沿贵州境内金沙县—息烽县—开阳县—翁安县—黄平县—施秉县—镇远县的北部县界为分界线,将Ⅰ区划分为Ⅰ-1生态亚区——黔南桂西纯碳酸盐岩亚区和Ⅰ-2生态亚区——黔、渝、湘西、鄂西碳酸盐岩与非碳酸盐岩互层亚区(图5-16)。

图5-16 Ⅰ区中的亚区分布图

Ⅰ-1 生态亚区——黔南、桂西纯碳酸盐岩亚区

该亚区包括103个自然县,岩溶县有74个,占72%。该区的最大特点:

碳酸盐岩纯:碳酸盐岩成片分布,岩溶地层以纯碳酸盐岩出露为主。在黔南含水层以石炭系和二叠系为主,桂西主要为泥盆系中上统、石炭系和二叠系。岩性以厚层块状灰岩为主,间夹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

地下河发育:在该地区几乎无隔水层存在,地下河发育,水力坡度大,地下河动态变化极不稳定;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频繁,无完整的地表水体系,地表水缺乏,红水河等因河谷深切,难以解决两岸峰丛洼地的缺水问题。

生态环境恶劣:在该地区水利工程渗漏严重,不能正常发挥效益;可溶性碳酸盐岩造壤能力很低,耕地资源匮乏,导致石漠化问题和水文生态问题严重,是国家“十五”计划提出的“黔滇桂石漠化治理”的重点地区。

以往的工作在地下河的开发、表层岩溶带水的利用、石漠化的治理等方面都积累了很好的经验。但表层岩溶带及其水资源、表层岩溶带水质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表层带水源干枯、大规模水库建设与表层岩溶水的关系、土地整理中的表层带水源的保护、岩溶渗漏、石漠化治理与地球化学背景的关系、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与地下水和石漠化的关系等问题都是石山区人畜饮水和石漠化治理需要解决的问题。

Ⅰ-2 生态亚区——黔、渝、湘西、鄂西碳酸盐岩与非碳酸盐岩互层亚区

该亚区有自然县80个,岩溶县69个。碳酸盐岩与非碳酸盐岩互层特征使该亚区出现以下特点:

高位向斜蓄水构造和“悬挂式”的地下河: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的互层,加上河流的深切,出现一些高位向斜蓄水构造,高出当地侵蚀基准面200~400m,含水层以二叠系和寒武系灰岩为主,常常出现“悬挂式”的地下河,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条件和开发利用价值,如贵州务川、沿河、湖南龙山洛塔等地的地下河引水、溶洼成库。

白云岩区可打井取水:娄山关群和奥陶系以白云岩为主,含水空间以溶隙和溶孔为主,岩溶水具承压性,多以岩溶泉的形式出露地表,水位埋深10m左右,宜打井取水,单孔涌水量一般为500~1000m3/d,在排泄区或构造有利部位单孔涌水量可达3000~5000m3/d,如贵州德江、湖南保靖。

较好的成土条件和元素地球化学背景:碎屑岩的存在,岩溶石山区多有一定厚度的土层分布,在山坡上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发展名特优经济作物具有较好的基础,以往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好的经验。

从图5-17的统计结果看,Ⅰ-1区的自然条件包括温度、降雨、植被覆盖率,乃至人均耕地面积和土地垦殖率都要高于Ⅰ-2区,然而,由于Ⅰ-2区岩溶地层的互层性,使该区有较深厚的土层和平缓的地形起伏,使该区养活了更多的人口,并有更高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图5-17 黔南、桂西亚区(Ⅰ-1)、黔、渝、湘西、鄂西亚区(Ⅰ-2)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指标对比

5.4.1.1 Ⅰ-1亚区中小区划分

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又称集群分析,它是按“物以类聚”原则研究事物分类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它根据样本的多指标(变量,Variables)、多个观察样品(个案,Cases)数据,定量地确定样品、指标之间存在的相关性或亲疏关系,并据此连接这些样品或指标,归成大小类群,构成分类树结构图(Tree)。

将Ⅰ-1亚区碳酸盐岩出露面积大于30%的74个岩溶县作为样品县,以各县收集和提取的岩石、土壤、植被、气候、水文和社会经济等22个指标,进行Q型聚类分析,其合并连接规则采用Ward法,距离测度方法采用百分率不一致性法,技术软件平台为Statistica 5.0,最后生成的垂直冰柱图如图5-18。

图5-18 黔南、桂西亚区(Ⅰ-1)岩溶生态评价聚类分析生成的垂直冰柱图

从图5-18中可以看到,若以连接距离为1.5作为分类的依据,则74个岩溶县可分成两个小区:第一小区有37个县,主要分布在贵州境内;第二小区也有37个县,主要分布在广西境内,包括云南的广南和富宁(图5-19)。

图5-19 Ⅰ-1黔南、桂西纯碳酸盐岩亚区中小区的分布图

为了进一步揭示各指标对聚类所作的贡献,我们对22个分类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以特征值大于1提取主成分,可获得6个主成分,其方差贡献率分别为28.16%、16.09%、12.93%、8.75%、5.94%和5.71%,累计方差贡献率达77.59%(表5-6)。即6个主成分所包含的信息为原始指标所有信息的77.59%,可以作为代表原始指标对岩溶生态系统类型进行分类。从主成分的载荷量可以看出,主成分1主要支配年平均气温、平均海拔、林业、牧业占大农业生产总值的比例、土壤呼吸排放速率、农民纯收入;主成分2主要支配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土地垦殖率、灌丛覆盖率、灌丛地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主成分3主要支配碳酸盐岩出露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森林覆盖率、森林地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主成分4主要支配耕地粮食产量、人均耕地面积;主成分5主要支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主成分6没有明显的支配指标(见表5-7)。

表5-6 Ⅰ-1亚区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

表5-7 Ⅰ-1亚区主成分的载荷量

而分类后,黔南小区与桂西小区的主要特征见表5-8。从表中可以看出,与桂西小区相比,黔南的岩溶县,尽管在碳酸盐岩出露面积的比例及年平均降雨量相当,但海拔高度的差异,导致了年平均气温很大的下降,给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同时由于人们观念的差异,及缺乏对岩溶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认识,黔南小区中的人口密度和自然增长率均很高,人口的压力带来对生态系统资源掠夺性的利用和环境的破坏,使灌丛林、森林的覆盖率下降更严重,土地垦殖率更高,生态系统活力指标土壤呼吸更低,最终的结果是当地居民生活贫困和国民生产总值的低下。

表5-8 黔南小区与桂西小区某些生态系统指标对比

图5-20 湘西、鄂西亚区生态评价聚类分析垂直冰柱图

5.4.1.2 Ⅰ-2亚区中小区的划分

采用以上同样的方法,Ⅰ-2亚区69个岩溶县,以连接距离为1.4作为分类的依据(图5-20),则69个岩溶县可分成两个小区:第一小区有37个县,主要分布在贵州境内;第二小区有32个县,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境内(图5-21)。

图5-21 Ⅰ-2亚区中小区的分布图

对22个分类指标进行的主成分分析结果,可获得6个主成分,其方差贡献率分别为25.63%、18.12%、11.21%、10.31%、6.89和5.45%,累计方差贡献率达77.61%(表5-9)。即6个主成分所包含的信息为原始指标所有信息的77.61%,可以代表原始指标对岩溶生态系统类型进行分类。从主成分的载荷量可以看出,主成分1主要支配土地利用综合指数、森林覆盖率、森林地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人均耕地面积;主成分2主要支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农民纯收入;主成分3主要支配人口自然增长率、土地垦殖率、耕地粮食产量;主成分4主要支配土壤呼吸排放速率、年平均降雨量;主成分5主要支配灌丛覆盖率、灌丛地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主成分6主要支配平均海拔高度(见表5-10)。

表5-9 Ⅰ-2亚区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

表5-10 Ⅰ-2亚区主成分的载荷量

而分类后,黔北小区与湘西、鄂西小区的主要特征见表5-11。从表中可以看出,黔北小区和湘西、鄂西小区在碳酸盐岩出露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年平均降雨量、年平均气温都大致有相同的条件,但由于人口的压力和人类活动的破坏,导致土地垦殖率和人均耕地面积的很大差异,以及植被覆盖率的差异性:黔北小区的土地垦殖率虽达到23.66%,为湘西、鄂西小区的1.47倍,但人均耕地面积只有湘西、鄂西小区的47.8%;而灌草覆盖率与森林覆盖率在两小区中的表现是相反的关系,湘西、鄂西小区灌丛覆盖率、森林覆盖率分别为5.34%、14.65%,而黔北小区则分别为13.59%和6.97%。这一方面反映出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带来的破坏程度;另一方面也可反映出岩溶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艰难。生态环境的恶劣就带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落后和居民生活的贫困。

表5-11 黔北小区与湘西、鄂西小区某些生态系统指标对比

5.4.2 Ⅱ区中亚区的划分

Ⅱ区岩溶县有58个,以连接距离1.22为类型划分依据,则58个岩溶县可分成3个亚区(图5-22)。考虑到郴州(郴州县)仅2个县市和行政区划,故将Ⅱ区划分为2个亚区(图5-23):湘中南亚区(36),桂东、鄂东亚区(22个县)。桂东、鄂东亚区可以分成2个小区:桂东小区、鄂东小区。对22个分类指标进行的主成分分析,可获得7个主成分,其方差贡献率分别为22.15%、19.08%、10.47%、7.16%、6.71%、5.06%和4.68%,累计方差贡献率达75.32%(表5-12)。即7个主成分可包括所有原始指标信息的75.32%。从主成分的载荷量可以看出,主成分1主要支配人均耕地面积;主成分2主要支配土地利用综合指数、森林覆盖率、森林地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主成分3主要支配人口自然增长率;主成分4主要支配年平均气温;主成分5主要支配农民纯收入;主成分6主要支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主成分7主要支配土壤养分综合指数(见表5-13)。

表5-12 Ⅱ区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

表5-13 Ⅱ区主成分的载荷量

图5-22 湘桂沉降带岩溶生态区(Ⅱ)生态评价聚类分析并主题冰柱图

图5-23 湘桂沉降带岩溶生态区(Ⅱ)亚区分布图

桂东、鄂东亚区与湘中南相比,可能与森林的覆盖率相关,同时还可能与岩溶县的空间分布特征有关,因为湘中南亚类紧邻南岭的北坡,其生态环境受其影响(见表5-14)。

表5-14 湘桂沉降带岩溶生态区(Ⅱ)各亚区生态系统若干指标对比

5.4.3 Ⅳ区亚区的划分

Ⅳ区岩溶县有73个,以连接距离1.5为类型划分依据,则73个岩溶县可分成4个亚区(图5-24、5-25)。

第一亚区分布在川东南,第二亚区分布于黔西北,第三亚区、第四亚区分布在云南东部和云南西北部。考虑行政区划将第三亚区、第四亚区合并为云南亚区。根据碳酸盐岩分布特征和聚类分析结果,将云南亚区分成3个小区:昆明小区、滇东小区和滇西北小区。对22个分类指标进行的主成分分析,可获得6个主成分,其方差贡献率分别为22.98%、14.86%、12.71%、9.53%、7.15%、4.82%。累积方差贡献率达72.05%(见表5-15)。从主成分的载荷量可以看出,主成分1主要支配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指数、森林覆盖率、森林地占国土面积的比例、土地垦殖率;主成分2主要支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农民纯收入、耕地粮食产量、人均耕地;主成分3主要支配平均海拔、土壤呼吸排放速率、年平均气温;主成分4主要支配灌丛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灌丛覆盖率;主成分5主要支配人口自然增长率;主成分6主要支配人口密度(见表5-16)。

图5-24 滇东断陷盆地及周边山地岩溶生态区(Ⅳ)评价聚类分析冰柱图

图5-25 断陷盆地及周边山地岩溶生态区(Ⅳ)亚区分布图

表5-15 主成分方差贡献率

表5-16 Ⅳ区主成分的载荷量

续表

根据各亚区统计的结果(表5-17、图5-26)看:黔西北亚区以其较低的海拔高度、更低的气温(低海拔应相对高温)、高的土地垦殖率和低的森林覆盖率有别于其他两类;川东南亚区以其较高的海拔、较高的森林覆盖率、最低的土地垦殖率和最低的人口密度而形成一亚区;而云南亚区的生态指标的数值除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其他2亚区的2倍和3倍,其他生态指标则介于以上二者之间。

表5-17 滇东断陷盆地及周边山地岩溶生态区(Ⅳ)各亚区有关生态指标统计

归纳以上西南岩溶生态评价分区结果,可获得以下分区体系(图5-26):

图5-26 中国西南岩溶生态系统评价分区体系

息烽县事业单位考试都考哪些内容

1、由于地方不同,招聘单位不同,考试科目也有不同。综合全国事业单位的招考情况,笔试主要涉及的公共科目考试内容为公共基础知识(综合知识/综合基础知识)、职业能力测试、申论三类,专业科目考试内容涉及则比较广泛。卫生系统常见考试科目为卫生基础知识、医学基础知识、护理基础知识等;教育系统常见考试内容有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及各学科专业知识等。下面就根据不同的招录系统来介绍相应的考试科目。

2.市教育局、农业局、水利局、文化局、粮食局、环保局、卫生局、安监局、劳动局、妇联等部门招聘笔试科目设置为:《公共基础知识》和《职业能力测验》。采用封闭笔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一般为120分钟。面试和笔试的比例,笔试占60%,面试占40%(有省市的事业单位笔试面试的比例为50%对50%)。笔试内容:政治、时事、法律、职业道道德等公共基础知识和职业能力,题型有客观题和主观题,很多单位只设客观题。

《公共基础知识》,主要测试应试者对公共基础知识的了解掌握程度及运用能力,包括政治(含时政)、法律、经济、公共管理、公文写作、职业道德、人文、国情等方面。试题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等;主观性试题主要为病文评改、案例分析、综合分析、写作等,主要考察综合分析和文字表达能力。

《职业能力测验》,职业能力测验主要考察适应事业单位岗位要求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试题包括数量关系、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四个部分,一般情况为单项选择题。

3.医院、高校卫生单位招聘

《岗位必备专业知识》,根据不同的岗位,考试内容不一样,一般由考试招聘单位进行自主命题,不设定具体的考试大纲和考试教材。

《医学基础知识》,医学类学科的基础知识的测评,内容基本一致,但是也有不同,依据考试招聘单位的职业性质不同,要求的知识点不同。

《医学专业知识》,专业不同,专业知识不同,比如说基础护理,内外科护理,药理学等。

《综合基础知识》,综合性,大范围的医药卫生常规知识。

考试科目针对招聘岗位的不同也有差异,以招聘公告上说明为准。

云贵高原岩溶含水系统

一、滇东、滇中溶原、丘峰高原区

分布于赫章、水城、富源、罗平以西,建水、丘北和开远以北,元谋、东川以南。

1.岩溶地层

元古宙地层分布在昆明、玉溪以西,下古生界分布在珙王山以西,均为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珙王山以东上古生界和中、下三叠统灰岩广泛分布。主要岩溶含水层如下:

元古宇昆阳群:大龙口组为深灰色中厚层灰岩,厚378m;落雪组为白云岩,厚220~401m。

震旦系:陡山沱组为浅灰、深灰色薄层灰质白云岩,含硅质灰岩、钙质页岩,厚151~253m;灯影组为浅灰、灰白色薄层至中厚层含白云质硅质灰岩、硅质白云岩。

下古生界:下寒武统为灰色块状灰岩、泥质灰岩夹砂页岩,厚36~140m;中寒武统双龙潭组为浅灰、灰白色薄层至中厚层不纯灰岩、白云质灰岩,厚216m。

上古生界:中上泥盆统为灰岩、白云岩;下石炭统丰宁组为灰岩和白云岩,厚300m左右;上石炭统威宁组为灰岩,厚300m,马平组为灰岩;下二叠统阳新组为厚层灰岩,厚300~900m;中、上三叠统为灰岩和白云岩,夹页岩,厚600~2300m。

隔水层为下二叠统铜溪组、上三叠统乐平组、峨眉山玄武岩、大隆组以及下三叠统底部页岩。

2.构造

区内以NEE向和NE向构造为主。以小江断裂带为界,以西,SN向构造发育,褶皱构造多被破坏;以东,NE向构造发育,多为短轴褶皱,背斜、向斜交替排列,轴向NE25°~45°。

断裂构造以SN向和NE向断裂为主,主要断裂带如下:

小江断裂带:近SN走向,北与四川境内的鲜水河断裂相连,经西昌、巧家、东川、嵩明、宜良至华宁附近。在云南境内长约400km,宽30~50km,为活动断裂。

大关-水城断裂带:大致呈SN走向,北起大关北,南入贵州水城,长约500km。西侧并排有SN走向的大关-昭通断裂带,长约170km,宽约120km,为活动断裂带。

红河断裂带:是一条大型的走滑断裂带,NW走向,北起青藏高原东部,横穿云南西北部,经越南北部,一直延伸到南海海域,全长超过1000km。新近纪晚期转为右行正断层,形成哀牢山东侧的脆性断层,即狭义的红河断裂。

3.断陷盆地

滇东地区新生代断陷盆地较为发育,当地称为坝子,较大的断陷盆地有陆良坝(771.99km2,指面积,下同)、昆明坝(763.6km2)、洱海坝(601km2)、昭鲁坝(524.76km2)、曲沾坝(435.82km2)、嵩明坝(414.6km2)、平远街坝(406.88km2)、盈江坝(339.99km2)等。盆地大多沿断裂带发育,如沿小江断裂带发育的有嵩明、宜良、昆明等盆地,并形成滇池、抚仙湖等一系列的断陷湖泊;中甸-南涧断裂带(红河断裂北段)则控制着洱海断陷盆地的形成。断陷盆地内地形平坦,四周为高山环绕,高差较大。

4.岩溶含水系统

云贵高原岩溶现象十分发育,多呈溶原与丘峰地貌景观,溶丘、溶斗连绵起伏,表层为古近纪剥蚀面(石林剥蚀期),古风化壳较厚,溶蚀地貌和溶洞发育,如著名路南石林和长达300m的芝云洞就是这一时期古风化壳的产物。

区内岩溶含水系统大多以背斜、向斜为基本单元发育,形成相对独立的含水系统,以断陷盆地或河流作为排泄基准面,径流排泄。断陷盆地与周围山区相对高差大,盆地边缘断裂构造发育部位往往形成岩溶暗河系统,汇集周围山区的岩溶水,以大泉或暗河的形式出露,排向断陷盆地中的湖泊或河流。

如昆明地区为一向斜构造,岩溶主要发育在石炭系灰岩和下二叠统的阳新组灰岩中,灰岩被外围寒武系砂、页岩等碎屑岩和玄武岩环绕、封闭,形成岩溶承压含水盆地,深部含水层具承压性,钻孔水头高出地表0.7~2.64m。黑龙潭上升泉为该系统的排泄点之一,泉水流量为130~4785L/s,动态滞后降水时间约一个月左右。

罗平草北海子穹状背斜,由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组成,背斜核部张裂隙密集,发育成溶盆,海拔1900m,周围山岭海拔2200~2300m,形成汇水盆地。溶盆内丘峰、溶原、落水洞及暗河发育,其中的岩溶地下水向水篆长河排泄。

二、黔西溶洼、丘峰高原区

位于云南盐津、贵州赫章、水城、云南罗平以东,南盘江以北,桐梓、兴义以西的地区。

本区北部,大娄山地形高峻,构成乌江与赤水河的分水岭;南部,高原面被南盘江、北盘江深切,形成深达200~300m的峡谷,最深可达600m以上,显得十分破碎。

1.岩溶地层

沿贵州金沙—毕节以北,广泛出露寒武-二叠系和三叠系碳酸盐岩,以南主要出露二叠系和三叠系碳酸盐岩。

下寒武统主要为碎屑岩,厚600m,顶部有厚140m的白云岩。上寒武统娄山关组以白云岩为主,夹泥质白云岩。二叠系假整合在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和石炭系之上,栖霞组为深灰色灰岩,夹燧石和泥质条带,厚120~200m;茅口组为浅色白云质斑块灰岩,厚200~400m。三叠统,下统为飞仙关组泥岩,厚522m;中统均为灰岩,夹白云岩和泥岩,总厚890m。

2.构造

本区属黔北、川南和大娄山弧形褶皱区,构造线呈NEE向和近EW向,背斜多为宽缓的箱状,两翼北陡南缓,核部为下古生界;向斜狭窄,多呈尖棱状,核部多为中生界。毕节、金沙以南,褶皱平缓,走向逐渐变为NE向,以宽缓背斜和向斜为主,背斜轴部为上古生界,而向斜轴部则广泛出露三叠系碳酸盐岩。

背斜多形成位置较高的山地,向斜则成为地势较低的谷地,地质构造与地形基本一致。

3.岩溶含水系统

区内发育大娄山期和山盆期两个剥蚀夷平面,大娄山期剥蚀面,西部海拔2000m,向东高程逐渐降低到1500m,主要构成分水岭,面上发育小型溶洼和丘峰;山盆期剥蚀面由海拔1000~1500m的丘峰和溶洼组成,溶洼规模较大,多有红色残积土堆积,溶洞十分发育。

背斜轴部地势较高,形成岩溶化分水岭,成为相邻向斜岩溶含水盆地的补给区。向斜岩溶含水盆地上部多为潜水,下部为承压水,水量丰富。

大娄山及水城一带,由箱状背斜和梳状向斜组成,岩溶含水层呈带状分布,如贵州习水东部的宽缓背斜,位于分水岭,在奥陶系、二叠系和三叠系灰岩中,溶洼、溶盆呈带状发育,岩溶水向河流排泄。

大娄山以南地区,褶皱多为穹窿和短轴状,灰岩、白云岩纯净,只夹1~2层隔水层,由于南盘江水系深切,形成深达百米以上的峡谷,地表径流大部分被落水洞吸纳,向下进入岩溶暗河系统,向河谷排泄。

在分水岭地带以及深切河谷两岸,地下水埋深达数十米,甚至上百米,地表水系不发育,而深部横向岩溶暗河管道系统发育,且分布不均,使这些地区严重缺水,出现严重的石漠化。

三、滇东南溶原、峰林高原区

位于南盘江以南,建水、元阳、金平以东的滇东南地区。该地区是南盘江与元江的分水岭,地势向南显著降低,中和营—平远街为海拔1450~1500m的辽阔溶原,向南到马关溶盆,海拔降低到1250m。元江东侧蒙葱山地区为第二、第三剥蚀阶面的过渡带,海拔急剧降低,绿水河、盘龙江及南溪河深切,形成坡陡谷深的峡谷。

1.岩溶地层

下古生界主要分布在蒙自到麻栗坡一带的绿水河流域,上古生界和三叠系分布在开远、个旧以东的丘北和广南一带,以中三叠统的个旧组纯灰岩分布最广。

下古生界:中寒武统龙哈组为灰白色白云质灰岩夹粉砂岩、页岩,厚820m;上寒武统为白云质灰岩与砂页岩互层,厚1650m;下奥陶统为中至薄层灰岩与砂页岩互层,厚500~800m。

上古生界:中泥盆统为东岗岭组厚层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夹少量硅质页岩,厚70~1700m;上泥盆统为厚层状灰岩及白云岩,厚47~1004m;下石炭统为灰岩夹白云岩及少量硅质岩,厚37~685m;中石炭统为灰岩,厚0~1100m;下二叠统为厚层状灰岩夹白云岩,下部含硅质层。

中生界:下三叠统永宁组以灰色泥质灰岩、灰岩为主,局部夹少量钙质页岩或页岩,由西向东,厚度增大,厚392~1337m以上;中三叠统个旧组为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及灰岩,下部白云质较多,厚度变化较大,厚111~1890m。

主要隔水地层有下寒武统、志留系、下泥盆统、中泥盆统下部碎屑岩,上二叠统底部的煤系地层,三叠系地层中的泥、页岩层。

2.构造

本区受红河深大断裂影响,断裂构造较为发育,主要发育NW向、NEE向和NE向3组相互切割断裂构造。

区内以短轴背斜、向斜及穹窿状褶皱为主,规模大小不一,背斜核部常以下古生界或泥盆系为核心,向斜核部则为石炭系—三叠系。个旧穹窿规模较大,由三叠系组成,直径约35km。屏边、马关一带主要为NE向倾伏背斜,砚山—八宝多为单斜构造。开远—中和营地区为紧密褶皱分布区,主要有开远及大马者长轴背斜。这些褶皱构造大多被断裂切割,形态不完整。

3.岩溶含水系统

个旧—蒙自地区,剥蚀面平坦开阔,保存良好,地形起伏50~100m,剥蚀面上保留有古近纪、新近纪形成的丘峰、埋藏石芽、溶斗、溶洼落水洞等新生代岩溶地貌。中和营、文山和平远街一带峰林地形发育。

滇东南地区,古近纪以后,红河大断裂活动频繁,形成一系列的正断裂,将古剥蚀面断落,形成一系列的断陷盆地,盆地边缘多悬崖陡壁,高差达400~800m。如个旧、文山草坝等断陷盆地,盆地外围剥蚀面上孤峰、峰林和溶洼发育,而盆地内侧边缘则有暗河、涌泉出露,断陷盆地成为周围剥蚀区岩溶水的局部排泄基准面。草坝断陷盆地,与东缘地形高差达700~800m,盆地内缘出露的大、小黑水洞泉水,流量为13.7m3/s。蒙自盆地北缘的南洞暗河流量为4.67~35.913.7m3/s,泉水汇成南盘江支流。

蒙自、文山和个旧以南为第二、第三剥蚀阶面的过渡带,绿水河流经第二剥蚀阶面时,河面开阔,溶盆中多良田;当绿水河在蛮耗进入第二、第三剥蚀阶面交界处以后,河流下切剧烈,水流湍急,多瀑布,谷深600m,沿岸伏流多;地表多竖井式落水洞,深达百米以上,汇集地表径流,补给与之连通的暗河系统。

中和营—平远街地区,属断裂褶皱区,位于南盘江、盘龙江和元江分水岭北侧,剥蚀面(海拔1450~1500m)上孤峰、溶洞、岩溶湖及泉发育,地下水埋深50~100m,地下发育六郎洞岩溶暗河系统,汇水面积约800km2,向南盘江排泄,流量为10.56~74.6m3/s。

总的来说,该地区北部古岩溶剥蚀面保存良好,溶原上古近纪峰林、掩埋石芽、溶洼等岩溶地貌发育,地下水位埋深较浅;由于地处红河山大断裂活动构造带影响范围内,次级正断裂将古剥蚀面断陷形成断陷盆地,盆地内、外高差400~800m,断陷盆地构成局部侵蚀基准面,盆地内缘常有暗河和泉水出露;中南部位于第二、第三古剥蚀面交界处,南盘江和元江水系深切,形成地域性的地下水排泄基准面,地下水位埋深大,地表竖井状落水洞发育,深达百米以上,地下暗河水系沿断裂构造发育,形成巨大的暗河水系,向南盘江和元江水系排泄,暗河埋深达200~500m。

四、黔中溶洼、丘峰与峰林山原区

本区北以乌江、鸭嘴河为界,南到独山、望谟一线,西起纳雍、水城、晴隆、兴仁,东至凯里余庆,主要为黔中高原,海拔1000~1300m,是长江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

发源于区内的河流,上游,支流呈树枝状,河谷开阔,多为U形谷;中游,流经丘峰和溶蚀洼地,河谷开阔,支流减少;下游,进入第二与第三剥蚀阶面的交界处,河流侵蚀作用增强,河谷侵蚀深度达200~300m,两岸形成悬崖陡壁,河谷呈V字形。如北盘江支流打邦河,河谷地形裂点在黄果树,形成落差达66m的大瀑布,瀑布以上河谷开阔,以下就进入峡谷区。

1.岩溶地层

区内主要出露古生代碳酸盐岩,下寒武统清虚洞组为厚层灰岩,下部夹页岩,厚140m;中、上寒武统的厚层夹薄层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泥灰岩,厚545~1035m;中泥盆统为灰岩、泥质灰岩夹砂页岩,厚400~500m;上泥盆统为灰岩、白云岩,下部为页岩,厚350~600m;上石炭统为厚层灰岩、白云岩、泥质白云岩;下三叠统大冶组为厚层白云岩、泥质白云岩、中厚层灰岩,厚500~900m;中、上三叠统关岭组为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

主要隔水层为震旦系—三叠系的泥岩、页岩、煤系地层以及峨眉山玄武岩。

2.构造

本区发育不同走向的3个褶皱区。

NE向褶皱区:息烽、贵阳、安顺地区发育长轴和短轴褶皱,贵定和余庆地区发育箱状褶皱,褶皱轴向呈NNE向和NE向,以宽平向斜和陡窄短轴背斜居多,褶皱一般保存完整。断裂多呈NE走向。

NW向褶皱区:主要发育在六枝、关岭、紫云和望谟地区,主要为梳状褶皱,轴向走向NW,背斜狭窄,西南翼陡,东北翼缓,核部由泥盆系、石炭系和二叠系组成;向斜轴部宽平。断裂呈NW走向和近EW走向。

SN向褶皱区:主要分布在黔南地区,背斜轴向近于SN向,自西向东,有增谷-雅水背斜、平伐-通州背斜、黄丝背斜、贵阳-惠水向斜、贵定向斜和都匀向斜。

3.岩溶含水系统

黔中高原面上丘峰、孤峰、溶洼和溶洞发育,山盆期剥蚀溶原特征保存较为完好,尤其是在分水岭地区。第四纪以来,高原不断抬升,乌江和北盘江水系深切,形成深切峡谷,在峡谷陡壁上可见到多层溶洞。

第二与第三剥蚀阶面控制着岩溶地下水位的埋深,在远离河谷的第二级阶面上,地形平缓,地下水位埋深较浅,如安顺一棵树一带,褶皱平缓,地下水位埋深4~5m。在第二级阶面与第三级阶面交接地带,地下水位变化剧烈,水力坡度大,边缘地带溶洞发育,有泉水出露。如下司、麻尾地区,第二剥蚀面上,地下水埋深10~20m;在第三级阶面上,地下水埋深达40~60m;在两个阶面过渡带上,水力坡度从4增至25,溶洞、暗河十分发育。

由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和三叠系纯碳酸盐岩组成的褶皱普遍发育,背斜为正地形,成为补给区;而向斜则为负地形,往往构成完整的岩溶含水盆地,成为区内重要的岩溶含水系统。如六枝向斜,核部为中三叠统关岭组灰岩和白云岩,两翼为下三叠统大冶组纯灰岩,地表岩溶发育,地下形成管道型的岩溶含水层,向六枝河排泄;向斜深部为岩溶承压含水层,揭穿后水头高于地表。

黔南的惠水向斜,宽2km,长30km,补给区为东西两侧的雅水背斜和长顺-王佑背斜;核部为大冶组薄层灰岩和泥质灰岩,蒙江穿过核部,浅切上部潜水含水层,排泄地下水,潜水位埋深5~10m;向斜构造盆地中,承压含水层分别为阳新组灰岩和长兴组灰岩,上升泉流量为5~1L/s,最大可达130L/s,钻孔揭露水头高出地表1m左右。

下司、麻尾地区在地貌上处于第二、第三剥蚀阶面交界区,在构造上位于背斜倾伏端,断裂构造发育,形成规模较大的暗河水系,麻尾东的暗河长49km,暗河出口枯水期流量为1.2m3/s。

息烽县永靖中学怎么查成绩的

登录网址或教育网官网查询。根据查询息烽县教育局官网显示,息烽县永靖中学中考成绩及分数线查询需要登录系统网址和点击进入息烽教育网官网查询。息烽县永靖中学是隶属于永靖镇的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学校位于息烽县永靖镇下阳朗村长岭岗组,北距县城5公里,南距息烽集中营1.5公里,210国道、川黔铁路从门前通过。学校服务区辖15个行政村,服务区面积85平方公里,区内人口18724人。